人间兰月天
文|红杨树

炎炎孟秋的七月,正逢兰花的清香溢漫之时,故又称兰月。幽兰异众芳的天地中,既有牛郎织女的神话,也有“鬼月”一说,随之而来的诸多习俗,都渗透着神鬼的元素。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总是向往自由、美满、幸福。因此,把那牛郎织女的故事编排得格外美丽、格外动人,也由此产生了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女儿节。这一天,是姑娘家极为重视的日子。乞巧,系因传说七月初七晚上牛郎织女相会于鹊桥,姑娘们摆上贡品向天朝拜后,双手便会像织女一样灵巧,同时还可以求到如意郎君来巧配婚姻。所以,钟情少男、怀春少女都会在当晚对着星空默默祈祷,期盼能与心上人携手共老。
当然,这是人们对于处在银河两岸那几颗明亮的星星产生的想象。织女星本是天琴座α星,是天琴座中最亮的星。织女星旁边有一个四颗暗星组成的梭状星群,传说是织女用来织布的梭子。与织女星隔河相望的是天鹰座α星,也就是牛郎星,两侧各有一颗小星星,都与织女星隔河相对,人们便说是牛郎和侄女所生的两个孩子。
故事尽管妇孺皆知,但毕竟是传说,而乞巧仪式却有出处,源自古代人们对织女桑神的信仰,最后融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演化成中国人的情人节--七夕。
过去,七夕在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除了汉族外,壮族、满族、朝鲜族都有过七夕节的习惯。遗憾的是,时至今日,随着西方“2.14”情人节的流入,这样一个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又有如此美丽传说的节日,却越来越不受重视,越来越受冷落。在2.14那天,微信朋友圈几乎被刷爆,卖玫瑰花的更是赚得盆满钵满。而七夕这天,却很难见到有姑娘家去乞巧。是世界变化太快,还是传统节日不够氛围?是国人忘了本还是西方文化的成功入侵?不管是什么原因,牛郎织女要是被遗弃,绝对是一种民族的悲哀!
祭祀,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繁浩杂,底蕴精深。所幸的是,有人忘了牛郎织女,尚未忘记祖宗。
传闻从七月初一这天开始,地府的鬼门关正式打开,直到二十九日方才重新关闭。因此,民间便有了“七月初一起,寸远三个鬼”的说法。大人随口这么一句,往往就把小孩子吓得抱着头往怀里钻,生怕一寸远的距离就站了三个鬼哩!孤魂野鬼会不会伤人,人们不得而知,也发现不了,为防万一,只能求求自家“鬼老爷”来护佑。于是,七月十五中元节应运而生,家家户户都要在这天置酒宴,放鞭炮,烧钱纸,对于去世不久的亲人,孝子贤孙、长辈晚辈们还有一番哭泣。这种形式在皖南称之为“过七月半”,也叫“拿饭”,意为拿出酒饭供奉亡魂,以求全家安宁。此时又值农忙“双抢”结束不久,人们都非常疲劳,急需补充营养增加体力,先人“享用”过后,再散一点“野饭”给那些没有后人的孤魂野鬼,防止心生嫉恨前来捣乱。一切就绪,酒菜重新加工,活人加餐开始。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元节,在很多地方又被称为“盂兰节”,开展的也是祭祀祖先、超度亡灵的活动。
“盂兰盆会”起源起于印度。孟兰,在梵文中为“救倒悬、解痛苦”之意;盆,即为装盛供品的器皿。传说释迦牟尼的有个得意弟叫子目,此人修成佛法后,因深感堕入地狱的母亲生养之恩,遂设法施救,但多次解救均无功而返,幸得佛祖指点,于七月十五这天用举办盂兰盆会的方式超度亡魂,终于使得母亲脱离苦海,再次轮回于人间。从此,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孟兰盆会便固定在佛门。佛教传入中土后,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是个虔诚的信徒,首次力办盂兰盆会。一国之君尚且如此,民间自然风行。宋代以后,儒、佛、道三教逐渐融合,佛教和道教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加之民间年年举办,盂兰盆会逐渐由供佛转变为祭鬼。有所不同的是,道家一年举行三次祭奠。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叫“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上元是赐福,中元赦免亡魂罪孽,下元则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而不论佛、道,所作法事都不仅仅是超度先人,也要替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及无主的孤魂野鬼施予救济。
兰花绽放的七月天,烈日当头,地皮都快晒裂了。祈求爱神也好,祭奠亡灵也罢,都是情感的表达,接下来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为了生计,还是要汗流浃背的去奔波、去操劳。好在七月也是“黎明前的黑暗”,就当是神鬼显灵吧,秋老虎也张狂不了几天了。“拿饭”以后,凉风渐渐吹开,浓郁的桂子飘香时节很快就会到来,同来还有人们祭祀时的期盼,硕果累累,秋收满仓!
作者简介:
红杨树,原名吴云峰,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芜湖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系该县总工会公务员。汉语言文学、法律专业学士,通过司法考试持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酷爱乡土文学作品创作。先后在《安徽文学》、《芜湖日报》、《大江晚报》、《宣城日报》、《今日宣州》、《今日法苑》、《东湖文艺》、《鸠兹鸟》等纸媒以及《黄河文创》、《作家导刊》等自媒体发表散文、古体诗词200余篇。其中《新芜赋》获2017年“美丽的芜湖我们的家”城市美文大赛第一名;《乡村腊月豆腐香》入围“首届李清照文学颁奖会暨李清照文学成就与历史影响全国研讨会”作品奖;《晚秋漫步五丰滩》、《深秋徒步和平森林公园》分获“芜湖美丽乡村微游记”一、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