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遐想
——致青春不在的同学们
文/王诗默

昨天是五四青年运动的节日,我却在机场与空中度过。因特殊的空间秩序,我们一行被滞留了近三小时,匆匆撞撞辗转到深夜十点才进家门。疲乏是旅途的特征,洗洗涮涮,倒床而眠。一夜安详!
今日,凌晨五时许,城市喧嚣前夕,悄而清脆的微信铃声打破了宁静。说那早起的鸟儿,就数高中同学群里的成员最勤奋了。开机点屏,接受早安。一览之前的信息,精神为之振奋。“风华亭”微信群里热闹非凡,远隔千山万水的同学们在亭中PK,诗、词、联、语录满亭飞,诸君尽以豪情佳句颂扬“五四”精神,感叹人生,扼挽逝去的年华,倾吐不老的心声。真可谓妙语连珠串,风趣暖群屏。翻看系列信息,愉悦的心境也激发了我的兴趣。昨天虽已过去,不须有憾,今天才刚刚开始!遂而我则毫不隐晦的大放厥辞。
将迈入期颐的“五四青年运动”节,是我们学生时代仅次于“国庆”最隆重的节日。也是我毕生崇尚的节日!虽年近花甲仍不忘初心。
1919年的5月4日,以北京大学为主导,北京城其他十二所学校应和之下的,一场轰动全城乃至全国的倡导科学、民主、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跃然掀起。众所周知的五四运动的领袖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章士钊、胡适、鲁迅、刘半农等北大教授们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思想和精神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其宗旨是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在思想和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的爱国、救国的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和智力来源。
北洋政府内部攻讦与派系斗争,巴黎和谈失败最终成为激发五四运动的重要导火索。同时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广泛传播。
时年,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邓中夏与高崇焕等建立了马克思研究会。五四运动则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崛起的契机。但是被指“赵家楼”的幕后点火人——林长民却鲜为人知,此君乃是拒绝晚清翰林,成为民国初期闻名士林的书生逸士;他在晚清与民国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其凭借耿介、执拗与担当,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那纷乱的时代增添了一抹鲜明的亮色。他曾任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因不满其腐败愤而辞职。后被时任总统徐世昌特聘为外交委员会委员兼事务长。当得知内阁亲日分子驱使政府决定妥协巴黎谈判时,林长民立即联合蔡元培等说服总统,阻止谈判无果;他们则兵分两路:蔡校长领导组织进步人士引导学生罢课、游行呐喊,竭力阻止卖国条约被签定。林总长则利用舆论平台,于五月二日在《国民公报》和《晨服》上署文《外交警报告国民》书,文章最后表示:“如果至此,则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何等的慷慨悲壮!激昂的呐喊唤醒了无数有识之士的爱国热情。仅仅三百余字的新闻一经发表,顿时激起千层巨浪。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因此而诞生。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潮掣肘了政府,日寇的狼子野心当时未得成功,林长民功不可没。但五四风云的系列行动,却遭到了亲日政府的嫉恨,林长民不得不辞职,并被逼出走异国他乡。随后林长民便带着掌上明珠——年仅十五岁的庶女林徽因游历欧洲。从此也成就了林徽因在中国文坛的才情佳话。
倘若没有那把火,五四未必成立。疑惑会有六四、七四、八四的出现。终归不是爱国志士们所预测的。风雨欲来,摧枯拉朽!陈腐的旧礼教被五四运动荡涤;民主自由精神沁入国人心理;妇女解放于身体与心灵:废除缠脚并享有同工同酬同餐同习的权利;随着西方新思想的渗透,劳资关系不再是主仆关系;更有国际共产主义理论的传播,中国无产阶级便逐渐有了做人的尊严和话语权。迂腐沉沦颓废懦弱的国人被警醒。一夫一妻制度被颁入宪法。科学救国成为富强安帮的王道。倘若点燃这把火的时间被无限延期,则救亡运动的新思想难以传播,列强的觊觎可能导致国家分裂,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将不复存在。而我们:风华亭中的同学们不可能生在和平时代,长在红旗下,颐养于盛世年华。同学们:我们庆幸今天的幸福时光,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这场席卷神州的五四青年运动!
五四青年运动历经百年沧桑,曾遭受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民国蒋政府的百般扼制;新中国成立后的文革时期的矫枉过正:别有用心的政客高举五四青年运动的旗帜,打击不同政见的有识之士,摧毁一切他们不顺眼的“封资修”,残害知识分子,思想被禁锢;并演义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全面性的学生运动,彻底偏离了百年前先躯们的意愿与宗旨。
如今,仍然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科技强国,其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国家地位也在不断上抬,中国的语言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也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中国历史与中国哲学还受到了热捧。因此孔子学院开遍世界各国。我则迷茫,怀疑历史的车轮是否倒转?其文化复古运动是否有悖五四精神呢?便问夫君,这位只关心领土完整的工科教授、十足的政治文盲随口回答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除糟粕,总有精华可取呀;中为洋用也同理,知已知彼,文武外交才可力敌。强胜就是五四的宗旨。”回答充满政治见解,我小看先生了。
的确,五四精神超越时代、不限年龄、开放学风、思想自由、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因此,我崇尚她,并终生践行着,力争做好新时代的新女性,且不失为新时代的贤妻良母。
今天,我们一群在“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年代里,接受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教育,五四情节根植入我们心田。改革开放之后,各领风骚的诸君也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虽然大都已经年过花甲,告别了沙场。但我们只要身体健康,思想解放,跟日月相比,我们正年轻!一如风华亭中语“虽千帆历尽,归来仍是年少!”多么诗意的文字!正激发我们闲暇之时挥毫弄墨,也不失为另一片风景!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以一颗年轻的心过好每一个青年节,直到百年!让五四精神在祖国大地永远传承!
于2018.5.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