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故里觅忠魂
文/刘世胜
一代名将岳飞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小时候,最爱听的就是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
岳飞、岳鹏举、河南安阳汤阴县。这些关键词早已打上了深深的印记。多少年的期待和向往,如今终于成行了。
今年7月间,我和同学在安阳受到其亲属的热情款待,同时也没忘记拜访汤阴县,去一睹名将岳飞的风采。
岳飞,字鹏举,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和统帅,对书法和诗词也颇有造诣。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历代传颂,深受各族人民的敬佩。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获得了“憾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赞誉;他的作品《满江红》慷慨激昂气壮山河,堪称一代绝唱为后人千古传诵。然而,岳飞却被秦桧等奸臣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成为人们千秋万代的切齿之痛。
来到汤阴县,我们冒着绵绵细雨直奔岳飞庙,不经意间,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一代忠臣名将岳飞,就这样活生生地走进了我们心中。
气势恢宏的岳飞庙,始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年),已有560多年历史了,原名叫“精忠庙”,岳飞庙占地6300多平方米,殿宇建筑100余间,是一处保存完整的以明代为主的明清古建筑群。整个庙宇坐北向南,临街大门为精忠坊,上面悬挂的“宋岳忠武王庙”为明孝宗手书,大门两边一“忠”一“孝”两个大字赫然鲜明,这是对岳飞一生最简约最贴切的评价。岳飞是忠臣,忠臣的定义较之于以前所说的“民族英雄”,在于岳飞要准确得多。忠臣,需要时能拚命,抛弃时能舍命。所以,忠臣就是以命相搏,自古以来都是忠臣少奸臣多。因从,忠臣永远被纪念。
精忠坊内,山门对面为宋义烈将军施全祠,威风凛凛的将军剑下,是五具奸党铸铁跪像。中间的是秦桧,旁边是他的老婆王氏,外号叫长舌妇人,在秦桧谋害岳飞难以决断的时候,提醒秦桧“捉虎容易,放虎难”。张俊在南宋早期和岳飞、韩世忠并称为抗金三大将,但他嫉妒岳飞的功劳,便倒向了秦桧,与秦桧共谋,制造伪证,诬告岳飞,也是一个帮凶。万俟卨是主审岳飞的审官,在审理岳飞时,秉承秦桧的旨意对岳飞是严刑逼供,秦桧死后,万俟卨坐享其成,任宰相职务。王俊是岳家军里的败类,被秦桧收买后,诬告张宪,岳云想谋反朝廷,并自愿作证,也是一个帮凶。人们痛恨这五个背叛民族,陷害忠良的奸佞,便让他们长跪于此,表示人们对他们的憎恨之情。这里有两幅长联“壮故乡山河,存巍然正气”与“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旋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遥相对应,发人深思。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还是要遭世人唾骂。正是因为这些奸佞小人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的国土千疮百孔,人民无法安居乐业,这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做个正直的人。
奸臣跪像背后的施全祠,原来是“尽忠报国”亭,后来改建此祠,塑了一座施全像,施全像左侧为宋义士隗顺像。施全原是殿司小军官,因同情岳飞,刺杀秦桧未遂被杀。隗顺原为狱卒,他十分敬佩岳飞,当岳飞遇害后,他将岳飞遗体偷出掩埋。21年后,宋孝宗为岳飞平反,隗顺之子才将实情说出,将岳飞改葬栖霞岭下。此二人都是忠义之士,所以后世建岳飞庙时,在庙前建有二人的塑像和祠。
施全祠的对面,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青阶朱户,古朴庄严的山门。门两侧琉璃青龙蟠壁,雄狮巍踞。山门上悬浩然正气,精忠报国,庙食千秋三块巨匾。山门两边还有一副对联:“孤愤书两表墨迹犹在,报国秉一心浩气长存”。拾级入庙,古柏苍劲,碑碣林立,两道高大的碑墙把这岳飞庙里辟作东西两个小院。院中各有亭子一座,东为“肃瞻”西为“觐光”。行走其间,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在流动,我们这一代人因从小受的教育,使我们对英雄自然有一种崇敬的情怀。其实,任何时代都需要英雄,一个英雄站出来,会感召成功千上万的华夏儿女,我们的民族,如果多一些精忠报国的英雄,又何愁不能早日强盛呢?
第二道门叫仪门,门上匾额书有“精忠贯日’四字,两侧楹联:“南渡君臣轻社稷长城自毁,北征将帅竭忠帧青史遐传”。过仪门,便是御碑亭。元宝式屋顶,造型别致,雍容华丽。乾隆皇帝为岳飞庙所题的诗碑原立于亭中,辛亥革命后,被移至山门外东侧至今。这里只剩空亭一座。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来乾隆皇帝在十五年下江南时,到此地一游,并题诗一首,当地官员便在岳王大殿前建了一座御碑亭,供奉乾隆御碑。到了民国年间,当地士绅民众又在岳庙进门处铸了五具奸佞跪像。但是由于乾隆御碑挡在了铸像和大殿的中轴线上,变成了宋朝奸佞向清朝皇帝跪拜的奇特现象,于是民国五年(1916年),当地民众就将御碑亭里的乾隆御碑移到了现在的这个地方,清理了大殿与跪像间的视觉障碍。真是朝代一换,皇帝已非皇帝,英雄还是英雄。凡是想用武力禁锢思想的政权都是短命的,这从岳飞历经千年仍然受到人民敬仰就可看出。
穿过御碑亭,就看到了岳庙之主体建筑——正殿。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斗拱型制为五踩重翘重昂,硬山式建筑,高10米。看上去体态稳重,气势恢宏。殿门楣上悬有五块巨匾,分别是“乃武乃文”“故乡俎豆”“忠灵示泯”“百战神威”“乾坤正气”。其中“百战神威”和“忠灵未泯”,分别为清帝光绪和太后慈禧所题。需要说明的是,这“乃文乃武”四个字不可以解作能文能武,文武双全,要解作“做岳飞这样的文官,做岳飞这样的武官”,这是对“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的另一种解释。
正殿中央为岳飞彩塑坐像,头戴金盔,身着紫袍,臂露金甲,手握宝剑,看上去英武魁伟,正气凛凛。坐像上方悬“还我河山”贴金巨匾,两侧镶嵌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楹联“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仔细环顾四周墙上,悬挂着国内现代著名书画家颂扬岳飞的书画墨宝。那幅“还我河山”的匾额是岳飞手迹,真个是飘逸大气,无愧于殿前匾额上“乃文乃武”的评价。
正殿前的院子里有一棵挺拔的柏树,相传是明景泰元年建庙时植下的,距今已有伍佰多年历史了,此柏树朝南一面更加雄壮茂密,被人称为“精忠柏”。有人写诗赞道:“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
关于“尽忠报国”四个字,这里面还有一段公案:近代以来人们对岳飞背上具体刻的是“精忠报国”还是“尽忠报国”颇有争议。“尽忠报国”是根据《宋史·岳飞传》来的:“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而“精忠报国”则是因绍兴三年秋,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皇后又将这四字绣刺在锦旗上,赐给岳飞,以示鼓励和褒奖。岳飞以后每回出征,都会挥舞大旗,士兵因此士气大振。明清以后,钱彩在其所著《说岳全传》中,将“尽忠报国”和“精忠岳飞”合并使用,经过小说和说书艺人的传播,所以在民间“尽忠报国”也就变成了“精忠报国”。
汤阴岳飞庙里碑刻众多,有古时的碑刻,也有现代的碑刻,现存的二百多通碑碣中,大多数是历代各方人士赞颂岳飞所作的诗词文赋。在庙的东侧,有处较大的院落。这里建有岳飞生平事迹展览,还有现代书法碑廊。碑廊里的碑刻多为一些名人或岳飞的后裔题写。其中一块碑刻,是岳飞后代岳岐峰题写的。
岳岐峰是岳飞第32代传人,是岳雷一系后裔。曾先后任河北省邯郸市委书记,河北省长,辽宁、黑龙江省长和省委书记。据说,岳飞的直系后代已有40余万人。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岳飞庙与岳飞故里是两个概念,虽同在汤阴,但一个在县城,一个在乡村,两者相距30多公里,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是英雄的家乡。据说,每年岳飞诞辰日,汤阴县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家乡人对这位抗金名将的缅怀和敬仰之情。我们这次由于时间不允许,没能走进程岗村,但是,当我们踏上汤阴这片热土,就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我们来到了英雄的故里。岳飞,从志存高远到壮怀激烈,从千古奇冤到流芳百世,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留给了我们太多深刻警世的人生意义。
自南宋以来,作为一代名将岳飞,一直是中国民众心中的英雄,而且岳飞被冤死的故事也催生了很多的民间传说,如“说岳全传”,油条(油炸桧),“武穆遗书”等等。在民众心中,岳飞是一位军事家,书法家,诗人,英雄,但是没有人说他是政治家,因为他做的事情确实不是一个政治家能做出来的。岳飞为什么会被冤死?就是因为他的政治主张与当朝皇帝宋高宗赵构的政治路线完全相悖,岳飞一直以“直捣黄龙,迎还二圣”为政治口号和岳家军的精神支柱,这也是宋朝失地人民的心愿,所以岳飞兵锋所至,摧枯拉朽。但是这样的政治口号直接威胁了宋高宗的帝位,使他寝食难安,当高宗看见岳飞在战场上取得一个个胜利时,就会想到如果岳飞真的打败金国,迎回徽钦二帝,自己的帝位将会不保,那么去掉岳飞这个眼中钉就是宋高宗的唯一办法了。秦桧不过是宋高宗制造冤案的刽子手而已。假若岳飞当时不提迎还二圣的政治口号,宋高宗可能会保他一条性命,但是那也就没有了岳飞在民间的千古盛名。岳飞对国家的赤胆忠心成就了他的身后声名,“有些人虽然死了,却还活着”。
“军威震破胡虏胆,壮志撼动忠良心。”岳飞“还我河山!”一生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心灵回声!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几千年来抵御外敌的奋斗中,自然不缺少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忠臣良将。在当今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我们期待着华夏儿女中,涌现出更多的像岳飞那样的赤胆忠心的英雄,来刷新中华民族的英雄史册。
作者简历:刘世胜,哈尔滨市人,现供职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哈尔滨市分行。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在《金融文坛》《中国金融文学》《中华瑰宝》及地方报纸上多次发表作品。长篇报告文学《以共产党员的名义》获《金融文坛》2017年度一等奖,散文《儿时的年味》获中国香港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2018年春节征文金奖,随笔《你凭什么抱怨加班》获《辽宁文学》“三春晖”写作大赛三等奖;散文《顾乡往事之童年趣事》载入国家发行的《2018当代作家作品精选》一书,另有两篇散文收录当代作家联盟出版的《时光的记忆》一书。个人曾先后出版随笔集《教你成为赢销高手》、散文集《灵悟拾萃》《神州走笔》《穿越红尘》等著作。
《当代作家联盟》签约作家;《作家前线》1~5刊系列公众平台签约作家;《作家文苑》首席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