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请问道德是客观存在的,还是人类主观认识定义的?道德在天地自然则为客观存在,在人类社会则为主观认识。客观存在决定主观认识,主观认识反映客观存在。当然,对于无道缺德的人来说,客观存在并决定不了其主观认识,其主观认识也反映不了客观存在,除非客观存在危及到了他的自身存在,不然才不管什么道不道德。于是乎,圣王制礼作乐,并五刑之属三千,以儆效尤。于是乎,便产生了一系列适应当世的社会规则,历经改朝换代时过境迁,删减一些规则,增补一些规则,而这些规则通常一分为二:一为硬性规则,一为非硬性规则;硬性规则即法律,非硬性规则即道德。此乃刚柔相济,张弛有度,宽猛结合,阴阳互补。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是天地自然对万物生命最大的宽限,故大限将至,人人自哀。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此是自然规律,宇宙之中,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一切无不受其裁制。是以人不自制,必遭天谴。故法律乃补道德之不足,犹汤药为补饮食之不足是也。不过人若但求一死,则法律也好,汤药也罢,皆于事无补,纵天地崩裂,宇宙爆炸,亦无如之何也!因此,道德法律应以教人真惜生命,所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犹谓饮食汤药应以教人追求健康,所谓人不想活,吃啥都不用了!所以上天有好生之德,必以万物皆愿求生为本;君王有天命之才,必以百姓皆愿惜命为本。不然道德法律,亦如饮食汤药,之于人类将毫无意义与价值,勿论其科学方法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