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千多年了,屈子大夫,端午的急鼓仍在为你敲响,滩滩的龙船仍在为你竞渡!
那是一个怎样的朝代,七雄争霸,诸侯对峙,连横与约纵,历史就是这样的反复——不断地游说,不断地反目,不断地离间,不断地战争,虎视眈眈的强秦正在向他国的腹地伸出贪婪的趾爪。
辅佐怀王,议论国事,应对宾客,起草宪令,使楚国一度敢与强秦抗衡。这就是屈原,一心为国,满腔热血,却忠而见疏,信而被嫉!历史的洪流,大浪淘沙,淘不尽屈子满腹的忧怨!
离去复离去,即使是被流放,即使再无一线希望,十几年过去了,在祖国的土地上他走走停停,终日里食不能味,夜不能寝。他报国无门的痛苦演变成了绝望,他满腔的悲悯化为一曲不朽的《离骚》、楚辞的绝唱!除了抒写自己的情怀他还能做些什么?他只是一介被贬的庶民了,老百姓的拥护,又怎敌他人的陷害,公子兰和靳尚——自己辛勤培养的后代,却“兰芷变而不芳”,因为惧怕变革动摇自己显赫的地位,竟不顾国家安危,收受秦使张仪的贿赂,反诬忠良,纵容怀王远赴虎狼之国的强秦,囚死他乡,而自己众叛亲离,直至葬送了一个王朝的前途!
十几年了,再不见信使的快马!怀王的被骗,并未能唤醒他的长子顷襄王的幡然醒悟,奸佞当道,还能说些什么呢?屈子的心在滴血!他多么希望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即倾!他多么希望终有那么一天,河清海宴!他奢望国君能以国事为重,能再一次召他回来,让他重新施展自己的抱负。为成就一个国富兵强的楚国,死一万次他都是愿意的啊!可是有谁会懂,有谁能真正明了他的忠心?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谁会愿意让他回去呢?郑袖的舞姿已远他而去,他冒死进谏又换来了什么呢?只是再一次地被流放,再一次被更多的痛苦和绝望所代替!
对于祖国,他爱得是这样深沉,这样无悔,眼看国家一天天衰落下去,空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一肚子忠贞事君的打算,却无法实践,为自己的无能为力,他心如刀割!几回回梦里回郢都,醒来却只是泪流满面,那祖先的基业,那大好的河山,总有一天将不再属于楚国人们。那些与秦争霸的辉煌,都已是过眼云烟,怕是一去再不复返,徒留一声哀叹了!
以他的辞令,以他的才能,以他的思想,以他的忠诚,在“楚材晋用”的时代,他完全可以远走他国,既然“无计事昏君”,但一样可以“材堪佐明主”,成就一番伟业的啊!可是他对自己的祖国既爱又恨,始终爱恋着故土,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始终也不肯离开楚国半步!当渔父劝他要学会“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讨苦吃时,而他却坚辞不就,“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之心,天清日白,他宁可以死明志,宁可“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
郢都沦陷,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震惊,又在预料之中的消息!他最后的一点希望也终泯灭。那么就走吧,一个耿直无私的男人竟然哭得地动山摇,六十二岁的屈原,三闾大夫,为祖国拼尽了他最后一滴心血。国家倾覆,民不聊生,一个人苟安地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不如归去吧,不如归去!一个披发皓首,形容枯槁的男子,佩香囊以志高洁,悲愁无告的人,抱着一块石头举身投向汨罗江中。他用生命向世人彰显了自己的洁白之身,殉了自己的理想,殉了自己的祖国!
感谢屈子,句句《离骚》,声声《天问》,感天动地!他用他的忧愁郁闷凝成了永垂不朽的浪漫!他用他的滴滴心血,铸就了万古流传的伟大! 千百年来,人们怀念他,怀念他的才思,更怀念他那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黄弘历,曾用名黄红丽,笔名寒月(曾用)。1979年生,喜欢文学,业余学写作。现为洛宁县东宋镇中河中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