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诗读诗·水金笔记(萧水金)
之三十一:
不需要启迪的读者还需要你的诗文吗
借"尊重读者","尊重读者的才智","莫把读者当傻子"等等说道(反正文人最擅长罗列大名美词 而诡辩。这也是腐败,语言腐败,诗文腐败。),从而为自己的肤浅式短平快,为黔驴技穷式留白而树立"余韵","回味","不点破","戛然而止"等众多美名,形同掩耳盗铃。
那么,请问,如果王之涣"登鹳雀楼"只写到"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就"戛然而止"了,会如何?我们有几个人不需要作者兴题点睛出"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的金句?如果作者没有写出后面两句或者写成其他,又有几人能有足够且恰好聪明智慧到自然吻合了"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的高深而贴切的意境?
如果王之涣跟我们说,我不写出后两句,是为了"留白",为了"尊重读者",为了"余韵","含蓄",我只会认为王之涣多么浅薄而虚伪。自己没那个提炼生活高于生活的水平,还要罗列高大上的名词说法往自己脸上贴金!
如果个个读者,个个学生,都超过了老师,超过了书本,超过了作者,超过了经典,再不需要启迪了的读者,还需要你的诗文吗?还需要作者吗?还需要教育吗?还需要阅读吗?
反其言曰,如果读完一首诗,使人更加糊涂,茫然,空洞,把自己变蠢了,甚至觉得一下子把自己打入文盲了,回到解放前了,你会去读吗?甚至还会为之美其言曰"好诗,好诗"?那真是要摸摸自己的额头,看看有没有发烧,烧糊涂了,大毛病了。
我相信诗是可以感人的,动人的。或者向下令人深沉慈悲,如水润;或者向上提携真善美,如阳光。或者启发人的,有用于社会与现实的,使我变聪明变得更有文化的,更敏锐的,更温厚的,等等。所以,我仍然热望去读去写去寻遇好诗与好诗人。
再或者,至少有舒心新颖的语言文字之创建,带点良好的感觉给读者也尚可。不管如何风格流派,至少主旨与感觉必须淸晰纯一不杂,不令人全懂,也得令人舒心,莫名其妙的舒心也是一流文笔擅长的一种。
我是读者,我就很傻,我需要作者给予我高明的启迪。我希望遇到这样的诗文和作者,能点化出别样新鲜或比我更高明的悟境,使我开化。我需要带,带动。需要教,教化。问题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水平与能力。如果我读完一首诗,既感受不到作品的情感,又感受不到作品的智慧,我认为这样的作品是彻底失败的,哪怕它是出于郭沫若鲁迅徐志摩之手,也不管它有多少附词美评。
莫怪我愚钝病麻木病太重,扪不觉芒。或是你药下得不对下得太轻,医不治病。我通不着沟,沟在你脑。你把不着脉,心无读者。
即使我已经很聪明,有文化,我也需要更聪明,更深化,更有观察力与想象力,更別致新颖或深刻生动的角度来更开脑洞潜力。更明白人生和世界,更热爱人生和世界,更好更安地度此一生和世界。
正如王之涣能把四句写完整,而不是重复,大家一点也不觉得太透而索然寡味,只会觉得其高明而畅快,让我茅塞顿开。
我不需要自做高深式的诲莫如深,以曲为美。不需要似乎深沉,实则腹无点墨的欲言又止或沉默寡言。或"沉默是金"之类的虚荣式,阿Q自慰式掩饰。
很多曲构者不是通幽,而是通死胡同,自己都走不下去了,还能引导读者走到哪?
也不需要所谓"白描","素简"式的肤浅而以"引人遐想"为粉饰。
更不需要牵强罗列堆砌"名词",花里胡哨的"动词"而自诩得道高深,实成为意象的,朦胧的,晦涩艰辛的垃圾场,但找不出主营!哦,是主营垃圾。
深得文髓之曾国藩论文美有八言。
阳刚之美。
雄:划然轩昂,尽弃故常;跌岩顿挫,扪之有芒。
直:黄河千曲,其体仍直;山势若龙,转换无迹。
怪:奇趣横生,人骇鬼眩;《易》《玄》《山经》,张韩互见。
丽:青春大泽,万卉初葩;《诗》《骚》之韵,班扬之华。
阴柔之美。
茹:众义辐凑,呑多吐少;幽独咀含,不求共晓。
远:九天俯视,下界聚蚊;寤寐周孔,落落寡群。
洁:冗意陈言,类字尽芟;慎尔褒贬,神人共监。
适:心境两闲,无营无待;柳记欧跋,得大自在。
并言能"略得八美之一",已可"以副心志"。
今世人,好阴柔,不喜阳刚矣。言其直者乃"白开水"也,实未得直之大美强气,阳刚之气场精髓者也。而阴柔亦至于神人难监之荒蛮异境而自乐,不亦惑乎?我质疑"含蓄"之阴风过于"寒虚"。
2018年无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