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皆为痰作祟,祛痰健体有神功
小明 绍兴明心书院 2017-05-20
——介绍谷老师“内力打通中脉”功法
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 张青竹
百病皆为痰作祟。痰是万病之源。“痰”字析字为病态的重叠的火。火为高能量,故“痰”为局部高能量的聚集。要治疗百病,就要将聚集的高能量化散开,排解开。“痰”形成的机理:大自然中水蒸腾为气,在空中形成云,云遇冷凝结而成雨,雨进一步凝结成为冰雹。人与大自然是相统一的。在人体中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的正常运行促进了血的运行。若因种种原因导致局部气结,则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无形的气集结为有形的“痰”,“痰”阻止了血的正常运行,在局部微血管形成小的栓塞。常言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而血流受阻后,导致局部细菌滋生及有害物质存留,导致局部的炎性损伤,表现为疾病。久而久之,凝结成大的团块,甚至出现恶变。故“痰”源于气滞,成于血瘀。所有疾病均为痰瘀在先,故排痰化痰是治疗万病及预防保健的根本。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排痰健体的功法,简单实用。即谷老师的“米乐内力打通中脉”。
谷老师内力打通中脉,功法分三步。
第一步是排浊气。
要解决痰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气滞。我们想吸取新鲜空气,首先要排除浊气。要把自己体内的浊气尽可能排空,才能让新鲜的空气进入人体。中医讲肺主气,肺的开合运动就像一个风箱,促进周身气的运行。解决气滞,就要最大程度地改善肺的开合。
功法:深哈气排痰。方法是一口气念“哼------哈------”。在平静呼吸的末期,念“哼------”,用身体的力量将肺内的气体排出,直到无气力时,改念“哈------”,此间不吸气不换气。直到憋不住了,开始深吸气。如此反复练习,则排痰,打嗝,放屁,恶心,呕吐等,均为有效排浊气浊痰的表现。对于长久的气血瘀滞, 会出现气冲病灶现象,即某部位突然疼痛。此时不要紧张,试着用力从疼痛处深吸气,想象着自己用力把病气从病灶处吸出,如此几下深吸气,疼痛就可缓解。
根据排出的痰或呕吐物的气味可了解痰浊的来源:酸味来源于肝淤,甜味来源于脾气郁结,苦味来源于心,辣味来源于肺,咸味来源于肾。
第二步,开云门。
云门穴位于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此穴有清肺除烦,止咳平喘,通利关节之效。可治胸中热、胸中烦满、咳嗽、气喘、肩臂痛、上肢不举。“云”指云雾;“门”指门户。此指人体气血,似天气云雾一样,能滋生万物;而其首出之处即称为云门。本穴是肺及其经脉与外部物质交换的一个重要门户。
功法:摇肩或轮胳膊。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踩地,头顶天,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身体略向前倾。然后以肩为轴,从前向上向后向下旋转两臂,用肩力带动双臂运动。先慢后快。最后有身如定轴,胳膊如风轮的轻松畅快感。
通过摇肩或轮胳膊,最大限度的扩张了肺部,开放了云门,使身体内气血向上运行,促进了全身气血的交换。
第三步,疏通中脉,畅行大道。
人在天地间,就像地球在宇宙中,磁力线的方向代表了能量运行的方向,只有顺应磁力线的运行,才能达到天人合一,与天地一体,与万物同根,才能达到永恒。宇宙能量在人体运行的方向是从脚到头,最精华的能量在头部,所以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就是升清降浊。中脉是会阴穴与头顶百会穴的连线,疏通中脉可促进人体气血能量的运行,达到强身健体作用。
功法:全身放松,可站立,也可坐位。用内力向上顶百会穴,逐渐使脊柱的各节舒展开,胸廓像充了气的气球舒张开,而腹部是向内收紧的,最后形成了挺胸收腹扬脖子。同时舌抵上腭,用力吸身体内的气,呼气时缩唇将气缓缓吐出,并保持向上的顶力不松懈。逐渐越吸越深,最后吸到海底轮有感觉。则中脉畅通。
在畅通过程中会出现排浊气现象,在气血疏通过程中会出现四肢的麻、胀、凉、不自主运动等。每天通过练习,将形成的浊气排出,保持气血的正常运行,则身强体健。进一步修炼可达到明心见性。
通过该法的理气排痰,可达到气血疏通。但同时要求练习者要有一颗博爱之心,要放下小我,时刻怀着感恩的心去服务他人,保持心情平静,否则刚刚疏通的气血会因自己的恨怨恼怒烦而立刻淤塞,达不到强身健体之效。
这正是“百病皆为痰作祟,祛痰健体有神功。放下小我展大爱,为民服务正修行。
阅读 6825121
精选留言
写留言
大事因缘(朋友)
多谢师兄,希望多发能求得大道的功法.
嗯,大道在心,修心养性!健康之道,自己内求才是最好的安排!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秦川金刚萨埵空明书院]了解更多健康之道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