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修行的重要性:你其实只是活在特定的环境里,并不是活出了真实的自己。
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曾在斯坦福大学做过一个实验,他让两组大学生在一个模拟的监狱中,分别扮演狱警和囚犯。狱警要按照严格的制度来管理这些囚犯,把他们当作社会中真实的恶人。结果你猜怎么着?实验竟然只进行了一个礼拜就被迫中止了,原因是那些扮演狱警的大学生们,表现出了对囚徒明显的暴力倾向。要知道,实验之前的心理测评显示,这两组大学生,都没有什么极端心理缺陷。
为什么这些原本纯朴的大学生,变化如此之快?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被赋予了对囚犯绝对的权力。视频监控发现,当他们拥有了绝对的权力时,竟然逐渐变得傲慢起来,对囚徒很不耐烦,稍有不顺就会拳脚相加。
更关键的是,之后的回访记录显示,这些扮演狱警的大学生,还会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过激行为合理化。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奉命行事,即使对这些囚徒有明显的暴力倾向,自己也觉察不到。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些扮演囚徒的大学生,一开始就被剥夺了许多个体人格,比如他们的名字被取消了,只用代号来称呼他们。这种情况下,所谓的狱警就会觉得,对方或多或少都不那么值得尊重,所以很容易对他们使用暴力。
你看,当一群人被赋予对另一群人绝对的权力时,他们就会变得非常暴戾,这叫“路西法效应”。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很常见。比如说,二战时期屠杀了大量犹太人的纳粹分子,相当一部分人在受审时都表示,自己当时是奉命行事,并没受到道德上的谴责;在集中营里,纳粹军队残忍地往犹太人身上刺青,通过这种类似于给牲口编号的方式将犹太人非人格化。
或许你会问,那些囚犯难道不会反抗吗?实际上,作为旁观者,我们这么想太天真了。“路西法效应”告诉我们,不仅狱警们会变得残暴不仁,囚徒在遭遇了长期非人的待遇之后,也会变得更加逆来顺受。
比如说,在斯坦福监狱实验中,那些扮演囚徒的大学生们,在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里反而习惯了这种迫害,变得温顺起来。实际上,这又叫 “习得性无助”。当人们反复反抗失败之后,会变得消沉,不再尝试抵抗。在真实的极权环境里,囚徒的反抗经常是徒劳的。比如说,被抓进集中营的犹太人,每天要做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这些挣扎在死亡边缘的囚犯们,哪还有精力反抗狱警?大学生们仅仅被管教了六天就变得逆来顺受,你说那些长期被暴力压迫的人们,比如说集中营里头的犹太人,绝望不绝望?
而且啊,习得性无助还不算什么,大不了囚徒们挣扎在生存的边缘活着就行了。更严重的是,囚徒们还可能同类相残。
在极权环境里,囚徒们如果彼此之间都不熟悉,就很难联合在一起。比如说集中营里的犹太人们,虽说是同一个民族,但他们此前早就融入到了不同的国家,甚至语言都不相通了。这种情况下,与其跟没法交流的囚徒联合,还不如想办法保命更现实。所以,有些犹太人甚至会跟纳粹党合作,通过屠杀其他囚徒来换取暂时的生存。在这种绝望的环境里,别说咱们希望的大快人心的暴动不可能发生了,囚徒们为了活命,许多抛弃人性的事情也干得出来。
所以你明白了吧,在极权环境里,频繁发生迫害事件并不稀奇。那问题是,该怎样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呢?主导斯坦福监狱实验的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就指出,人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将权力暴露在阳光下,通过严格的监管,不让任何人拥有对其它人的绝对的权力;另外,我们也都要对身边的环境保持警惕,即使绝大多数人都服从,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也应该照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