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死南荒吾不悔 兹游奇绝冠平生
原创: 王炎平 山西正学堂 昨天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解析
来自山西正学堂
00:0019:30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
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
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悔,
兹游奇绝冠平生。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六月,苏轼由朝中出知定州(州治在今河北定县)。九月,高太后死。十月,哲宗亲政,启用新党,章惇、蔡京之流执政,排陷元祐旧臣,苏轼成为打击迫害的主要对象。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改知英州(治今在广东英德),尚未到任,途中两次贬官,以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治今广东惠阳)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苏轼遣长子苏迈带领家属住常州,朝云及幼子苏过同行。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其时朝云死。六月十一日,苏轼与弟苏澈诀别,独与幼子苏过登舟渡海去海南。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哲宗死,徽宗立,大赦,苏轼奉调北归。这首诗就是写他六月二十日夜间由海南渡海北还时的所见所感。“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晚景凄凉的苏轼,依然豪情不减少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