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笔若,从诗开始
——致笔若代表作《脚趾上的下弦月》
《脚趾上的下弦月》是一本21世纪90年代最具深度的朦胧诗集,该书籍是中国知名作家诗人洪绍乾(笔若)2015年12月15日首部出版发行的朦胧诗集,由读书文化出版社出版(ISBN 978-988-77829-4-0 / I.3.20)350页,大32k,定价68RMB,其内容聚集了作家洪绍乾自创作诗歌以来截止2015年11月19日的诗歌作品,2018年12月20日重复第二次印刷,书籍分为五个专辑,其中包含朦胧三行诗,朦胧诗,抒情诗,散文诗。随后在2017年5月23日在网络界和文学界得到好评,并被成为“中国最具深度朦胧诗集”。

《脚趾上的下弦月》“下弦月”就是指太阳,地球,月亮处于一定的位置。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因为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所以叫“下弦”。 月亮从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时间平均为29.53天,也就是说,月相的更替变化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一个“朔望月”。而“脚趾上的下弦月”顾名思义就是脚趾上的太阳,表明作者一路走来,并不平凡,一路坎坷,但是他的脚趾上还是有一颗太阳,充满阳光,这正是作者的诗意人生,励志人生。
从“弦月”上来说,新月,伊斯兰国家的宗教标志。系阿拉伯语“希拉勒”的意译,原指上弦月,俗称月牙。天文学上称为“朔”,指月球运行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的月相。其象征含义是上升、新生、幸福、吉祥、初始光亮、新的时光。月亮,开心时,代表了圆满,恋爱时,代表了浪漫,失恋时,代表了悲伤,一个人时,可以代表消失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月光的流逝在生命的时间中展开。
因而月光还是生命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岁月的流逝。又说起该书籍名字“脚趾上的下弦月”是作者洪绍乾用左手题写,书籍封面图片也是作者自己手绘的图片,图片形成两只脚交叉的形状,其中有一只脚缺少一个脚趾头,这正是作者本人的脚。书籍内容经典丰富,朦胧而富有哲理,之所以这本书被称为脚趾上的下弦月正是因为作者的人生经历一路坎坷,记录了这个过程中所创作的诗歌。2015年11月15日发行后得到了广大读者及诗歌爱好者的一致好评,随后该书籍曾被江西省共青市图书馆收藏,2018年2月26日中国互联网文学联盟将这本书评为了“90年代朦胧诗歌精品读物”“2015年最佳诗集作品奖”。
笔若,一个被诗宠幸的孩子,久了,我竟也分不清楚,是诗眷顾了他,还是他成就了诗,在朦胧诗的范畴里,他是独树一帜的,所写的内容多半渗透着“孤独,情怀,故乡,自然”,对于这本满是故事的诗集,我想,我应该用我的拙笔为它写些什么,给未来的读者提供一个视角,兴许能产生共鸣,又兴许能擦出火花。
笔若在《在孤岛上》这样写到:众生死亡的海边,是谁?置身人群中的孤者,都是诗人,来自于海边,那片美丽的牧场属于你,在这个小小的世界上,我向许许多多的陌生的人打听过你,和许多结满果实的树和象形的文字讨论过你,我问你,我的朋友,众生死亡的海边是谁,置身于人群中的孤者,是谁使你站在南方的基石上,为众人乞讨,高歌。
这首诗中提到许多意象,海边,孤者,诗人,牧场,陌生人,结满果实的树,与最后的动作:为众人乞讨,高歌。笔者认为,诗人通常是孤独的,没有多少人能理解,而海边又是充满梦想的地方,正适合诗人的养成,而为众人乞讨,高歌,成了诗人的使命,即使只是站在孤岛上,也不怕没有人支持和拥护,为众人着想的诗人配得上很高的礼遇。
在《望着田野和天空》中,他这样写到:望着田野和天空,食指压住生命和眼睛,你们都是少年人的未婚妻,我知道,尽管我再喜欢,你们都将改嫁到远方的国土去,于是,我迈着轻捷的步子,如浪花飞溅,把鲜花撒遍大地,我背负着祷告的使命,望着北方的田野和天空,为这穷人的命运。字里行间满是大写的两个字——使命,他是多么渴望能够拯救穷人的境遇,出身小村子的笔者,也许天生就带着忧国忧民的品性,上天给他的,除了别具一格的头脑,剩下的全是坎坷,但尽管如此,也并不阻碍他强烈的希望能够给穷人们开辟出一条向阳大道。希望可以把鲜花洒满大地,让它变得多彩而芬芳,正如他带着彩色的羽翼降临人间一样。
《枫》中有这样的语句:我第一次看见太阳,太阳穿过枫林跪在我面前,跪在宽大明亮的马路边,晒热了许多生命和路灯,或许,我就是这路灯,瞬间使我忘却了,我所用一生去相信,枫,它会从荒野中醒来,这代表生命,代表爱情。
枫,红的火热,富有生命力,像是一颗满怀理想的赤子之心,一个“跪”字,有凸现了它的急切,生活中,又有多少甘于奉献的人们,甘于平凡与卑微呢?但即使如此,,它一样要跪在通往光明的地方温暖鲜活的灵魂,它总生存在灰暗的地方,比如荒野,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尽显它的价值。生命与爱情又是多么美好的存在,让所有人在每一个时刻都心生向往。
在《太阳从厂区升起》中,“我”心系工友,在日复一日的流水线反复的操作中,他爱上了太阳,这个让人充满朝气的东西,在他渴望光明与温暖的时候,也许,命运就开始改写了吧。
两种心态的对比,两种状态的博弈,造就了两种不同的命运,每天早晨五点四十,我都会很快喝完米粥吃完油条,生怕错过太阳升起的模样,每天拍一张照片,这样,即使是刻意在同一时刻都没办法捕捉到完全一样的,这也许就是生命的意义。
有一部分人,还在为生活而加班,失去了反抗的意识,甚至连埋怨都不会了,而我还在离去的火车上睁大眼睛写诗,虽然我饿着肚子,工友们还在在乎每月20日那张白色的薪条,而我却已经在努力追逐梦想,也许起初会很丧,但美丽。
“我”向往光明,同样也希望你们向往温暖,车间太冷,太湿,能否和“我”一样选择反抗与逃离,为梦想拼一次,即使输了也甘心。
正如在诗的最后“明日厂区的太阳再一次升起时,它无比辉煌,照在那玻璃窗上红的耀眼,那时,我已经离开很久了。”太阳是永恒的信仰,正如脚趾上的太阳一样,红的发烫,承载着太多人对生命的渴望,那刚刚升起的初阳,你看到了吗?
文/本书读者郁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