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位老师,诗友们:上午好!
很难得有这么一次机会与各位诗家学习交流。说实话大小场合发言我均见识过,但今天我还真有些诚徨诚恐。我深知在诗词创作上我还是一个小学生,自已几斤几两心中有数,在坐的都是行家里手,真的不敢班门弄斧。会前,苗老师,严会长打电话,要我在诗联年会上,把《神仙湾边防哨兵》的创作体会与大家一起作个交流,我推脱再三,理由无别,就是不敢。最后会长把电话一挂,说就这样定了。不瞒大家我还是第一次领教会长下命令的派头。我知道这也是蔡九哥打铜锣一一奈又奈不何,推又推不落的事了。再不然就太不识抬举了。没办法也就只能耽误大家的时间,如果有失大家的期望,一万个恳请原谅。
参加蔡丽双杯曼丽双辉家国情全球华文填词大赛是云溪诗联过来布置的一项硬任务。参加这样的大赛我还是第一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开始酝酿琢磨,然后写成初稿,私发苗老师和自勇老师批改。两位老师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并指导不要着急慢慢来,有的是时间。初稿写成后根据两位老师意见,又写了第二稿,然后放了两个月,在发稿前作了最后修改发给苗老师,苗老师风趣回复“己经很好了,可以得奖,可惜我不是评委”。下面为了便于征求大家的宝贵意见,先把原文与大家作个交流:
曼丽双辉 神仙湾边防哨兵
别家投万里,
肩扛日月铸苍茫。
卧残冰雪,
刷新风雨,
由他骨刺皮僵。
氧气赊来宽肺腑,
朝阳升起暖胸膛。
昆仑横脚下,
神仙湾里岂寻常?
旗升系国,
鸟尽思乡。
纵使男儿铁骨,
一枕孤峰泪湿枪。
追雁长空远,
酣梦大衣凉。
问我平生何所愿?
花月好,
天下太平再苦也无妨!
这阕词发出后没想到还真的应了苗老的念获得了一等奖,并且得到赛事评委较高的评价。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作协第六届全委委员及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中华诗词》常务副主编、《中国诗词月刊》顾问、《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编委会顾问,本次大赛终评主任丁国成先生点评:
“家国情”大赛的参赛诗人与获奖作者,俱本家国之感,齐奏钟吕之音,真能醒人耳目、长人精神。“家国情”题目甚大,实难写好。作者们多从小中见大、促处求寛。陈庆余的《神仙湾边防哨兵》,写的是“旗升系国,鸟尽思乡”的边防前哨。面对高山缺氧、生存艰难的边疆环境:“问我平生何所愿?”哨兵的回答毫不迟疑:“花月好,天下太平再苦也无妨。”只要花好月圆、天下太平,再苦再难,边防战士也心甘情愿。作品歌颂我军将士心怀黎民百姓、志在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香港诗词学会创会会长,本次大赛终评评委林峰老先生点评:这次比赛,出现了使人惊喜的看点。被评为一等奖的作品《曼丽双辉•神仙湾边防哨兵》。除以“卧残冰雪,刷新风雨”;“旗升繋国,鸟尽思乡”表现了边防哨兵长期守护在海拔5380米的昆仑山峰上艰苦卓绝的艺术形象以外,还以“纵使男儿铁骨,一枕孤峰泪湿枪”之句,表现了边防哨兵完美的人格精神。从形象到精神使词阕的内在光辉再推高一境。”泪湿枪”之带血带肉的一笔,如果在过去,别说是得奖,可能还要挨批评。这种人性化的笔法,只有今天才会被认同。边防哨兵也是血肉之躯,壮士非无泪矣。词人没有用理想主义的公式化和概念化去神化边防哨兵超人性化的表现行为,这就极大程度上摆脱了多少年延续下来的虚伪说教的文风。使词作真情动人。何况这是一掬英雄涙。这样的词作能够在一万多阕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说明时代已经不同,文风已经改变。这样的不同与改变,能不使人惊喜乎?
我懂得这个荣誉绝非我个人,它属于云溪诗联,归功于经常帮助指导过我的老师特别苗老和自勇老师。通过这次参赛,自已也受益不少。主要体会有三:
【一】选好题材
家国情是一个大题目,要写的题材甚广,方方面面,事事人人都可反映家国情怀。我认为比较好写的还是军人,自己虽然没当过兵,但这方面的电视剧,教育题材,英雄形象,脑子里太熟悉了,因此我决意去写军人,从他们的身上去挖掘我所需要的家国情怀。写军人,典型多多,从何而起,于是我想起了离家较远,条件艰苦环境下当兵的人,自然想起边防哨所。通过手机一搜,便有了神仙湾边防哨所的题材。1958年,新中国设置神仙湾哨所(新疆皮山县赛图拉镇南部),是塞图拉哨所的一个分卡(边卡)。建哨初期,官兵们靠着一顶棉帐篷、一口架在石头上的铁锅,每天吃压缩干粮、喝70多度就沸腾的雪水,硬是在被医学专家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站住了脚,牢牢地守住了祖国的西大门。从那时起,一代代神仙湾人在这里为祖国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谱写着一曲曲边防军人卫国戍Shu边的赞歌。1982年,中央军委授予神仙湾哨所“喀喇昆仑钢铁哨卡”荣誉称号,人们都知道,在遥远的喀喇(kā lā)昆仑山上,有一个最高、最苦、最让人崇敬和牵挂的小小哨所——神仙湾。这个题材写好了就能极好突出军人家国情怀,扣住赛事主题。因为平时素材的积累,写起来也并非空穴来风,因此比较得心应手,为创作的成功起了很好的作用。
【二】找准角度
军人形象的写作很容易通常化,展示出的往往就是不怕苦,不怕死,威武不屈,性情刚烈的英雄形象。我认为在情字上做好文章,是这次创作的关键。如何触合好家国情,有必要另辟蹊径,换个角度,既要写出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的英雄一面,也要写出带血带肉有情有感的常人一面。我听过康震老师讲毛主席咏梅,一反前人尽写孤芳自赏、飘零低落的悲哀常态。写出了梅花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奉献精神以及她在丛中笑的乐观态度。因此在词的下阕中也借用这一反常态的手法,写出了“纵使男儿铁骨,一枕孤峰泪湿枪”“追雁长空远,酣梦大衣凉”的句子。把军人的眼泪写到枪眼里去,把思亲情感寄托在鸿雁身上,这可能也是前人很少写或不敢写的。把军人的另外一面充分展示出来,使读者心目中的军人形象不单是一个英雄,也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常人。由于这种国与家之间情感的较好契合。博得了评委的林峰先生的充分肯定,林老给了我100分。
【三】着意谋篇
词作上阕写哨所军人在海拔5千多米的高寒缺氧生存艰难的环境中,不畏寒,不怕苦,日夜守卫祖国边防的英雄气概和乐意吃苦的奉献精神。分三层意思,第一层;开篇“别家投万里,”别家、万里为下阕思乡思亲埋下伏笔。投点明题意写边防哨所军人。肩扛日月铸苍茫,以开阔的视野写出军人们日夜驻守哨所担当祖国安全之大任。第二层写:与哨卡的艰苦环境与军人们乐意吃苦的奉献精神。“卧残冰雪,刷新风雨”“氧气赊来宽肺腑,朝阳升起暖胸膛”冰雪,风雨,缺氧,点明哨卡的艰苦环境,卧残,刷新,赊氧反映哨所军人不畏艰难困苦的吃苦精神,朝阳暖胸暗喻战士们心向党国的乐观情怀。第三层:进一步展示军人们豪迈气概,进而也把神仙湾作一个详细的注解。昆仑横脚下,神仙湾里岂寻常?一个横脚下把哨兵的豪迈感作了深入阐述,昆仑再大只不过是哨兵的横跨之下,把军人高大上的形象进一步突现出来。为什么有这个豪迈,因为将士们在这里肩扛日月,担当着保家卫国的苍茫大业,所以豪迈感自然而生,这样既回应了首句,也对神仙湾地处何处作了一个交代。名曰神仙湾,其实并非神仙境地,而是一个极不寻常的最高,最冷,最苦的艰难之地。又一个岂寻常?反衬了一代代边防哨兵们的不寻常!
下阕主要通过乡恋,亲情的描述,人性地展示军人的另外一面,让家与国的情怀自然融合,挖掘军人的精神支撑和人生价值。也分三层。第一层:旗升系国,鸟尽思乡。这是一仗双关,先交代于国之情而承上,再交代于家之情而启下,使国情与家情有序连在一起,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两阕之间自然连接,防止脱节。第二层:写乡恋亲情。“纵使男儿铁骨,一枕孤峰泪湿枪”,夜深人尽的时候,睡在冰天雪地的哨棚中,想起远方的家乡,想起远方的父母,妻室儿女,谁不念叨?常人如此,军人亦应如此,壮士也有流泪的时候。一个“泪”字把军人的乡情亲情深刻的展示在面前。接着继续承述“追雁长空远,酣梦大衣凉”。哨所军人,将情寄于鸿雁,思恋沉于梦中。当梦醒来盖在身上的大衣依然是凉的,再好的梦境也是枉然,这时战士的心里又怎么想呢?接着有了第三层:“问我平生何所愿?花月好天下太平再苦也无妨”。这一问一答是对边防哨兵乃至所有军人内心世界的挖掘,是军人先国后家高尚情操和完美人格及精神支撑的充分体现。也为全篇作结,为家国情主题点睛。总体来看,自认为整个谋篇还是略费了一番心思。开篇点题,首尾呼应,承上启下。上下各有侧重,但始终围绕一个“情”字,把对国家的忠诚,对亲情的眷恋巧妙揉合。展现了军人爱家卫国的高尚情操、吃苦耐劳的牺牲精神、克服和战胜困难的乐观态度、以及舍小家为大家、担当祖国安全大业的豪迈气概。
各位老师,诗友们:以上是我写这阕词基本过程和感受,自知还有很多提升空间。对比各位诗家的佳作自然差距很大。敬请各老师多提建议和批评。我会不断地向各位诗家学习,取长补短,争取自己在日后的诗词创作有进一步提高。
祝贺这次年会圆满成功!
祝大家身体健康,诗心不老,诗作有成!
最后为诗联2019年会召开写几句感言:
云山溪水聚群才,吟草诗花叠叠开。
律手布春新画景,同书雅韵上高台。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