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简介
让诗词带你走进我的世界
花仙子,53年生,一级重残农民,大病卧床。不能自理,全靠护理。农技师,纸作手艺。原平市诗社和农民诗会员。中马国际文化研究会员。7I一76大队科研组,77一96公杜农科站共搞科研26年。多次评为地,县(市),社,队先进模范,十佳科技工作者。承试过国家级暗改重大项目。海南育种技术员。化验员。粘虫寄生蜂研究资料标本进入中国科学院。下过乡。97年突然不幸一级重残,特别2006,2013两次脑梗塞大病,生活不能自理,受尽磨难。周易择日。笑傲人生,吟诗为乐。先后原平市报和几种刊物发表小诗一百五十!多首。多家平台发表40篇诗文。现正酝酿<<生命诗光·>>一书。

身残笔健,圆梦诗曲苑
读一级重残农民李文龙诗有感一一一一贾宣生
一位年逾花甲的一做重残农民李文七义,居煞要出书了,这是一桩伴有惊弄目光的稀奇事,更是一件感人心魄,备受点赞的大喜事。我接过他坐在女儿驾驶的小型农用三轮车车厢里递过来的这本书稿后,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能够把重残老农和诗歌著作联在一起的,是一种特殊的力量。我以为,这种力量一方面来自诗歌的感染力,一方面来自时政的感动力。一言以蔽之,就是党的阳光使这位重残人滋润了精气袖,甜蜜了诗歌梦。
出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共和国阳光下的李文龙,从小就是一个天赋聪颖的才童。他18岁走进大队科研组,六年应又选到公社农科站,去海南当过育种技术员,参与承办过国家级暗管工程项目……在26个春夏秋冬的科研岁月中,他多次被评为公社,县,地区和全省的先进个人,还登上忻州地区科技会议讲台汇报科技成果,受到领导表彰。

正当李文龙踌躇满志,风顺帆扬时,丨977年突遇一场天塌般灾难,使他永远失去了健康人的体魄与形象,成了一级重度残疾。后来的两次脑梗袭击,更使他i的体力,智力受到双重摧残,致生话不能自理,受尽磨难和煎熬。当他的智能渐有恢复后,又扬起智慧之帆,先选择周易择日和纸作技艺,开拓自立的路径,树起人生的航标。
读诗先读人,近年来,尽管文龙年逾花甲,身体渐衰,却像跨上一匹精神奋起的骏马,驰入诗歌写作的磁场,潜心笔耕韵林,吟诗抒怀作乐,笑度重残人生,迷至如痴如醉。几年来,他常常坐着如儿或`儿子驾驶的简陋三轮车厢,巡游城市近郊和周边村庄,感受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领略党的富民政策描绘的靓丽风景。多少次采风采访,倾听时代的进行曲,感受民间的幸福感,多少次触景生情,燃起热爱生活的激情,吟出炽热的诗篇,那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坚韧执着的文化追求,连许多健康人都望尘莫及,汗颜八分。

就是这样,李文龙捧出了一首首滚烫的诗,写出了一首首飞翔的曲,为他的陋室增添了一缕缕春风、一缕缕阳光、一缕缕朝气、一缕缕辉煌,也奏响了一位重度残疾人的自强之歌!他也一次次瘫坐着农用三轮车来到我简陋的小办公室窗前,我又一次次走出去,热情地跟他交谈,有时伴着骄阳的酷热,有时迎着料峭的寒风,有时接过他的诗稿拉呱一会儿创作体会,有时送上几份新近的报纸,交流一席写诗的技巧.尽管自己本属诗歌创作的草木之辈、淘汰之人,也总是在精神上给予他鼓励,并于感动中提出一叶之见.在翻阅他新近整理成书的诗著时,也尽微薄之力帮他进行了章节策划和作品修改.
记得从今年6月以来,文龙接通我的微信,经常通过这一载体,一次次给我传来他以花仙子、火凤凰为笔名,分别在网上《诗天子》《荷岚阅读》《文学之舟》《城市头条》客户端发表的上百首诗歌作品,我一一拜读,还看到众多文友对他作品的点赞与喝彩.此外,他的作品也多次在原平诗曲刊物和报纸刊物上发表,从而树起了一个文化型农民的光辉形象.我也高兴地祝贺文龙,以其精神风采和作品魅力,赢得的‘‘中国国际文艺家’’荣誉证书‘‘中国文化人才库’’入库证书等,并成为‘‘中马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

翻开李文龙这本诗著,可谓诗书结缘、珠联璧合.前一部分选发了自己400余首滋润着泥土芬芳的诗曲作品,读来语言亲切,正能洋溢,才华闪烁,朴实感人;后一部分展示了30多位原平书法家书写李文龙诗作的书法作品,或端庄秀气,或潇洒俊逸,或龙腾凤舞,或沉稳雄健.特别是分列‘‘祝福祖国’’ ‘‘美丽乡村’’ ‘‘山水清情韵’’‘‘颂歌礼赞’’‘‘兴致感悟’’ ‘‘学步曲联’’六个章节的诗曲部分,表现出一位从田野上走来、病榻上奋起的田园草根诗翁,热爱党,热爱农村,热爱生活的质朴情怀不俗诗才.诸如唱盛世、颂党恩的《筑梦》惠民良策就是好,万代陈规一帚扫,免去农税实惠多,直补种地还拿钞.夸家乡,吟家园的《颂小康》机插秧苗绘彩霞,小憩舞步也潇洒,农家幸福风景靓,小康红于二月花.《进城务工》改革乐煞众乡亲,放开步子跑进城,笑沐春风喜就业,哪家店铺不富民!感物象、抒情怀的《甜苣菜》‘‘天然绿色养生菜,嫩叶白根遍地采,昔日靠它度饥荒,今朝饭桌梁品牌.’’《啄木鸟》铁嘴钢牙挖虫害,呼唤正气驱阴霾,守护人间清廉林,‘‘叶茂枝荣荣放光彩.’’写自我、描心境的《重残人心声》‘‘芸芸众生我身残卧病炕头吟诗篇讴歌党的好政策,万缕激情’’涌笔端.’’《上诗山》‘‘致远唯学灯花闪,韵律簇拥谱诗篇,李杜卷中品余香,唐风携我上诗山.’’……这正是:笔下有信仰,行间涌正能,重残一歌者,激扬满腔情,李文龙唱出了田野上一位庄户人,残疾文化人的强烈心声.
在我这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写过不少民歌体诗,如今早已落伍掉队的半料诗歌爱好者看来,文龙的诗尽管在当下远称不上上乘之作,登不上大雅之台,但那阳光的心境、高尚的立意、流畅的语言、质朴的抒情、明快的风格、民歌的醇香,、还是感人颇深、值得称道的
希望文龙保重身体,养精蓄锐,再出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