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苏坊镇有所唯一的一所中学叫苏坊中学,不过,现在早已改名为苏东中学了。对于改名自己还是颇有说法,这还是留待日后详说,今儿所言,指的是早些年未更名前在这里的老师身上发生的事情,对于具体时间自然已记不起了。
踱步授课
寇忠义老师是笔者在凤安中学时上初中的班主任,后来他调到苏坊中学仍教语文。有回学校让他讲公开课,自己参加工作不久,在听罢课后也随其他老师评课。自己对他上课的优点是什么记不起来了,但他上课在讲台上来回走动的频率也太高了,四米长的讲台估计一节课能够来回走有近百次。于是自己评课时抓住这一点就指了出来,记得当时还有年龄大的语文老师魏志民也在评课时肯定我说的这一点,自己在心里多多少少还有所安慰。当然,自己至今也不知寇老师在他的学生说罢是什么感受。但若干年后,自己觉得自己还是考虑欠周,毕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讲课方式,在外人看来觉得不妥那未必说对其本人讲就不合适,对吧?
两位主任有名言
在苏坊中学,当时主任要好几位,周崇斌老师和田兴老师就是。记得有回开例会,周崇斌老师针对学校在工作上对老师要求多了些而对学生管理宽导致学生里面问题多(具体什么内容不清楚了)就生动的打了个比喻,引得在场老师们的喝彩。他是这么说的:这就跟娃害病却给娃他妈打针一样。这句话最初是不是他说的我不知道,但这可是自己最早听到的。周老师除了说话幽默,其实也很有文才。有回学校要表演什么节目,是他给几位老师写了三句半。这让台上的老师表演得非常生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说他还写了什么内容竟然被某个老师窃为他有,由此可见周老师的确不同一般老师。只可惜周老师在今年年前不幸去世,真是令人唏嘘。
田兴老师当时也是主任,经常在广播里进行通知,以致于有的老师在背后叫他“喇叭主任”。有一回学生考试,他在广播里对学生进入考场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宣传,在对学生考纪进行教育时忽然讲出来这么一句话:“宁可丢分,不可丢人”。加上他讲话字字句句一板一眼,掷地有声,用几近于喊的口气在广播里讲,那语气腔调估计听过的人都会有印象的。这一回,别的内容是什么都不记了,唯独这句话成了老师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么解释
鲁迅《社戏》是历届语文课文里的名篇。那一年又是听课,自己和徐进女老师在教室后面听何安老师讲这一课。徐进后来调动到杨凌教书这是后话,何安老师也去世有好多年头了。且说在讲到里面双喜提议借八叔的航船,其他伙伴都撺掇起来这句时,书上也是有解释的,自己记得当时的版本大概是“怂恿,从旁鼓动别人做某事”。按说,这个词在我们关中地区来讲,是绝对没有用过也根本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听过,书上的解释自然再明白不过了,可是何老师带领学生看了书上的解释后,就用非常地道的陕西话(上课按要求要用普通话,但何老师改不过一直用陕西话上课)朝下面的学生说了一句:“这就是咱经常说的“日弄””。不听倒罢,听了后我和徐进俩人都忍不住笑,但又不能大笑,只好偷偷埋下头在桌底下笑个不停。说实话,也幸亏那天听课两人在后面坐着,不然,至少对自己来讲,那会把自己憋坏的,真的。必须补充说明的是,一定是何老师平时这样讲惯了,自己察觉学生听了倒没有多大反应,而自己上课一直使用普通话,也许两种语言的反差以及这个词的特殊之处,才使得自己忍俊不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