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哈
小方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吹牛,时间长了,大家都叫他“马大哈”。
小方高高的个子,不帅,但也不丑。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一企业上班。因为刚来,没有人理他。为了尽快融入团队,改变大家对他的印象,小方工作上勤勤恳恳,做人也老老实实。一段时间后,他和大家相处盛欢。于是,他尝试着开始和同事们吹牛,想证明自己不赖。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他博学多才,仔细听着。几个月后,他一夸夸其谈的吹牛,大家就借故离开了。看到大家这样冷落他,小方也收敛了些,见大家对他吹牛没兴趣,他也就尴尬的不吹了。
一次单位聚餐,大家都觉得难得一聚,应该喝点酒助兴。小方觉得机会难得,主动给大家敬酒,结果,几杯酒下肚,他又夸夸其谈吹起来。吹他文化高,吹他帅,吹他讨女人喜欢,一同事实在听不下去,就站起来对小方吼:别吹了!你就是个马大哈。小方当时愤怒至极,但他考虑到还要在单位混下去,和同事闹僵了不好,所以忍了。但从此就有人悄悄喊他“马大哈”,当着他的面就半开玩笑的喊他“马总”。小方知道这是大家给他取的绰号,翻脸又显得自己没肚量。时间长了,别人叫他“马总”,他也就答应了。
今年单位新分来3个实习生,见大家都叫小方“马总”,以为小方姓马,就跟着叫小方“马总”,小方不好解释,只好很勉强的答应着。一次,实习生叫小方“马总”的时候,刚好单位的老总路过,当时只见老总脸色难看,大家也没多想。第二天,小方被老总叫到办公室,老总板着脸说:“你想当官?”小方一听知道自己那绰号惹祸了,急忙解释这绰号的来龙去脉。老总听完他的解释,没说什么,让他回去上班。此后,小方发觉不对劲了,什么工作累,领导就安排他,领导还隔三差五的找借口朝他发脾气。小方的日子不好过,但他也想不出解脱的办法,只好忍气吞声的混着。
一天,新来的同事来给他送结婚请柬,他打开请柬一看,请柬上没写他的名字,而是写着“马总”,他当时火冒三丈,随手就给了这同事一耳光。结果,老总把他开除了。
后来,小方重新找了一份工作,到新单位后,他低调得很,什么都不吹了。大家都觉得他性格内向不好玩,但没人知道他曾经是“马大哈”。

送礼
小刘是个爱面子的人,从工作但现在,亲戚朋友和同事请客,他都必去,而且送的礼金决不比别人少,因为他一直觉得礼尚往来,送出去的钱总有一天会送回来的。
因为每次送礼小刘都很慷慨,所以他人缘一直很好,为了不得罪人,有时候没钱,小刘就是用信用卡取现,也一定会保住面子。几年下来,小刘的工资没剩下,还欠了几万元信用卡的债。
最近,小刘刚认识了一个女朋友,面对女朋友家要求买房的要求,小刘爽快的答应了。因为,他胸有成竹的盘算着,这些年他做客送礼出去的礼金也有10多万元了,自己结婚就能把送出去的钱超额收回来了,还有凭他平时这么好的人员关系,他开口向谁借钱,谁都不好意思拒绝。结果,他把想法跟女朋友一说就遭到反对,原因是他的女朋友认为,他们认识的时间太短,草率的结婚父母肯定会反对,还是要求先买房,结婚的事等买了房子再说。小刘听了女朋友的话,决定先找亲戚朋友借钱买房,然后结婚收礼金后再还账。
小刘翻来通讯录,把自己平时了解有钱的人登记下来,再根据平时的关系排除了一部分人,最后确定了五个铁哥们亲戚,然后开始打电话。拨通第一个亲戚,亲戚说:“你早就该买房子了!我支持你!要多少?”小刘见旗开得胜,借钱很顺利,就吞吞吐吐的说:“如果你有就借五万吧!”对方满口答应。接着,小刘给第二个亲戚打电话,对方也爽快的答应借他三万。连借了三个人,对方都爽快的答应借钱给他,小刘得意的和女朋友说:“你看我的亲戚,每个都这么认亲!”第二天,小刘高兴的去找说好借钱给他的亲戚拿钱,第一个亲戚说:“本来我昨天答应借钱给你的,但昨晚问媳妇才知道,钱被她借给她的亲戚了。这样,你先找其他亲戚去拿钱,如果他们都把钱给你了,我答应借给你的钱,我借都去借来给你。”小刘连续去找了三个亲戚都没拿到钱,借口都和第一个亲戚说的差不多。小刘什么都没说,也没心思再打电话给其他亲戚借钱了,他知道,这钱是借不到了,别自己找气受。
回到家后,小刘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和女朋友商量,还是打算先结婚再买房。女朋友扳着脸把手机丢给他,“你自己看新闻吧!结婚你也可能买不起房了。”小刘捡起手机一看,手机上有条新闻,如今请客送礼都有要求了。”小刘傻眼了,“意思我送出去的礼金收不回来了?”后来,女朋友离开了,小刘从此喜欢上了喝闷酒,经常半夜才醉醺醺的回来。

暴发户
老赵和老李是一个村的人,还是邻居,从小两个人都是好朋友。但长大后,老赵没变,老李变了。自从老李成了暴发户,逐渐的两个人来往少了,关系也淡了。
老赵从小学习好,老李学习却不行。在读初中的日子里,老李的作业几乎都是照抄老赵的。初中毕业的时候,老赵和老李觉得两个人关系这么好,应该可以做一辈子的兄弟了,于是,偷偷到小馆子里喝酒,一起用刀割破手指滴血在酒里,干杯喝了混合血,算是拜把子兄弟了。
初中毕业后,老赵考上高中,老李却没考起,老李出去打工了。虽然两个人分开了,但两个人的关系一直没变,经常联系着,互相安慰,也互相鼓励着。
老赵高中毕业考起了省外的一所大学,但因为父亲去世,家里突然的变故,让老赵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回到老家当了农民。那一年,老李春节回来,告诉老赵,他初中毕业出去一直在建筑工地打工,如今已混成个小工头了,但他想自己当老板,只是缺资金。老赵听了,二话没说,把家里养着的一头耕牛、一群羊卖了,凑了两万元给老李。
后来,老李连续几年都没回过老家,老赵也联系不上老李,老赵只是听村民传说,老李当老板发了,不仅在城里买了房子,还很有钱。老赵羡慕老李,也为老李感到高兴。再后来,老李回来盖了三层楼的新房子,和老赵不再是邻居了。
听说老李发财了,村民们一度时期家里有困难都会去求助老李,但都没有如愿,老李拒绝村民几乎都是一个理由:“我在城里什么都需要钱,生活压力大啊!不比你们在农村,花不了几个钱。再说,我们生意人的每一分钱都要花在生意上来再赚钱,不然我怎么在城里混下去。”老赵虽然日子也不好过,但老赵从来没找过老李。
前久,老李的父亲去世了,老李开着宝马车风风光光的回来了,按照农村的风俗,谁家老人去世,村民们都会主动上门来帮忙,但老李回家来发现没有人来帮忙。老李觉得奇怪:“按道理我有钱了,村民们巴结我都还没机会啊!怎么都躲着我了。我就不信还有钱不能解决的事。”于是,老李放话:“来帮忙的,每人每天200元。”但还是没有人来。于是,老李找来老赵询问,老赵笑着告诉老李:“在农村人眼中,有钱固然好,但不是你有钱别人就要捧着你,有钱更要学会做人才行。”老赵给老李出了一招:请村民小组长来,召集村民在一起,老李鞠躬道歉,这事才算解决了。
通过父亲去世这件事,老李教训深刻,从此,村里不管谁家有事,老李都会回来了,后来,老李还投资60多万元,帮助村里建盖了一幢房子,挂牌“红白理事会”。

哑巴
小王刚来单位的时候热情主动,见人就打招呼,但一个月后,小王突然很少说话了,后来,同事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哑巴”。
小王来到单位的时候和同事们相处很融洽,工作上同事们照顾他,生活中大家都关心他。但自从同事们了解了他的过去,小王发现大家开始疏远他了。从此,同事们吃饭不喊他,打牌不喊他,工作上还老刁难他,总是把脏活累活都留给他。小王什么都没说,默默的做着,只是越来越不说话了,没人主动和他说话,他就不说话。
在单位,同事之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个月发工资后,总会轮流着请人出去餐馆吃饭,没人喊小王,小王也没请过谁。隔三差五的总有人来和小王说,谁又怎么了,谁又在背后说你了,小王听了总是一笑而过。
时间长了,没人在意小王干什么,小王也不和任何人说什么,他只是默默的每天认真工作着,大家都把他当成个哑巴。
突然有一天,小王说话了,他客气的告诉同事们,他要离开了,并主动邀请同事们出去吃饭,但没有人赴约。
从此,小王走了,关于小王的种种都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传说。没人真正了解小王是个什么人,也没人知道小王去了哪。

情书
30年前,小马爱慕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写了一封情书,凭这封情书打动了那个女孩,开始了一段情爱故事。
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在风轻云淡的正午,我常遥望远方,凝神遐思。面对这宁静的世界,我心中总是充满着爱意。我觉得有爱、能够爱,应该是很幸福的。我知道,在你黄金般的年华,也许不该打扰,但是,当流浪的心偶然与你相遇,心灵的火花却从此点燃了爱的火焰,默默燃烧在心灵的港湾。我不能向你诉述什么,只能用满心的真诚来告诉你、呼唤你。希望面对这陌生的字迹,能够想到在水一方有颗心正激烈地燃烧,原谅一位陌生朋友的冒昧,并请允许他:
让心来向你倾诉
自从那一天见到了你
我那颗无依的心
遗忘在你的闺房里
不知你有无看到
假如拾起了
你是还给我
还是藏在你的秘密里
自从那一天认识了你
我那游荡着的魂
飞进你那甜甜的笑声里
不知你是否觉察到
假如看到了
你是驱赶他
还是轻轻收进心坎里
心丢了 魂又飞去
夜夜难入梦
一入梦中就有你
你的倩影和笑声
成了我苦苦思慕的“催化剂”
我只好把一片相思
织进这纯真的问候
今夜欲入你梦,梦中可否有我,是真抑或幻?都无所谓,只愿梦醒记得有我的呼唤!
愿这短短的文字,能够牵动你的情丝,献上我的爱,带给你幸福、快乐!带给你甜蜜、芬芳!在水一方,我能成为你感觉到的梦,你醒来见到的光!
30年来,小马一直都珍惜这段感情,他一直都把这封情书贴身装着,纪念那个情窦初开的年龄和他们的爱情。后来,这封情书和钱夹一起被小偷偷走了。再后来,小马的爱情也被时光偷走了。

办公室那些事
小杨是个勤快的人,也是个要强的人,一直都有着不服输,也不想输的性格,但最近,她真的感觉累了。
小杨分到办公室的第一天,为了和同事处好关系,她不仅主动笑嘻嘻的和同事们打招呼,还主动把办公室的卫生打扫了一遍。她以为,同事们对她应该是有好感的,但最终同事们只是看了她一眼,什么都没说。这一眼,或许是对小杨的肯定,但在小杨心里,这一眼就是不屑一顾、就是冷漠无情。
第二天,小杨特意调了闹钟,早早就来到办公室,每进来一个同事,小杨都客气的点头问好,每个同事都只是看她一眼,皮笑肉不笑的算是回应。看着同事们都到齐了,小杨立即烧水给同事们泡茶。小杨觉得,同事们至少会说声谢谢了吧!但当她端茶送水给同事时,同事们像商量好了一样,都只看她一眼,回应了一个“嗯”。
不管同事们怎么对待她这个新来的姑娘,小杨都每天坚持着打扫办公室、端茶送水,主动笑嘻嘻请教各种工作上的问题。时间长了,小杨和同事们终于混熟了,但麻烦也来了。每天,小杨不仅要负责自己的工作,同事们也老安排她事情,她每天一到办公室就忙着处理各种事务,还得帮同事们跑腿。小杨觉得多干点事情也没什么,就当学习。但有时也失落,总感觉自己在办公室就是个打杂的了。
一段时间后,大家都发现小杨多才多艺,什么都能干,不仅同事们每天都会安排小杨一些事,领导也喜欢直接安排小杨做事了。小杨知道,自己的努力和工作能力得到大家肯定了,但她感觉自己一到办公室就有做不完的事,做完一样事,领导就会马上又安排一堆事。
每天疲惫的应对着工作,领导满意了,同事也高兴了,小杨却不快乐了。小杨感觉自己已变成一个工作的机器了。
失落的时候,小杨会难过的想很多很多,每天上班的时候,小杨又热情高涨,把自己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小杨就这样忙碌着、快乐着、也烦恼着。
小杨明白,自己会的越多,肯定干的越多,说明自己是个工作需要的人、是个别人需要的人,想到这些,小杨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小杨就这样努力工作着,也自己安慰着自己,结束疲惫的一天,又开始忙碌的一天。
后来,小杨悟出了一个道理:领导的话要听,但不能全信,工作要干好,但不能太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