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天地君亲师。就是把老师看成是至尊,把他与君王、父亲齐称。所谓一日之师,终生为父然也。大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以上论断,说明作为老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重要的是教人成才。为此,老师的道德,品行是最重要的,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率先垂范,这才是首位的,这就是“师德”。
但是,所有的老师,并非如此,在我一生经历的教师里,就有一种人不是这样。每当忆起这位教师,我心中非常悲忿。
那是六十年代初期,我正在初中读书,当时他是我们的班主任兼教语文课。此人姓辛叫亚,中等身材,白净面皮,丹凤眼,高高鼻梁并有一些弯曲,说话时常常显得有些神秘,拿现在的话说,是好耍心眼。
由于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学生的生活非常艰苦,为了填饱肚子,学校一方面组织师生到北山搞小秋收,利用星期天打些野枣、荆子、山果补充生活。另一方面,星期天回家用竹筐挑一些白菜、萝卜,和用粗面、玉米、野菜做成的窝窝头。就这样,也只能吃到星期三,中间家长还得去送一些吃的。
课间操时,学生们排队在茶楼打开水泡馍,为此学生们编了一段顺口溜:过了星期一,心还在家里,过了星期三,时间猛一窜,过了星期五,再受半天苦.....
不过,学生里也有一些人日子会过得好一些。例如住在长水镇北面三龙庙的学生,他们在山区还有吃的,每逢从家中回学校,总是带些丰盛的食物,白面、锅盔、油馍卷,真是令人羡慕。我们的辛亚老师眼很尖,他就把注意打到一个北山学生吴宝庆的身上。
宝庆很灵道,看到老师如此,他也不抗拒。就这样,辛老师的生活也慢慢地好些,常常不知不觉吃学生送的馍馍.....
吃人家的嘴软。后来,辛老师昧着良心把班上干部换掉,让吴宝庆当了班长。这样做,是不是会失掉教师的尊严?
当时,学校老师中也有几位右派分子。辛亚老师是年轻人,又是革命积极分子,所以安排他和右派合住在一间宿舍,让他监督那些“坏人”。
同屋的那个右派老师叫孙若斌,是外省人,很聪明,又会画画、音乐,很有才能。
一次,老孙爱人从外地风尘仆仆来探望,由于没有东西招待妻子,就偷偷从街上买了些小菜、好馍带回宿舍,两口子两眼泪花相对而坐,心酸不止。
这件事被下课回来的辛老师发现了,他不由分说,把这些食物用一个盘子托着,气势汹汹地拿到公众场合示威,口中还喊着:“这还了得,右派分子翻天了,你们大家都来看看,孙若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未变,正值国家困难时期,还敢大吃大喝”。他嚷个没完。
后来,又开了个批评大会,大伙一起发言。辛亚老师不亏是积极分子,他很踊跃,又踢又打,并故意用力去折磨孙若斌的右手。因为孙要靠右手画画、这是谋生的本钱。
据说后来孙若斌回到屋里,用镜子照着自己,画了一张画像,下面还题了一句话:“孙若斌的骨头是硬的”,真是该挨打呀!
过了若干年,我又一次和辛亚老师相遇。
这时我在一个乡村中学当民师,他被调到底张高中任教。一天他因事来到我们村子。因好久不见,他又是过去的老师,我热情的把他请到家里。
听说我的老师来了,母亲借了些白面,特地做了一碗捞面条,煎了鸡蛋,烙了油饼。
辛老师一边吃,一边同我说话。在一段寒暄之后,他把手一推,直着脖子说:“鹏起,我可告诉你啊,你们村里的李振甫老师,那人可不行呀,他不断在人面前说你的坏话,你可要小心呀”。
我一时感到很不是滋味,又有些摸不着头脑。李振甫老师是我老乡,平时两家关系尚好,他大我一岁,平时我称他哥哥,很和善平易,我们又从未在一起工作过,他怎么会说我的坏话呢?
我忽然明白了,心里暗暗的说:“辛老师啊辛老师,你又犯毛病了,你真不该这样做啊!”
时光如梭,这也是几十年前的事了,可这段回忆至今不能忘记。
人的一生要经历多少老师的培养教育啊,老师有好有坏,好老师终生为父,铭记在心。可像辛亚这样的人,也该扪心自问:“你留给学校、留给学生的到底是什么?”

作者简介:高鹏起,现年七十岁,洛宁县人,河南教育学会会员、安阳周易学会会员、开封电子科技学校高级讲师。曾任开封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