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上听书
文/陈美兰
人间自有留人处,人间自有声音美。音质之美,萦绕耳际,成为挥之不去的千千情结。音韵之美,沉淀心海,成为沉醉岁月的纯酿老酒。听书便是感受音色、音质、音韵美的最好业余生活方式。爱上听书,迈入人生之秋,修炼人生的一种选择。

听书的日子,惬意温馨。爱上听书,缘于何时,亦然毋须记清。只记得最初听的第一部书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此书是美国当代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演播老师变换着不同的人物角色,绘声绘色,抑扬顿挫的声音,精彩生动的演播,一听就喜欢。深沉圆润的声音,温润了孤单清寂的时光,使每一天的日子温润如玉,馨香满屋。从声音里,我仿佛倾听到了海伦变成盲聋人后,苦苦挣扎的无助之声,感受到了海伦行走在求学路上,与命运抗争,执着有力的脚步声。想象着一个盲聋人,在黑暗无声的世界里该是怎样的难过恐惧,然而她却用非凡的毅力完成了学业,用纯真的心体会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尽力做各种慈善活动。海伦的事迹感人肺腑,触动泪点,有时听着眼眶就湿润了。接着我连续听了《飘》(《乱世佳人》)《百年孤独》《呼啸山庄》《鲁宾逊漂流记》等等。这些书过去曾经阅读过,有的还看过电影,听书别有一番韵味情趣。听《飘》的时候,一看是一百二十七集,我暗自想要何时才能听完呀,但因书的内容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听完一集,就想接着马上听下一集,那样的感觉有些期待有些曼妙,一集赶着一集听,不想很快也就听完了。

听书的日子,空气里弥漫着人气,热闹喧嚣。又听《草房子》《湖光山色》《钟鼓楼》等书时,演播老师,情声并茂,娓娓道来,富有磁性的声音,缓缓流淌。原本有些空荡的家,有了人气,有了喧响。我沉静在悦耳的声音里,屋里彷如有不同的人在活动,而我似乎也在作者虚构的小说中,随着人物的心理活动,心潮起潮落,跌宕起伏,欢喜悲伤。

听书的日子,闲适悠然,充实有意义。听书,可以充分利用时间,边做事情边听,提高利用时间效率,提升自我修养,在倾听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分配能力,激活思维,促进思考。早晚梳洗、洗衣做饭、做其它家务,或是在散步时,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听。听书,让简单平淡的生活变得书香满屋,把繁忙的日子,过成了悠然、舒心、雅致。尤其是在厨房里听书,有滋有味,有趣清欢。除了锅碗瓢盆交响曲,似有翻书的声音在耳畔回响。听书的时空不同,心情往往也会随书的内容有些微妙变化,这样的心理活动,只能自己感知体味。

听书的日子,使间或会出现荒凉的灵魂,寻找到了寄泊的港湾。现代快节奏生活,处于“三屏世纪”,网络微时代,与过去正常的人际交往社交相比,社交处于降级时代。业余人们常宅在家里,抑或常常当低头一族,把玩手机,从网络世界寻找安放灵魂的去处。人生漫长,心路历程艰辛,伴随着迷茫困惑,听书已成许多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听书时光,足以让荒芜杂乱的心,有了寄泊的港湾。如若静坐,品茗一杯香茶听书,身临其境,灵魂走失书中。品味着心灵鸡汤,倏然被感染、感动、熏陶。有如穿越时空,在宋代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里听书一般。这样的静好时光,既有现代社会生活的时尚,又有返朴归真之美,进而找寻到了净化心灵的途径。静坐、听书,动静相宜,静中求趣,书中求乐,何乐而不为。

听书的日子,散淡慢生活,清欢高雅。在慢生活小城工作过日子,无需太匆匆,只要自己合理安排时间,每天都能诗意生活。自从爱上听书,但凡有闲暇,就利用零散时间,边做事边听书,从不同的书中汲取营养,获得精神食粮,丰盈内心世界,让自己的精神家园永不荒芜。读书、听书,希望遇到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
陈美兰,高级教师。曾用笔名燃坤、兰幽馨香,供职巍山县文华中学,系巍山县文学协会常任理事, 大理州作家协会会员,云南传统文化研究会会员,云南南诏文化研究中心会员。爱岗敬业,酷爱文学,寄情诗书,笔耕不辍,现有 几十万字的诗文发在《云南日报》《云南政协报》《文苑》《大理文化》《金沙江文艺》《临沧文艺》《大理日报》《虞美人》《巍山消息》《巍山文艺》等报刊网络上。因为喜欢,所以执着,诗意栖居古城,不忘初心,一直在文学路上跋涉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