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荟萃智慧的海洋 37
作者/三木秉凤
损内益外 革故鼎新
清风化霜赴,
春池凝寒楚。
欢溪向东归,
心海纳乐土。
《道德经》曰: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世界万象看似纷纷扰扰,其实统一对立规律的外在体现。损益无怨,革尽鼎举,否极泰来,小畜以履。损与益,革与鼎,皆自《易经》之卦,即损卦与益卦,革卦与鼎卦。

损者损内也,益者益外也,革者除故也,鼎者立新也。《道德经》有言“深根固蒂乃长生久视之道”,若为道久,必先损己益人,革弊鼎新。人之生命轨迹与万物之律大同小异,宇宙与人生皆“道法自然”。宇宙是个不断变化、生生不息的巨大生命能量体,它创造万物又毁灭万物,它带来生机勃勃又带来黑暗无限,面对苍茫大道滚滚向前,人只能被动适应一切,而不可主动征服一切!而适应自然变化的最好法则就是“损益循道,革故鼎新”。
在自然界,很多动植物为了适应环境生存下去,会通过改变自身颜色、减少自身厚度、水陆两栖等各种方式以维持生命的长度。自然万物之律无情地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是我们背负多寡的生命厚度,而是损益革鼎之律中所换来的生命长度。鱼鳖在海洋洄游,候鸟在长空穿梭,它们轻装前行,无一不是为了生命之传承。
生存是生命个体在自然变化中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为各民族、各种族以及具体的个体,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千万年来很多民族逐渐淡出这个世界(如玛雅人),很多个体逐渐淡出这个世界,很多国家甚至是帝国逐渐淡出这个世界,不是世界放弃了他们,而是他们放弃了世界。
损益有时,革故鼎新,这是自然界的万物适应性规律,也然也是人类社会的适应性规律。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比,我们又多出了一个“主观能动性”,即与自然界的被动适应相比,我们人类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更好地调整自己。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需要不断地革损颓废的思想,革损陈旧的观念,打碎旧的世界,以至于让一切发展永远与自然大道相应,这才是长生久视之道。我们不能抱残守缺,不能固步自封,不能躺在过去的美好回忆中流连忘返。我们要随着四季嬗变,不断更替衣服。我们会随着家庭收入变化,选择消费层级;我们会随着政治变化,在其位谋其政;我们会随着人伦关系的变化,或为长者孝子,或为幼者慈父。这就是穷则思变、变通道久的理义所在。
如果长期因循守旧,大到帝国民族,中到企业集团,小到家庭个人,都会被旧弊拖累。没有损益,就不能轻装飞翔,没有革新,最终被历史拉下,沉沙江海。如果一味创新过快!改革过快!跨越过快!我们就会孤军冒进,欲速难达。革损,就是反思过去,那些良善的品质需要保留,益鼎就是创新未来,与时偕行,与道同行,锐意进取,精益求精!革损要革的坚韧不拨,鼎益要创的惊天动地。
为什么动植物都能活完它们的天寿!而人却不能!人生之路如行钢丝,本来约一百二十岁的天寿,真正走完自己一生天命的人并不多!为什么?看不破,放不下。革损,舍不得过去,鼎益,又不愿创造未来。
蒙蒙枝寒,春发待萌。人生犹如此时,热了减衫,冷了加衣;亦如饮水,寒暑有度,冷暖自知。思想走入深处,人就分不清哪些属于宗教,哪些属于哲学,哪些属于社会思想。在一个太极的世界里,没有敌我之分,没有自然界与人类之分,也就没有自然思想与社会思想之分。人类傲慢地将自己从自然界中强行脱离出来,并反身去征服自然,本身就违背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业余爱好者,愿与天下同仁鼎力并肩共推华夏文明回归正位,共助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