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连载(10)
远方来的祝福
文/夏牧
10
徐奶奶说:“别逗了,诓我的吧,那有校长直接打电话的?”
那位洪校长解释说:“我之所以亲自打电话给你,是表示我的诚意,我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不信,我明天着人去请你。”
龙湾街道是撤乡并镇后,原来的龙湾乡所在地及其周边村庄设立的,行政上隶属于青龙镇。龙湾小学也就是原来的龙湾乡中心小学,相距青龙镇十里路的光景,办学条件还是不错的。但徐奶奶不知道这个电话是真是假,也不知道龙湾小学的教学水平究竟是什么情况,更不知道这位洪校长是如何找到她的。
正当她纳闷费解时,她又接到一个电话,是她高中时的同学戴打来的。同学戴是后庄子人,和她是高中时的闺蜜好友,但老家几乎没有什么至亲了,她们很少遇面。同学戴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龙湾小学任教,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目前是副校长兼教导主任。
同学戴告诉徐奶奶,是她向她们洪校长推荐的,但现在又忽然改变主意了。因为那位谭老师生病已有半年多,其时又不肯停下他的班主任职务,直到这几天实在不能坚持了,才提出退位治病的申请。带病工作的精神固然可嘉,但这半年多的时间里老是跑医院,不是检查就是治疗,耽误了学生不少的语文课程。常言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本来是他任课的语文尖子班,也因为他的病情原因,现在竟成为学校的后进班。同学和家长们已经很有意见了。还有三个多月就要面对小升初的考试,再大的本事也难扭转被动局面。弄得不好,会影响你老同学现有的声誉。所以,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应该打个电话告诉你,不要答应我们校长的邀请,也省得我以后会心存内疚的。
原来是这样啊。徐奶奶本来倒是疑里惑蛊的,听到同学戴这么一说,才知道事情的原委。本来,她对到外边去代课是不感兴趣的,路远不方便,而且顾虑一个人吃饭住宿都不方便。但听了同学戴的说法,反而有了她的想法。其实她本来就是个有自己想法的人,或者说是有着独立主见的人。如果情况不急,难度不大,人家会找你吗?你没有这个先例,人家会找你吗?教学工作正常的话,人家会找你吗?这么几个自我一问,她倒坚定起来了。既然有了成功的第一回,为什么就不能来个迎难而上的第二回。破釜沉舟往往是临危受命的成功之道。一个小时后,她打电话给她的同学戴,请她转告洪校长,她接受这个特殊的邀请。
这就是徐奶奶的性格,也是她的本真。但事后想想,又觉得似有不妥的地方。当然不是因为有没有和她的喜子商没量觉得不妥,这类事情与他商量不商量都一样。因为与他“商量”之后,说出来的几乎都是一句同样憨厚的话:“你说怎办就怎办。”说等于没有说,商量也等于没商量,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尊重而已。不过这一次出远门,事先没有和喜子“商量”一下,这形式上似乎不是太完善,再憨厚再老实也是自己的男人啊,何况是一直任劳任怨操持家务,一直毫无保留地支持自己的男人呢。
当然更不是后悔了,因为在她的“人生字典”里从来就没有什么后悔不后悔的词。她回头一想,倒觉得这事情没有先跟李校长打声招呼,或者征询一下他的意见,哪怕也是形式上的征求。因为校长是校长,毕竟不同于她的大喜子。何况李校长一直都很关心她,而自己却抓着别人伸来的橄榄枝不辞而别了,是不是对不住李校长这样的好心人呢?再说,一旦离开了现有岗位,学校势必要找新的清洁工,三四个月后自己再回来,失去了这份工作怎么办?她又感到这么率真的答应对方似乎有些冒失了。
清洁工虽说辛苦了一些,酬劳也不是很高,但毕竟这份工作还是不错的,一天只有一两个小时的工作量,每个月却有头两千元的稳定收入。更重要的是,有时间有条件看书读报纸,有电脑打字和查阅资料,还可以安安静静写些自己钟爱的诗歌散文之类的,直接用电子邮箱发稿件,还不用花邮费。更重要的是,可以照顾才读一年级的小孙子,以后再到哪里去找这两全其美的事情呢。
正在她犹豫不定的时候,那李校长已经来到她的面前。校长说:“是不是感到为难了?”
徐奶奶不好意思的说:“校长说什么呢。”
“我还不知道吗,是龙湾小学的洪校长请你去救急呢。”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