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念我的奶奶
曲江楼
最近,我在整理家中老照片,看到二张50年以上的老照片,一张是奶奶和五叔(奶奶最小的儿子)合影,一张是奶奶和五叔及我们兄弟姐妹四人、外重孙,奶奶是那样慈祥,值得我们晚辈们敬重。
想起奶奶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听妈妈讲,奶奶是旧社会出生在姜堰白米乡一个殷实的书香门弟。解放前妇女不工作,爷爷过世后,奶奶失去了生活来源。五叔从南京工学院(东大)建筑系毕业、分配成都市四川省建筑公司工作主动承担起供养奶奶责任。
奶奶中等个子,裹着小脚,一生俭朴,饮食起居一直自理,用小煤炉烧水做饭,多以青菜和豆制品为主。二伯家、我们家和奶奶同住姜堰长新巷小院,各家独立生活。我们两家每做晕菜时,及时送给奶奶补充营养。
奶奶的零食主要是爆米花儿,我经常替奶奶到坝口爆米花儿摊炸炒米,奶奶还奖励我五分钱。
七十年代奶奶已经八十岁左右,还是很精神,奶奶有文化、常戴着眼镜能看四大名著等小号字书籍。
我们四个哥姐上学期间,爸爸让我们参与勤工俭学,加工鸡蛋片(保护鸡蛋运输过程中隔板)补贴家用,原料由麦草手工编织而成。先有一次,奶奶帮我们手工清理麦草,不知谁不小心,将带钉子凳子倒下碰到奶奶小腿,那时奶奶皮包骨头没有肉,皮破了流点血,我们害怕奶奶告状,结果奶奶没讲,让我们少挨爸爸的打。
奶奶平时基本不出门。她患有气管炎、肺气肿,那时主要靠中药调理,后来八叔从外地寄回来的哮喘喷洒药,发病时用上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
记得1976年抗地震时,奶奶和我们都提心吊担,成天担心地震,先在院子里放上饭桌,遇地震警报时,家人都藏在桌子下面。后来地震闹大了,我们和奶奶均搬到县体育场搭起了地震棚,结果闹了几个月,没有发生地震灾情。
当年,奶奶气管炎、肺气肿又发病了,伯伯和爸爸多次请老中医王院长上门问诊,奶奶时而好转,时而不好,反反复复,病情不稳定,最终无回天之力,奶奶离我们而去,一走就是四十三年了。
上个世纪,每逢清明节期间,我们的爸爸总是带着我们子女到姜堰公墓奶奶墓前祭扫祖辈,这里有曾祖母钱王氏墓地,爷爷钱瑾虞和奶奶孙玉兰两块墓地,水泥墓墓前各立一块石碑,每块碑前两侧各矗立一颗苍松翠柏,这两块墓地是1996年重新修建的。
随着我们的爸爸年龄大了,扫墓工作逐渐交给了哥哥。上周六下午,二哥带着我和顺琴、我的女儿一家三口(包括她刚出生八十天儿子)从上海回来参加扫墓活动,分别祭扫了祖辈亲人。在外地工作的大哥和姐姐家人将在清明节来扫墓。
每年到公墓扫墓,我们心灵都会再一次净化,更是一次聆听长辈们无声的家庭伦理道德教育课,使活着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和健康。
奶奶安息吧!我们明年再来看您。
2019年4月4日星期四

作者简介:
曲江楼,实名:钱宗明,男、60岁、江苏省泰州市姜堰、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高级经济师、区政府安全生产专家、供职于江苏省特检院泰州分院姜堰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