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花开朵朵,正是踏青旅游的好时节。
我是农民,奔五十的年龄段,对花花草草无暇顾及,责任和担当在这明媚的春季更是疲惫不堪,——说不喜欢旅游、不爱“沾花惹草”纯属闲扯淡。
应部分文友的约定,3月31日早上,原打算去马店镇关庙村看梨花的。临时有变,县一高中举行“张宇书屋”揭牌仪式,就去了学校。

中午十二点左右,我们一行十多个人才到了目的地——关庙村。
今年的梨花似乎开得早了些时日。进入关庙峪(关庙村像个葫芦峪),路边时不时映入眼帘的是白花花的沙梨花,花香馥郁。这里已初具规模,是洛宁、乃至豫西沙梨树的盛产地。
“民香沙梨园”最有特色!古色古香的牌匾、一座玲珑别致的亭子、特意加宽的水泥路,仔细看看,还有“2019醉美梨花节开幕仪式”的余留物。
刚到梨园门口,园门是锁着的。玲珑剔透的梨花就在格栅以里,几个美女文友急得团团转。幸亏我有村长郑六松的电话,听说是几个作家来访,他很爽快,说是马上就到。

哦!女强人已经小六十的模样,风尘仆仆。
“你们这里的园子咋还都上了锁?怕伤了花朵吗?”我有点纳闷。
“也没啥,找了个看管园子的人,这人太实诚。”村支书安民香笑了笑,“也算工作认真负责吧!可不是怕你们弄坏了花枝呵,能来我这里赏花,是我的荣幸。”
游客越来越多,开门处,大伙都迫不及待,很快散落开,消失在梨花深处。
“千树万树梨花开”,看到雪白晶莹的梨花,我赏心悦目,不停用手机拍照。

蓦然,看到村支书和村长向门口走去。我赶紧奔了过去,“你们等会儿,也照一张相片,做个留念好吗?”
“中!”民香抱起小孙子,“一天都被这小家伙折腾,加上乱七八糟的事情,快累死了哈!”看着她疲惫的神态,联想到精准扶贫工作……容易吗?我们的村官大人。

我和村长郑六松很熟悉,想聊聊,就约他在小亭的长几上坐了下来。
“你写得不错!看过你的小说,现在都成大作家了吧?”他递过来一支香烟。
最近一段时间,我没写作品,原因很复杂。从去年的初冬到现在,农活基本没干什么,忙个屁噢?酒倒是没少喝,烟也没少抽,钱没挣多少,被“贱内”骂的次数不少;至于没写东西,是没劲儿写,对写作的兴趣索然,——以前写小说,没挣到半毛钱蛮……
所以我在疑惑一个问题:
我是作家吗?

作家应该在报刊上发文无数,——作家应该在官办的出版社刊印厚厚的书吧?诸如:曹雪芹、鲁迅、莫言、张宇……我没有,——以前从没有!仅仅在县内的文学平台上,发表了些狗屁文章,县作协宽容,才吸收了我。所以,我不应该算作家,——好多人也不是,都是文学爱好者而已……

“大作家?哈哈,我还不能算作家。”我掏出手机,在收藏里找到与张宇合拍的照片,放大,拿给村长看。
“这是跟哪?啥时候照的?”
他大概看了看。
“今早上,在县一高中,与真正的大作家张宇的合影。”我的浮躁的性格又来了,觉得炫耀能提高写作水平似的。
“噢,厉害!能跟张宇合影,真不简单!”他貌似羡慕。
“谈谈你们村的沙梨吧!成绩不小啊!现在这沙梨在你村成了产业链,佩服佩服!”

村长站了起来,走到梨花树下,轻轻触摸树枝,“我就像这普普通通的梨花,默默地开放;像这顽强的树根,扎根、拓展,实实在在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他的穿戴很不入时,头发蓬乱,眉宇间却有种豪气,目光如炬,“譬如说这梨园,栽了梨树,成了梨园,花枝招展;倘若一直种小麦,只能是麦田。为老百姓着想,办点事实是村干部的责任啊!”
我点了点头,心里暖暖的。
村长很忙,匆匆别过。

同来的文友们,对梨花的热爱远远超出了预料。整整三个小时,他们嬉戏打闹,摆出各种姿势拍照,仿佛青春再现,热情洋溢。
哦,梨花虽没桃花艳丽、娇媚,却也别有风味。
我喜欢梨花,喜欢像梨花一样的人。

作者简介:井金超,网名井然,洛宁作协会员;作品以小说为主,其中有:中篇小说《月上柳梢头》、《山村往事》、《那抹残阳》等;长篇小说《带血渍的白衬衣》等。其作品妙趣横生,乡土气息浓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