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连载(49)
远方来的祝福
文/夏牧
49
林老师夫妇准备在街上王子大酒店摆酒席,宴请同仁和双方的亲朋好友为他们的宝贝儿子做“娃周”庆生。学校老师自然全部请,徐奶奶也在邀请之列。老师家请客,徐奶奶受邀,这对她来说,还是大姑娘坐轿子第一回,心里有种别样的感激之情。
孩子“娃周”,就是孩子过周岁了。这是本地人对新生儿满周岁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徐奶奶也是三代以上的本地人,也算是有点文化的本地人,但她就是搞不懂孩子周岁过生日,为什么不叫过周岁生日,而是叫“娃周”呢。那时她的儿子和孙子满周岁时,也叫“娃周”了,都是喜子操劳的。当时她就想问问,但问谁谁都说不清。
好奇的她,每每遇到这类事情,总是喜欢刨根问底的问自己或问别人。难道是娃子周岁生日的简称吗?如果是这般简称,那乡村人,严格的说,这“娃周”的发明人也太有才了,应该为他申请专利,再注册商标才是的。再想想,是不是自己有点文化,就喜欢抠字眼子钻牛角梢子呢。每每想到这类事情,就想抠,就发笑。笑过之后,便自嘲,反正自己不会再生孩子了,管他娃周不娃周的呢。
徐奶奶看着林老师送给她的红《请柬》,恍惚中发着呆。为什么别的老师家有事不请她,而这林老师会正儿八经的发帖请她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替她代过课而感谢她一下吗?但这是学校的事,是校长们的事,与她一个任课老师有什么关系呢?就算有关系,难道一定要顺带她一客吗?再者,是不是因为已经有自己和李校长的风声了,人家是看在李校长的面子上,给她这个待遇呢?
想来想去,觉得什么都有可能,什么又都不是。但转念一想,管他呢,自己就这么一个角色,有请就去呗。而自己是第一次赶赴这样的宴席,没经验,但人情分子肯定要出的,不然人家说你不懂人情世故。那该出多大的人情分子呢?她觉得自己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而且一问就是几个为什么,自己倒感到有些好笑了。
请客就请客,人家会想这么多吗?真是庸人自扰之。重要的是,自己也被别人邀请了,也有了享有头脸的机会了,也许以后这样的机会会接二连三呢。再一想,假如真的是接二连三的接到这类请柬的话,一个月也就头两千块辛苦钱,哪有那么多的劳头钱出人情呢?想到这里,又纠结了。但转念一想,管他呢,做日和尚撞日钟,车到山前必有路。
既然收到请柬,就得去,但去了总不能空着双手往那遥吧?总得包个红包做个人吧?若要包,又包多少合适呢?少了被人瞧不起,多了又没有这个本钱啊。过去没有遇到过这个事,这事又不好问人家。人家老师都是五六千块的月工资,能跟人家比肩头吗?想到这里,她又踌躇起来了。不给我请柬倒也没话说,给了请柬反而烦恼了。
正当她思绪不定惆怅不已时,李校长来电话了:“是不是为人情钱的事情犯愁了?”
“哎,还真的让你猜到了。”
“你就包个红封子,反正人家也不收,纯粹做个样子驾个势。”
“唉。”又是一声感叹:这李校长简直就是人精啊。
这下,她算一块石头落了地。既然做样子,就不妨大方些。她拿出六百元的新票子放进印有“生日快乐”的红纸袋子里,寓意“六六大顺”图个吉庆,然后方方正正的写上“徐奶奶王玉琴恭贺”,揣进口袋里。衣服自然是那笔挺的职业装,一副明艳光彩的样子。她把小宝托付给堂表姐,而后一路骑车来到幸福路上新开张的王子大酒店。
嗬,宽阔的大堂门,巨大的霓虹灯店牌,两边站立着六位清一色装扮的礼仪小姐们。一到门口,那礼仪小姐们便齐齐弯腰微笑说“欢迎光临”。徐奶奶是第一次走进这富丽堂皇的大酒店,第一次享受这被人弯腰欢迎光临的礼遇,有点不知所措的点着头。
刚刚想对小姐们说声谢谢的话,而在门里面的林老师喊了声:“徐奶奶好,感谢你把光呢。”
徐奶奶有点受宠若惊着连忙回应说:“感谢你们的盛情呢。”
林老师笑眯眯的向站在她旁边的那位帅气男子介绍说:“这就是我的老大姐,大名鼎鼎的徐奶奶。”
而后又对徐奶奶说:“这是我家那口子,叫凌冲,两滴水的凌,和《水浒传》里的林冲一字之差。县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