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听读教育的教学原理
家教门风 昨天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孝道精神,
树立良好家教门风。
经过三年经典教育的小学毕业生,识字量达到4000多个,现在我们小学六年的语文教育,孩子也只能认识2450个字而已。其语文能力基本可以达到高中水平,部分优秀者可以和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媲美。
关于经典教育的“十五”、“十一五”
课题成果研究表明
儿童诵读经典能有效帮助孩子:
1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3000多汉字,相当于达到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蒙养之时,识字为先",识字是文化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儿童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后,就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以及深入学习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2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奠定优美人格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培养的训练,从一开始就要求蒙童“朝夕模仿、正确做到”,然后“积久成熟”,从模仿转化为“自成方圆”。各地实践表明,幼儿园、小学通过系统地学习国学经典,班风、校风明显好转;家长纷纷表示:孩子变得讲礼貌,讲卫生,更加懂事、孝顺了。
3明显提高孩子专注力,开发智力
人的文字阅读活动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活动之一,近年来,中外神经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脑处理汉字信息时左右脑并用。尤其是汉字书写,与右脑的关系更密切。
4显著提升记忆力、理解力
记忆力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是其它能力和素质发展、成熟的先决条件。对一个智力超群的孩子来说,发达的记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通过2-3年的经典诵读,几乎每个坚持诵读的儿童,都能够背诵《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30000字以上的经典著作,部分孩子甚至拥有过目不忘的阅读记忆能力,同时自学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大提高。
5语文提高,带动其他科成绩提高
湖南省教育厅“十五”课题研究成果表明:最直接最有力的体现就是在学生成绩出现质的飞跃,从开学到期末,平均分数最多提高53.8分,最少的也有15.6分,提高平均分在30分左右。
这种教育,
有教就有,
没有教就没有,
甚至一辈子都没有!
如果我们家庭配合学校,如果能给我们孩子坚持五年,坚持十年,十年后这个孩子会变成什么,我们孩子的生命有多少个十年啊,都被浪费了。
其实
这种教育方法并不是新生事物,它本身就是我们中国古代之所以人才辈出的教育方法,是我们中国之所以享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教育方法,是经受几千年历史考验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华人企业家 李嘉诚
李嘉诚三岁能咏
《三字经》、《千家诗》
五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
《诗经》、《老子》、《庄子》
等经典伴随一生
从小打下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基
有一次
美国财富杂志
记者劳特斯问华人首富李嘉诚
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
是李嘉诚比别人勤劳吗?不是
是李嘉诚比别人聪明吗?也不是
是李嘉诚比别人更会沟通吗?也不是
李嘉诚就说了二个字
“气概”
气概就是一个人的格局
一个人的高度
为什么关羽、张飞、诸葛亮会跟刘备打天下
是因为刘备有光复大汉的气概
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能有一番作为
培养他精神气概是最根本的
劳特斯问李嘉诚
你这种气概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李嘉诚先生感叹
儿童时期学的知识弥足珍贵
它令我终身受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于丹五岁
就能把《论语》滚瓜烂熟地背下来
她认为
《论语》形象生动地教会了我们
人生永恒的法则
从小熟读《论语》
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
一个人无论是
经商、从政、还是企业管理
甚至生活中看人识人,选择朋友等等
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巨大启发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
我最喜欢的三本书是
《老子》《孟子》《孙子兵法》
《老子》帮助我确立企业经营发展的大局观
《孟子》培育我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勇于进取、刚健有为的浩然正气
《孙子》帮助我形成具体管理方法和企业竞争谋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在我的一生中
我一直在受到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影响
目前孔子的很多教诲
仍在为我指引方向
我一直在努力
从《论语》等中华文化经典中
汲取智慧、经验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无论是履行公务,还是处理个人私事
这些伟大的思想都使我获益良多
北尾吉孝
SBI控股集团
代表董事CEO
《从中国古籍获取不可思议的力量》
北尾吉孝
中国古典是日本教育的根本。
没有中国古典作为根基,
日本百年前不可能那么迅速地崛起,
更勿论脱亚入欧!
我建议
日本人不论什么年龄、性别、学历,
都应从头再读一遍中国古典。
经纪人追求成功,
智慧和见地缺一不可。
想成为这样的人,
阅读中国古典是惟一有效方法。
汉字是中国给予
日本最宝贵的财富
读《大学》会做事
读《中庸》会做官
读《老子》有智谋
读《论语》善经商
让我们一起
再把目光投向
上个世纪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二十世纪初北大的名师巨匠
如蔡元培、辜鸿铭、梁漱溟、
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之、鲁迅等;
无一不是学习国学经典长大的!
一代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
无一不是学习国学经典长大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
大数学家苏步青
无一不是学习国学经典长大的!
1
国学经典既然这么重要
先理解再背诵?
还是先背诵再理解?
1998年,国际文教基金会
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确定
“直面经典,不求甚解,
但求背熟,终生受益”
十六字国学经典的学习方针。
2
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记忆力好
还是小学生的记忆力好?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小朋友记忆力好
理解力呢?
是小学生的理解力好
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理解力好?
大家都知道是小学生
所以
当孩子在记忆力好的时候,让他记忆尽可能多的经典,装进他的生命里面,让他终其一生慢慢去运用、去理解、去感悟、去丰收。什么叫做理解?高中生有高中生的理解;一个人活到三十多岁,他有一些人生经历和感悟以后,他又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当活到六十岁的时候,同样是孔子说的话又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当活到一百岁的时候,同样是孔子说的话,我们大家同样会有不一样的理解。经典是靠一个人一辈子去感悟和实践的,是不是?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孩子的吸收能力跟我们大人不一样,他背诵的时候,他是在感性地吸收,因为只有感性地吸收,这些经典的智慧与能量才能融进我们孩子的心里,才能融进他每一个细胞里面,这样子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各位家长,你现在确实也可以很勤劳的去读《老子》,读《易经》,但是各位,我们这辈子获得大成就还有多大的可能?那些富有成就的人是小时候开始读这些书呢,还是长大了才开始呢?一定是小时候开始读的,小时候就苦练“童子功”。那么明白的道理,我们家长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你不让孩子去背这些经典,他就背什么,就背广告词。
很多家长也知道国学很好
可是孩子他不喜欢!
孩子每天面对的诱惑太多啦!
他更喜欢打游戏,他更喜欢看电视
该怎么办?
到底用什么方法
能够让我们孩子都能喜欢国学
大量背诵国学?
。。:'
这么多年来,我们不断地在实践,我们发现:原来要让孩子爱上国学,背诵国学真的没有那么困难,只要大家用对方法,原来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可以简单到每个父母都能做到,不管你再忙;我也可以保证每一位爷爷奶奶,你也一定能够做到,不管你认不认字;也能保证你们家请的阿姨也能够做到。
方法非常简单
只有六个字而已
我们称之为了“六字真言”
“
小朋友 听它读
”
它是家里的CD、VCD,电脑,音响等。
行之有效的经典教育很简单
这看似最笨的方法
却是最科学、最智慧、最有效的方法。
4
也许你会说:“有那么简单吗?”我的孩子哪里有那么听话,我家里的CD机一打开来,《论语》一播放,孩子一听,觉得不对劲,就会马上换成《猫和老鼠》。我们孩子是不是这样子的?
操心操到心碎,可怜没有智慧
这时候我们可以把播放机
放在小朋友够不着的地方
然后再放《论语》
或者跟他说
“这是妈妈要听的,你去玩你的。”
5
还有家长说:
我的孩子现在就喜欢看电视,看动画片,
还有玩游戏,怎么办?
我今天回去就要逼着他
不准他看这些东西了吗?
是不是这样子?
生命一定要有过渡的。千万不要一回到家里,就强迫孩子听《论语》。如果这样子就完蛋了,你的孩子可能一辈子都不喜欢经典了。不要一下子过度影响他的日常生活,刚开始时可以跟以前几乎一模一样,你只要在橱柜上面播放国学,建设家庭的一个书香环境。你的孩子一开始还在一边看电视一边听经典,没有关系,但是慢慢的过渡。只要你不要去压他,不要去逼他,他都会慢慢习惯,融入生命中,让生命更有层次。这需要我们耐心的等待。
6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
他根本就没在认真地听,有用吗?
例如:
“今年过年不收礼,下一句是什么?”
大家脑海里马上就会涌出答案
因为听多了
这就是“潜教育”
孩子可以做到
一边很认真地玩玩具
一边看电视
同时还能听到爸爸妈妈在他们背后说什么
所以孩子在玩、在闹、在吃饭、在睡觉
都在全盘吸收。
国学和古典音乐在孩子不能理解的时候孩子是在感性吸收,当他长大以后理解力增强后,他就有理解的东西,他就会懂得做人做事,人格也会健全,性格优雅,他人生就会远离肤浅和迷茫。
佛洛依德
潜意识教育理论
潜意识之父
听 5-10遍
有些熟悉
听30-50遍
上半句出来,下半句潜意识就能读出来。
听60-80遍
非常熟悉,甚至能背诵。
听 100 遍
能熟练背诵。
听100-200遍
彻底进入潜意识,终身不忘!
七田真
教育学博士
著名右脑开发专家
《超右脑开发训练》
之“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
给孩子反复读几遍之后
孩子就可以记住听到的内容
不断重复这种做法
就能够获得“用耳朵来记忆”的记忆力
(而不是用眼睛来记忆的记忆力)
这样培养出来的记忆力是优质的记忆力
牟宗三弟子
台中师范大学教授
全球经典教育发起人
王财贵教授
科技发达对人性的开发是有莫大的帮助
要让孩子接触这么良好的教育内容
非常简单,只需让他听
孩子的耳朵二十四小时都可以听
你能读二十四小时吗?
7
&
可能有些家长会说
小孩一边听音乐,一边听中文,
一边听英文,会不会神经错乱?
著名心理学家、潜意识之父弗洛伊德说:0至13岁的孩子在无意识的轻松状态下,可以同时接受5至10种信息,比如说孩子,他在家里看电视,同时他手里在认真的玩着玩具,同时他还可以听到爸爸妈妈在背后说他怎样怎样,他也知道窗外正在发生着什么。无论他在跑在跳在哭在闹在吃饭在睡觉在做作业在玩玩具,通通可以听。只要重复地听,就能无意识地记忆大量知识,就像不知不觉能背电视里的广告语一样。弗洛伊德经过大量实验表明,孩子运用“潜教育”记忆惊人。
上图是未充分刺激过的脑细胞与充分刺激过的脑细胞之间的对比
外界有多少种信息
脑突触就会有多少种连接
信息越多,大脑越发达
脑突触形成的最关键时期
0—13岁这个时期
0—3岁婴儿脑突触增长得最快
3—6岁速度减半
6—13岁速度又减半
13岁以后,脑突触虽然也有成长
可是速度相当缓慢
所以在关键时期
如果大脑开发得越充分
智商就比较高
相反,智商就比较低
莎士比亚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大家在学习我们中国国学的时候,也可以去学习西方的经典,西方的经典你就给孩子去读莎士比亚,方法很简单:就是这六个字“小朋友,听它读!”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能整篇整篇把莎士比亚背下来了,你还担心他说不好英语吗?他轻轻松松学得比别人好,比别人快,因为他的生命里面已经种下了那么几千句的英文经典,他就可能学贯中西,影响全世界。
西方文化的根基是什么吗?
就是他们的
“
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
”
谈到经典教育
自然离不开音乐
音乐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古琴
国乐之父
中国的古琴曲
他不仅能够直入人心
他还可以直接入肝,入肺,入肾
直接改变一个人内在的涵养
医学宝典《黄帝内经》里面写道
五音、五行、五脏
他们是息息相关,一一对应
五音:角、徵、宫、商、羽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黄帝内经》——
前国务院总理李岚清
我为什么提倡经典音乐?
经典音乐有利于人智慧的开发
创造性的思维、形象思维、创意思维
经典音乐的魅力在于:
学习更有实效
工作更有效率
领导更有艺术
生活更有情趣
人生更加丰厚
前美国总统克林顿
克林顿总统在修订《教育法》时说
我们美国的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
学习和欣赏音乐就要同步开始
音乐教育家铃木镇
日本的教育在铃木镇一的推动下
把音乐放在与语文、数学
同等重要的位置
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精神粮食?
精神主食
第一个
我们中国的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唐诗三百首》
等等经典著作
第二个
中国的古典音乐
古琴曲等
第三个
给孩子西方的文学经典
莎士比亚的经典之作等
第四个
西方的古典音乐
贝多芬,莫扎特,那些天才之作
精神零食
中华儿歌
西方儿歌
百科知识
十万个为什么
德育故事、童话故事、行为习惯故事
著名的科学实验
全球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
两百个小孩分成两组
这一组100个孩子
让他们看白雪公主的电影
另外一组100个小孩
在教室里面听白雪公主的故事
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
蒙台梭利让这些孩子把白雪公主画出来
他发现看电影的孩子
画得白雪公主都是一模一样的
而那些听故事的孩子
画得白雪公主完全不一样
因为,那是他心中自己的白雪公主。
每个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你每次跟他讲故事的时候,孩子大脑的图像啊,那些人物的形象会动的。这过程我们孩子觉得很快乐,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想象家,只要你能把这个想象力保存下来,将来他就是最有创造力的,一个人的想象力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但是我们很多孩子的想象力是被电视机给抹杀的,多给孩子大脑留一些空间吧。
学优秀传统文化,
从诵读经典开始!
经典听读教育的教学原理
家教门风 昨天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中华孝道精神,
树立良好家教门风。
经过三年经典教育的小学毕业生,识字量达到4000多个,现在我们小学六年的语文教育,孩子也只能认识2450个字而已。其语文能力基本可以达到高中水平,部分优秀者可以和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媲美。
关于经典教育的“十五”、“十一五”
课题成果研究表明
儿童诵读经典能有效帮助孩子:
1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3000多汉字,相当于达到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蒙养之时,识字为先",识字是文化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儿童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后,就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以及深入学习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
2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奠定优美人格
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培养的训练,从一开始就要求蒙童“朝夕模仿、正确做到”,然后“积久成熟”,从模仿转化为“自成方圆”。各地实践表明,幼儿园、小学通过系统地学习国学经典,班风、校风明显好转;家长纷纷表示:孩子变得讲礼貌,讲卫生,更加懂事、孝顺了。
3明显提高孩子专注力,开发智力
人的文字阅读活动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活动之一,近年来,中外神经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脑处理汉字信息时左右脑并用。尤其是汉字书写,与右脑的关系更密切。
4显著提升记忆力、理解力
记忆力是人的智力结构中最主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是其它能力和素质发展、成熟的先决条件。对一个智力超群的孩子来说,发达的记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通过2-3年的经典诵读,几乎每个坚持诵读的儿童,都能够背诵《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30000字以上的经典著作,部分孩子甚至拥有过目不忘的阅读记忆能力,同时自学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大提高。
5语文提高,带动其他科成绩提高
湖南省教育厅“十五”课题研究成果表明:最直接最有力的体现就是在学生成绩出现质的飞跃,从开学到期末,平均分数最多提高53.8分,最少的也有15.6分,提高平均分在30分左右。
这种教育,
有教就有,
没有教就没有,
甚至一辈子都没有!
如果我们家庭配合学校,如果能给我们孩子坚持五年,坚持十年,十年后这个孩子会变成什么,我们孩子的生命有多少个十年啊,都被浪费了。
其实
这种教育方法并不是新生事物,它本身就是我们中国古代之所以人才辈出的教育方法,是我们中国之所以享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教育方法,是经受几千年历史考验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华人企业家 李嘉诚
李嘉诚三岁能咏
《三字经》、《千家诗》
五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
《诗经》、《老子》、《庄子》
等经典伴随一生
从小打下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根基
有一次
美国财富杂志
记者劳特斯问华人首富李嘉诚
你能成为华人首富,是因为什么?
是李嘉诚比别人勤劳吗?不是
是李嘉诚比别人聪明吗?也不是
是李嘉诚比别人更会沟通吗?也不是
李嘉诚就说了二个字
“气概”
气概就是一个人的格局
一个人的高度
为什么关羽、张飞、诸葛亮会跟刘备打天下
是因为刘备有光复大汉的气概
如果你希望孩子长大能有一番作为
培养他精神气概是最根本的
劳特斯问李嘉诚
你这种气概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李嘉诚先生感叹
儿童时期学的知识弥足珍贵
它令我终身受益!
于丹五岁
就能把《论语》滚瓜烂熟地背下来
她认为
《论语》形象生动地教会了我们
人生永恒的法则
从小熟读《论语》
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
一个人无论是
经商、从政、还是企业管理
甚至生活中看人识人,选择朋友等等
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巨大启发
我最喜欢的三本书是
《老子》《孟子》《孙子兵法》
《老子》帮助我确立企业经营发展的大局观
《孟子》培育我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勇于进取、刚健有为的浩然正气
《孙子》帮助我形成具体管理方法和企业竞争谋略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在我的一生中
我一直在受到孔子和孟子思想的影响
目前孔子的很多教诲
仍在为我指引方向
我一直在努力
从《论语》等中华文化经典中
汲取智慧、经验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无论是履行公务,还是处理个人私事
这些伟大的思想都使我获益良多
北尾吉孝
SBI控股集团
代表董事CEO
《从中国古籍获取不可思议的力量》
北尾吉孝
中国古典是日本教育的根本。
没有中国古典作为根基,
日本百年前不可能那么迅速地崛起,
更勿论脱亚入欧!
我建议
日本人不论什么年龄、性别、学历,
都应从头再读一遍中国古典。
经纪人追求成功,
智慧和见地缺一不可。
想成为这样的人,
阅读中国古典是惟一有效方法。
汉字是中国给予
日本最宝贵的财富
读《大学》会做事
读《中庸》会做官
读《老子》有智谋
读《论语》善经商
让我们一起
再把目光投向
上个世纪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二十世纪初北大的名师巨匠
如蔡元培、辜鸿铭、梁漱溟、
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之、鲁迅等;
无一不是学习国学经典长大的!
一代伟人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
无一不是学习国学经典长大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
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
大数学家苏步青
无一不是学习国学经典长大的!
1
国学经典既然这么重要
先理解再背诵?
还是先背诵再理解?
1998年,国际文教基金会
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确定
“直面经典,不求甚解,
但求背熟,终生受益”
十六字国学经典的学习方针。
2
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记忆力好
还是小学生的记忆力好?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小朋友记忆力好
理解力呢?
是小学生的理解力好
还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理解力好?
大家都知道是小学生
所以
当孩子在记忆力好的时候,让他记忆尽可能多的经典,装进他的生命里面,让他终其一生慢慢去运用、去理解、去感悟、去丰收。什么叫做理解?高中生有高中生的理解;一个人活到三十多岁,他有一些人生经历和感悟以后,他又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当活到六十岁的时候,同样是孔子说的话又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当活到一百岁的时候,同样是孔子说的话,我们大家同样会有不一样的理解。经典是靠一个人一辈子去感悟和实践的,是不是?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孩子的吸收能力跟我们大人不一样,他背诵的时候,他是在感性地吸收,因为只有感性地吸收,这些经典的智慧与能量才能融进我们孩子的心里,才能融进他每一个细胞里面,这样子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各位家长,你现在确实也可以很勤劳的去读《老子》,读《易经》,但是各位,我们这辈子获得大成就还有多大的可能?那些富有成就的人是小时候开始读这些书呢,还是长大了才开始呢?一定是小时候开始读的,小时候就苦练“童子功”。那么明白的道理,我们家长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你不让孩子去背这些经典,他就背什么,就背广告词。
3
很多家长也知道国学很好
可是孩子他不喜欢!
孩子每天面对的诱惑太多啦!
他更喜欢打游戏,他更喜欢看电视
该怎么办?
到底用什么方法
能够让我们孩子都能喜欢国学
大量背诵国学?
这么多年来,我们不断地在实践,我们发现:原来要让孩子爱上国学,背诵国学真的没有那么困难,只要大家用对方法,原来也是很简单的事情,可以简单到每个父母都能做到,不管你再忙;我也可以保证每一位爷爷奶奶,你也一定能够做到,不管你认不认字;也能保证你们家请的阿姨也能够做到。
方法非常简单
只有六个字而已
我们称之为了“六字真言”
“
小朋友 听它读
”
它是家里的CD、VCD,电脑,音响等。
行之有效的经典教育很简单
这看似最笨的方法
却是最科学、最智慧、最有效的方法。
4
也许你会说:“有那么简单吗?”我的孩子哪里有那么听话,我家里的CD机一打开来,《论语》一播放,孩子一听,觉得不对劲,就会马上换成《猫和老鼠》。我们孩子是不是这样子的?
操心操到心碎,可怜没有智慧
这时候我们可以把播放机
放在小朋友够不着的地方
然后再放《论语》
或者跟他说
“这是妈妈要听的,你去玩你的。”
5
还有家长说:
我的孩子现在就喜欢看电视,看动画片,
还有玩游戏,怎么办?
我今天回去就要逼着他
不准他看这些东西了吗?
是不是这样子?
生命一定要有过渡的。千万不要一回到家里,就强迫孩子听《论语》。如果这样子就完蛋了,你的孩子可能一辈子都不喜欢经典了。不要一下子过度影响他的日常生活,刚开始时可以跟以前几乎一模一样,你只要在橱柜上面播放国学,建设家庭的一个书香环境。你的孩子一开始还在一边看电视一边听经典,没有关系,但是慢慢的过渡。只要你不要去压他,不要去逼他,他都会慢慢习惯,融入生命中,让生命更有层次。这需要我们耐心的等待。
6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
他根本就没在认真地听,有用吗?
例如:
“今年过年不收礼,下一句是什么?”
大家脑海里马上就会涌出答案
因为听多了
这就是“潜教育”
孩子可以做到
一边很认真地玩玩具
一边看电视
同时还能听到爸爸妈妈在他们背后说什么
所以孩子在玩、在闹、在吃饭、在睡觉
都在全盘吸收。
国学和古典音乐在孩子不能理解的时候孩子是在感性吸收,当他长大以后理解力增强后,他就有理解的东西,他就会懂得做人做事,人格也会健全,性格优雅,他人生就会远离肤浅和迷茫。
佛洛依德
潜意识教育理论
潜意识之父
听 5-10遍
有些熟悉
听30-50遍
上半句出来,下半句潜意识就能读出来。
听60-80遍
非常熟悉,甚至能背诵。
听 100 遍
能熟练背诵。
听100-200遍
彻底进入潜意识,终身不忘!
七田真
教育学博士
著名右脑开发专家
《超右脑开发训练》
之“教育的原点是背诵和记忆”
给孩子反复读几遍之后
孩子就可以记住听到的内容
不断重复这种做法
就能够获得“用耳朵来记忆”的记忆力
(而不是用眼睛来记忆的记忆力)
这样培养出来的记忆力是优质的记忆力
牟宗三弟子
台中师范大学教授
全球经典教育发起人
王财贵教授
科技发达对人性的开发是有莫大的帮助
要让孩子接触这么良好的教育内容
非常简单,只需让他听
孩子的耳朵二十四小时都可以听
你能读二十四小时吗?
可能有些家长会说
小孩一边听音乐,一边听中文,
一边听英文,会不会神经错乱?
著名心理学家、潜意识之父弗洛伊德说:0至13岁的孩子在无意识的轻松状态下,可以同时接受5至10种信息,比如说孩子,他在家里看电视,同时他手里在认真的玩着玩具,同时他还可以听到爸爸妈妈在背后说他怎样怎样,他也知道窗外正在发生着什么。无论他在跑在跳在哭在闹在吃饭在睡觉在做作业在玩玩具,通通可以听。只要重复地听,就能无意识地记忆大量知识,就像不知不觉能背电视里的广告语一样。弗洛伊德经过大量实验表明,孩子运用“潜教育”记忆惊人
上图是未充分刺激过的脑细胞与充分刺激过的脑细胞之间的对比
外界有多少种信息
脑突触就会有多少种连接
信息越多,大脑越发达
脑突触形成的最关键时期
0—13岁这个时期
0—3岁婴儿脑突触增长得最快
3—6岁速度减半
6—13岁速度又减半
13岁以后,脑突触虽然也有成长
可是速度相当缓慢
所以在关键时期
如果大脑开发得越充分
智商就比较高
相反,智商就比较
莎士比亚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大家在学习我们中国国学的时候,也可以去学习西方的经典,西方的经典你就给孩子去读莎士比亚,方法很简单:就是这六个字“小朋友,听它读!”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能整篇整篇把莎士比亚背下来了,你还担心他说不好英语吗?他轻轻松松学得比别人好,比别人快,因为他的生命里面已经种下了那么几千句的英文经典,他就可能学贯中西,影响全世界。
西方文化的根基是什么吗?
就是他们的音乐
贝多芬,莫扎特,肖邦,巴赫
那些古典大师的作品
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
”
谈到经典教育
自然离不开音乐
音乐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
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乐器
古琴
国乐之父
中国的古琴曲
他不仅能够直入人心
他还可以直接入肝,入肺,入肾
直接改变一个人内在的涵养
医学宝典《黄帝内经》里面写道
五音、五行、五脏
他们是息息相关,一一对应
五音:角、徵、宫、商、羽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黄帝内经》——
前国务院总理李岚清
我为什么提倡经典音乐?
经典音乐有利于人智慧的开发
创造性的思维、形象思维、创意思维
经典音乐的魅力在于:
学习更有实效
工作更有效率
领导更有艺术
生活更有情趣
人生更加丰厚
前美国总统克林顿
克林顿总统在修订《教育法》时说
我们美国的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
学习和欣赏音乐就要同步开始
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
日本的教育在铃木镇一的推动下
把音乐放在与语文、数学
同等重要的位置
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精神粮食?
精神主食
第一个
我们中国的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唐诗三百首》
等等经典著作
十万个为什么
德育故事、童话故事、行为习惯故事
著名的科学实验
全球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
两百个小孩分成两组
这一组100个孩子
让他们看白雪公主的电影
另外一组100个小孩
在教室里面听白雪公主的故事
一个多小时以后回来
蒙台梭利让这些孩子把白雪公主画出来
他发现看电影的孩子
画得白雪公主都是一模一样的
而那些听故事的孩子
画得白雪公主完全不一样
因为,那是他心中自己的白雪公主。
每个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你每次跟他讲故事的时候,孩子大脑的图像啊,那些人物的形象会动的。这过程我们孩子觉得很快乐,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想象家,只要你能把这个想象力保存下来,将来他就是最有创造力的,一个人的想象力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但是我们很多孩子的想象力是被电视机给抹杀的,多给孩子大脑留一些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