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地田野调查
《滇军的台儿庄》
作者:王雁冰
主播:李雪章
第一次翻阅台儿庄战役的资料时,我被一张老照片惊呆了,一个看上去最多十三四岁的孩子,抱着一支和他的身高名显不匹配的步枪,稚气而灿烂的笑容,还有另外一张,九名可能只有十六七岁女兵,那是滇军六十军,在武汉开赴前线的留影,是美军摄影连留存的。
孩子的笑容,和女兵们青春的样子,交织出他(她)们当时的美丽,然而他(她)们并不知道,这也许是他们第一张,也是最后一张照片,两个月后,他们无一人生还,全部牺牲在了台儿庄。

难道当时中国的男人都死光了吗?轮到孩子和妇女上战场,我又去翻阅台儿庄战役的资料,得到的回答是,不是这样的。
滇军六十军,在台儿庄,打得英勇顽强,全军伤亡达三分之二,负责坚守台儿庄的东北面,稍会看地图的人,都明白,那是津浦线的枢纽,日军防卫厅的史料称:当时想从北往南打,中国是东西宽,南北窄,三个月灭亡中国,按当时的情况看,这并不是神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松沪杭惨败,国军的精锐也被拼光了,那只有从东往西撒了,这样才能拖垮日军,日军也改变方式沿长江攻击,深入腹地。在这个时候,台儿庄就成了双方的必争之地。
六十军出征前,已下定了决心,当时云南全境,只留了不到十个保安团,三迆子弟,已攒够了决心,就一句话:跟他们干。
183师旅长陈钟书,在给妻子的遗书里这样写道:数十年来,日本人欺我太甚,这次外出抗日,家中已做好安排,誓以必死之心,报答国家。后来他真的战死在疆场。

有一个普通的连长,很多人都查不到,他的籍贯,只知道他姓黄,但在战死后,战友在整理他遗体的时候,也发现一封,他写给自己妻子的信:倭寇深入国土,民族危在旦夕,身为军人,义当报国,万一不幸,希汝另嫁,幸勿人生等等。这足见滇军赴死的决心,和那一份对家人的愧疚,又是一种超越了个人的勇气。
六十军建军日,是九月重阳(重九起义),他们全军集结的日子,也选在这一天。十月十日,在昆明北校场受阅后,开始出发,徒步千里,才到达湖南,他们本是奉命参加松沪会战的,但当他们到达河南时,松沪会战已结束,就在当时一个叫车福的地方下车,划归国军第五战区
此时台儿庄战役,已经打响了大概五天左右,日军要南攻,国军要北防,汤恩伯、于学忠的部队,纷纷败下阵来,因为日军也不是弱智,他们很清楚,只有从东北方向侧击,才能迂回形成包围圈,这样才能全歼中国军队。
用当时滇军六十军军长卢汉在回忆录中描述:军指挥部,刚到运河南岸,先头部队已经在北岸,打起来了,率先到达陈瓦房的部队,是刚和日军遭遇的尹国华营,就三十分钟,全体阵亡,只有一名叫陈明亮的通迅兵生还。
然后是团长潘朔端,又带一个营增援,自已受了重伤,接着副团长黄云龙,又带一个营上去,和四面攻来的日军开始肉愽,自已先阵亡了,全团一千多人,生还者不足两百。
顽强的六十军军人,就在短短八小时内,完成了和日军的第一次对话。
滇军的台儿庄,从那天开始了。

北岸成胶着之势,轮到184师上了,他们的任务,是坚守禹王山,但当山上,已有日军的先头部队到了,将士们反复冲杀,阵地却还是没能拿下来。
卢汉急促的用电话,问师长张冲,拿下了没有?答:快了。
卢汉用望远镜一看,又接通电话,破口大骂:你瞎了,山头还是日本军旗,再给你一小时,攻不下来,老子毙了你。
随后,卢汉炸掉多余的浮桥,只留了一条,架上了重机枪,亲自压阵,向全军师长下了命令:后退者,杀!
他留下这唯一浮桥,是为伤兵能回来,他已经做好破釜沉舟的准备了,他何尝不知道,这些战士,都是他的子弟兵。
张冲师长挂下电话,大吼一声:不怕死的,跟老子冲!
随后,手持冲锋枪,率先起身。云南兵擅长山地战,那标尺一百多米的小山头,和云南的大山比起来,不过就是个小土堆,但很重要,拿下禹王山,才能卡住日军,进攻的脚步,为后续周边的兄弟部队争取时间。
终于攻上去了,张师长一刀砍断日本军旗,看着身边死去的战友,本想抺泪,却来不及哭泣,拿起电话:军长,打下来了。

随着陈瓦房失守,五圣堂、辛庄开始危险了,六十军的防线是,一字摆开,这本是兵家大忌,但他们没有退路了,他们一退,整个台儿庄就完了,双方犬牙交错,又打了十天,阵地几易其手,又被夺回来。
183师在日军的坦克、大炮的攻击下,快扛不住了,六十军没有重武器,而且,他们不擅长阵地战,能守十天,已经是个奇迹了。
为什么182师没出场呢?
因为卢汉多少留了点心眼,这支部队,百分之九十是他的昭通老乡,是他的子弟兵。他不愿意,看着自己的乡亲死在自己面前,但战况如此惨烈,他接通了师长安恩溥的电话,只说了一个字:上。
一群士兵,早盼着这个命令了,顿时如掹虎下山,有抱着手榴弹炸坦克的,有提着大刀旱烟筒冲锋,两个小时,就把日军打退了。
虽然勇猛无比,自己也死伤惨重,从大局考虑,182师还是退到第二防线。
无论从单兵素质,火力配比,他们已经受不了,日军再次攻击了,这个时侯,六十军的人马,已经打光一半了,尸体躺在阵地上,一个又一个的勇士,在抽够烟筒后(这是云南人的一种抽烟工具),主动绑上手榴弹,跳出战壕去和装甲坦克拼命,用血肉之躯,去争取一寸寸土地,为其他人,争取一点活下来的时间,战斗胶着。
只有这样了,防线崩溃,那就是灭顶之灾,唯有一条又一条生命,冲上去牺牲,才能阻挡日军疯狂的进攻!
这个时候,卢汉也急了,眼看着自己的子弟兵马上就要拼光了,心痛不已,怎么办?怎么办?
那就得看禹王山了!

禹王山,在运河东岸,虽然地型不算高,却可以俯瞰,北岸所有中国军队的阵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此时,桂军、西北军、东北军已经都在各自的阵地上反复的争夺,体力都已经渐渐不支了,在台儿庄镇的池峰城师,已经没有战斗力了,而据守腾县的川军王铭章师,也是日军首当其冲的攻击点,当时连师长和伤员,打得一个不剩,宣告失守,所有国军的防线,只要击破一点,便全线崩溃。
卢汉当机立断,全军向禹王山靠拢,其余阵地全放弃了,184师已构筑了工事,六十军用这种最无奈的办法,把日军吸引到自己身边,减轻兄弟部队的压力。
偏在这个时候,由蒋公亲自致电卢汉,命令六十军,抽调一个师,进入台儿庄主阵地,支援西北军。这当然是从战略上考虑,主阵地,就如同一面军旗插在那里,如果军旗都倒了,那整个战役,就会全线崩溃,就兵败如山倒了。
但这个命令,对六十军来说,却是一个坏消息,本身就减员一大半了,大战在即,别说一个师,就是抽调一个营,那也会直接影响战局。
卢汉再三向李宗仁呈报,一再解释,谈到禹王山的重要性,李宗仁也不愧是一代名将,最终答应只抽一个团,六十军邱秉常团,增援主阵地,当然战役结束,这个团打得不足百人(包括伤兵在内),他们又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云南子弟慷慨赴死的决心。
4月26日,27日六十军进入了东南西三个面的防御阵地,此时,已经没退路了,包括所有团以上军官,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以一挡十,方有获胜和活下来的可能。28号凌晨,战斗打响了,禹王山阻击战正式开始,这也是六十军,在台儿庄战役中,最惨烈的一次。
28号,日军是试探性攻击,双方损失都不大。29号,日军动用了飞机,坦克,准备拿下前沿,双方激战了一天一夜,你死我活。六十军第一防线,在凌晨,退到第二线了。
30号,真正的决战开始了,由滇南悍将万保邦旅长(蒙自人),率先开始反冲锋,因为他准确的意识到,日军已集中全部炮火,攻击延伸阵地了,坚守不出,那就是死路一条,反戈一击以后,他们又夺回了阵地。日军又大举进攻,不时被打退,就是被歼灭,他们根本想不到,六十军会用这种方式反攻,只打了三天两夜的禹王山,却让日军在整个鲁南战役中,遭受了最大的损失,随着中央军,汤恩伯的部队来增援,六十军和日军到了相持阶段,但此时,182师,183师只能各编一个团,184师连伤兵,溃兵,刚才云南补充来新兵,只有不足四个团。
台儿庄战伇,5月19日结束,出滇时,45000人的六十军,此时连后勤人员,留守人员,后方医院,补给,文职人员,加在一起,不足两万人,如此惨烈的程度,很罕见。
特别是,伤亡最重的182师,为了保留健制,师长安恩溥在战伇刚刚结束,就提前回云南去训练新兵了。
让我们记住一些,我能查到182师指战员的名字:
营长彭耐夫(昭通靖安人)腿部负伤,仍坚持战斗,其弟彭天达,阵亡。
司务长一周永祥(昭通二甲人),手持大刀与敌肉博,牺牲。
高射炮排长金荣海(昭通小闸乡人)冒着俯冲轰炸,英勇还击,阵亡,尸骨无存……
这样有记可查壮举,有名有姓的就几千例,还不包括那些无名烈士,不胜枚举。
三迆壮士,碧血千秋。

王雁冰,男,云南人,生于七十年代,曾用名铃铛,龙行天下,优秀作家,被喻为华语诗坛先锋派诗人,用心灵写作,用灵魂作诗,用脚步行走天涯,用诗酒感悟人生,文字厚重,不失伤感。锋利,不乏柔情。

李雪章,
法学博士,
云南民族大学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
曾多次获得歌手大赛、
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