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华讲大汶口文化(一)

研学旅行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方法和模式,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

泰安太阳部落旅游区及“太阳部落史前文化研学基地”位于泰山南麓,徂徕之侧,汶河之滨,北距泰山20公里,南距大汶口文化考古遗址区10公里,太阳部落依托大汶口文化为主线,借助泰安市满庄镇南流水库周边特殊地形地貌,以情景再现和声光电模拟的形式,将史前文化和游乐项目有机融合,让远古环境和神话传说的画面在游客面前立体展演,太阳部落是文化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特大型体验式文化主题公园。20公里,南距大汶口文化考古遗址区10公里,太阳部落依托大汶口文化为主线,借助泰安市满庄镇南流水库周边特殊地形地貌,以情景再现和声光电模拟的形式,将史前文化和游乐项目有机融合,让远古环境和神话传说的画面在游客面前立体展演,太阳部落是文化性与娱乐性相结合的特大型体验式文化主题公园。

太阳部落史前文化研学基地得益于景区的文化核心,不管是景区内文化广场、梦回大汶口、民俗街、文明之光等项目,都是以大汶口文化为核心,传统文化、史前文化做为环绕,形成立体文化矩阵。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如临其境,感同身受,体验沧海变良田,中华文明五千年。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同学们,社会不同层次人群,推出不同内容的一日,多日等多条研学课程,满足各个学校各个年龄段学员的研学需求。
王延华,泰安市大汶口镇卫驾庄村人士,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汶口土陶》项目传承人,1978年大汶口遗址发掘现场与大汶口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大汶口文化情结,大汶口文化情怀促使王延华几十年来没停下脚步。不断探究,查资料,访专家,泡博物馆,研究,整理,传播宣扬大汶口文化。
陶艺师王延华与研学项目副总监项秀清女士同年轻的导学师一起探讨大汶口文化内涵。王延华说:“大汶口文化是一个总概念,是指距今6500年到4500年区间2000年时间内,远古大汶口人类及山东区域周边远古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成果及表象,她包括石器工具,磨制方法,农耕文化,畜养,渔猎,陶器,玉器,衣服配饰,埋葬习俗,拔牙习俗以及我们永远听不到了的语言信息等这些都是大汶口文化的一部分。大汶口文明是一个分概念,指大汶口文化发展中的进步方面。任何时代和地域,民族,部落和人群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一定有文明和文明程度高低不一”。
大汶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文化 ,大汶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发地之一
二 二 创造大汶口文化的远古人类6500年前是从哪里来的,4500年前又到哪里去了?

陶艺师王延华告诉大家:生活在大汶口遗址区的先民们在6500年前也一直生活在这里,通过1974年和1978的考古证实,在7500前到6500年这个期间,大汶口先民们生活在同一区域,而且那段时间也有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文明,考古界把那时间段的文化叫做北辛文化(滕州市于官桥镇北辛村)。同样考古界也证实了大汶口文化距今4500年后的继承者,同样也在大汶口遗址区继续生活繁衍,并且创造了先进的文化和先进的文明,考古界称这段文化叫龙山文化(济南章丘老龙山镇),岳石文化(青岛平度东岳石村)
山东考古界公认的文化脉络是【细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
三 大汶河河床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了无数的河道变更摇摆,在距大汶口遗址35公里外的汶河下游,宁阳县东疏镇前张庄村,发现了1万年前的细石器时代遗址和新石器时代遗址,相信随着考古的新发现,适宜人类居住和繁衍大汶口遗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