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作家陈政近照)


大地上凝固的诗行:雕塑艺术欣赏(9)
——《长江讲坛》讲座

《汉谟拉比法典》还没讲完,继续。
我们都知道,北宋时江西籍著名书法家黄庭坚写了一件叫《砥柱铭》的书法作品,2010年拍卖价超过了4亿,也就是说,平均每一个字卖了几十万元,可以算是当时我国最贵的一幅书法作品了。

那么,为什么他的字可以卖那么贵呢?或许有人会说黄庭坚是“苏黄米蔡”这北宋四大家之一,所以他的字可以卖那么贵。但问题又来了,什么排在他前面的苏东坡书法,没有第二名的黄庭坚书法贵呢?
我认为这与文章本身有关。

《砥柱铭》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唐朝的宰相魏征,也是一代英才。唐太宗李世民统一天下以后,带着臣子东巡至今天黄河的三门峡,黄河中有座砥柱山,经激流冲击,其外形如石柱,因此也就叫中流砥柱。唐太宗当时就命大家以此作文章,于是魏征就写了这篇《砥柱铭》。但是这篇文章在任何典籍里都查不到,包括康熙时期的《古今图书集成》、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但后人最终在黄庭坚的书法作品里找到了,因此它的价格如此之高部分地来源于魏征《砥柱铭》的文献价值和史料价值。
假设两个创作者分钱,我觉得四六、最少三七开合理(魏四黄六或魏三黄七)。
都有贡献。毕竟,物以稀为贵哦。
《汉谟拉比法典》也是一样,碑刻的一半是法典,本身的文字就很珍贵,其次才是上端君权神授的浮雕。

最后一个是《思想者》,创作者是非常了不起的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该雕塑呈现的是一个正在思考的人,它所在的整个雕塑叫《地狱之门》,后来从中独立出来,就叫《思想者》。1880年,法国政府委托罗丹为即将动工的法国工艺美术馆的青铜大门做一个装饰雕塑。罗丹在构思时首先想到的是雕塑家吉贝尔蒂为佛罗伦萨洗礼堂创作的青铜浮雕大门——《天堂之门》,于是他参考但丁的世界名著《神曲·地狱篇》,创作了雕塑《地狱之门》。
工程虽然是政府的,但是创作什么东西其实还是应该由艺术家决定,这非常重要。但我们的现实情况往往却不是这样,甲方会要求艺术家必须服从出资者。法国在19世纪就有了这种观念,完全由艺术家自己决定创作什么,出资和创作两者之间有着明确的划分,否则也不会有《地狱之门》,更不会有《思想者》。所以如果大家有机会去巴黎,除了看卢浮宫以外,还可以到奥赛博物馆去看看《地狱之门》。

巴黎是国际化大都市,各方面的发展都很完善,我们刚刚讲到了下水道,世界上唯一一个下水道博物馆就在巴黎。2016年6月,巴黎涨大水,我们国内南昌、武汉也在涨大水。巴黎作为法国人口最多的有世界知名度的城市,它的地铁和下水道系统完全能应对这种情况。它的下水道可以做成让大家参观的博物馆,就算在上面掉了钥匙,也马上可以根据地下的对应位置迅速帮你找回来,反观国内,如果掉了一只手表下去,那几乎是找不到的,因为完全无法确定在哪个位置,人也无法自由进出。法国人当时在建设地面上的城市时,就把地底下建得非常好。之前我想去参观南昌的下水道,基本上下不去,但维修的工人怎么下去呢?我不知道,但下去肯定是很难的。巴黎的下水道里是可以划船的,基本上可以划到每一栋楼的下面,下水管上面有很多标签,标明对应的住户,所以如果有下水管堵塞,就可以从对应的位置清理。但如果是我们家里的管道堵塞的话,就需要动员楼上楼下,而如果有人刚好出差不在家,就必须等他回来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总而言之应该承认,我们城市的下水道工程做得并不好。而法国的这一合作模式就很扎实,政府出钱选择罗丹,完全信任这个人,完全不管他创作的是《天堂之门》还是《地狱之门》。
艺术的规则就是这样:任艺术家自由发挥,总归离世界名作最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