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中绿花漫山丛
一原铁道兵十三团女兵纪事
原创: 王振江 (大连)
曾几何时,一提到大兴安岭,人们就会联想到“禁区”、“死地”这些字眼,进而望而生畏,不敢涉足。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茫茫林海深处,活跃并战斗着一群与众不同的人,她们就是铁三师十三团的女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十三团清一色的队伍中增添了新的成份,新的风景,那就是人们仰慕已久,在其他部队才能见到的女兵。

好像季节在故意考验她们,从1970年第一批女兵开始,每逢接兵都是冬季,而大兴安岭的冬季不比内地,特别是嫩林铁路塔河以北直到漠河,“铁路到头,国境到边,深山老林,渺无人烟”。严冬腊月,云层密布,狂风漫卷,大雪纷飞,整个世界混混沌沌,朦朦胧胧,天地一色,早晚难辨。被大雪压弯了的树枝在呻吟,压塌的小草在啼哭,河水被冻得绝底没有了挣扎,大地冰封三尺几乎窒息。自然生物是这样,那么人类呢?凛冽的寒风吹得人刺骨疼痛,血管里抽出的血也没有那么沸腾,身着“四皮”御寒仍冻得鼻青脸肿,身上的肌肤也失去了应有的弹性。怪不得有人说,“滴水成冰,吐痰成钉”,这话一点不夸张。“开门用脚踹,吃水用麻袋,五六月份吃干菜,汽车跑的没人快”!这也是真实写照。年平均气温零下2.8摄氏度,最低时历史记录零下57摄氏度,无霜期不到100天,这更是有据可查。就是这样一个挑战人体生命极限的地方,别说男人们受不了,就连野生动物都不动情。而我们那些女兵们是怎样熬过来的呢?
你可知道,她们当中最小的14岁,最大的才18岁,真是豆蔻年华,妙龄少女。她们多数家庭条件优越,娇生惯养。为了让孩子成人成才,父母把她们送到了部队。她们虽小,家境虽好,但在她们身上没有娇气和惰气。反之,倒看到了一种豪气和士气。她们的加入,给严肃的军营增添了浪漫和活力。

看吧,在训练场上,她们克服重重困难,和男兵们一样摸爬滚打,雄壮有力地喊着1、2、3、4,严肃认真地走着队列练习,不甘示弱地匍匐前进,胆大心细地进行着投弹射击,毫不服输地对峙着格斗刺杀,一丝不苟地对待着站岗放哨......这一切的一切,虽然很多还不尽如人意,但充分体现出她们的坚强毅力。别说是年幼体弱的少女,就连年轻力壮的小伙儿也不过如此。三个多月新的训练结束后,她们戴上了领章帽徽,脸上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显示出军中绿花的神采奕奕。这正是:冰山雪岭奈我何,女兵战士苦也乐,迎风傲雪炼丹心,志在四方发洁歌。

大兴安岭的四月,严冬已放下它的残酷悄悄的睡去,春姑娘乘机苏醒报告着春的讯息,冰封已久的大地开始缓缓的复苏,河道和路面上有了湿润的痕迹,杨柳慢慢地舒展着它那冻僵了的腰杆,不经意地向人们展示那丝丝绿意,美丽的映山红叶也含羞地频频点头,仿佛在说待五月里才能把笑脸带给大地。野生动物也欢喜地告别了严寒的困扰,相互间开始示爱着那久违的蜜意。爱美的女青年换上了艳丽的服装,而那些女兵们仍然是那身绿色的军衣。

和所有人一样,她们住的是帐篷,底部用木克楞做围挡,中间塞满锯末子,外面抹上一层厚厚的泥巴,以增强防风御寒的效果。帐篷里烧的是铁道兵自己发明的“地火龙”。吃的多半是高粱米饭,特别是新兵连,每周只能吃上几顿细粮,偶尔吃一顿包子就算改善伙食了,小碗大的包子一人能吃八、九个。穿戴是“四皮”,即皮大衣,皮大头鞋,皮帽子,皮手套。

内地的四月,已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好季节。可大兴安岭的女兵们仍是大棉袄二棉裤在厚厚的捂着。到了五六月份,内地的姑娘们已穿红戴绿,五彩缤纷,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女兵们才刚刚脱掉棉衣,换上绒衣绒裤。一身绿色三点红,绫罗绸缎、五颜六色与她们毫无缘分了。七、八月份是大兴安岭最绚丽惹眼的黄金季节,也是女兵们展示身材的最佳季节。眺望群山,色彩斑斓。山里的野果酸甜可口,飞龙乌鸡上跳下窜。成片的蘑菇木耳随手可采,尤其是漠河的北极村白夜赛如芬兰。此时此刻,女兵姑娘们脱掉了绒衣绒裤,换上了裙装,更显英姿飒爽,灿烂阳光,吸引着众多人的眼球。可由于老天爷的喜怒无常,三伏天也过着一天四季的气候——早似春,午似夏,晚似秋,夜似冬。时而蓝天如洗,艳阳高照;时而狂风漫卷,暴雨倾盆,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失。真可谓好景不长,女兵们的裙装也只能是个把月内的中午亮个相,其余时间常年压在了箱底。到了九月份,部队已做好了冬季施工的准备,迎接那“十一”前的第一场雪。十月份到来年的四月,就是与冰雪同行,与严寒相伴的日子。一年四季,几乎是少了夏和秋,只有冬和春。而女兵的衣服颜色只有绿和白,没有赤和橙。

经过新兵训练,恶劣环境的磨练,她们渡过了吃苦关,这是用毅力、志气和勇气战胜的。因此,她们的可爱之处不仅体现在多姿多彩的容颜,更表现在她们内心的情感——坚强如刚的意志、纯洁高尚的品质、淳朴谦逊的气质和宽广美丽的胸怀,更让人从内心里感到折服。这就是:你爱花丛我爱松,各有取向志不同。梅喜山崖菊喜园,绿花绽放在军中。
无论何时,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孩子在父母面前都正是撒娇、调皮的时候,而到了二十岁左右,又正是花季逢春,谈情说爱的黄金时期。然而,女兵们却把这些藏在了心里,放在了梦中,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部队的火热生活和工作之中。

从铁道兵改工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当年的小姑娘们大都到了花甲之年。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她们的绝大多数也只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但她们的“志在四方、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她们感到当铁道兵光荣、骄傲和自豪的无怨无悔的信仰,永远值得我们由衷地敬佩。她们是当之无愧的绽放在“高寒禁区”的军中绿花! (节选)
2019年6月于大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