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干净净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文/丫头
不久前在日本网站上针对读者做了受女性欢迎的男性特征和共通点做了一个排行榜:
排在第一位的是清洁感。不知道大家是否感到意外,先看一下排名前三的评论吧:
・我觉得清洁感是最基本的。
・作为人必不可缺。
・清洁感比颜值更重要。
・清洁感是理所当然的事。
・清洁感是最起码要做到的。
第二位:值得尊敬
・经验上来看,尊敬和崇拜这样的心情容易发展成恋情。
・值得尊敬的男性跟年纪大小没有关系,就是成熟男人那种感觉。
・我觉得职场上的同事或者上司,因对方有工作能力而产生的敬佩之情很容易转变成爱慕之情。
・工作能力强,擅长烧饭做菜。会弹乐器,不论什么情况,值得尊敬的男性统统很帅。
第三位:懂礼貌
・颜值是根据每个人的审美来的,喜欢诚实有素养的人。
・懂礼貌诚实的人,看上去值得信赖。
・因为懂礼貌的人最近特别少,所有觉得重要。
・懂礼貌的人看上去是好人,感觉很有教养。
日本是一个十分注重清洁感的国家。这一点已经深入日本人的思想,所以清洁感排第一我们并不感到意外。
从排名前五的特征可以看出除了清洁感是讲外在,其余四项都是讲人的内在。从这一点更能看出清洁感在日本人眼中的重要性。
人的外貌无法轻易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清洁感,这样才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哈佛商学院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个现象:幸福感强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环境十分干净整洁;而不幸的人们,通常生活在凌乱肮脏中。由小家及大家,一个成功的企业,往往窗明几净;反之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一定有肮脏的角落。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这不仅是讲身体劳动,更是要通过洒扫庭除修养自身。洒扫应对,也是古代孩童的必修课。
东汉有个少年陈蕃,独居一室,屋内龌龊不堪,当他父亲的老朋友薛勤劝告他时,他慨然道:“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反驳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清理家就是清理心灵,有一个长辈,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他豁达,心胸开阔。其实只有亲人知道,他脾气并不好。但是每当他心情不好,或者生气的时候,都会拿着扫帚扫院子。扫完院子,气也消了,身体也得到了锻炼。我想他之所以长寿,跟这也有很大关系。
民国时期,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众星捧月,被称为“中国最后的贵族”。
解放后,郭婉莹从豪宅搬到阁楼亭子间,从出门前呼后拥的千金小姐,变成了吃8分钱一碗阳春面的落魄走资派。
文革时期,因是资本家的女儿,她被强制去劳动改造,甚至沦落到去扫厕所,十个手指头都变了形。但是,只要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别人不理解,她已经困苦如此,为什么还有闲心打扮?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晚年的郭婉莹拒绝了与孩子们到海外生活的要求,留在了上海。她总是梳着一头卷得很整齐的银色短发,以精致的妆容见人,虽然穿的是颜色单一、款式普通的布衣裤,但却始终体面、干净。

陈丹燕在《上海的金枝玉叶》里写道:“在经历了那么多可怕的事,危险的事。伤心的事,放在郭家四小姐的身上不能想象的事,最终,她还是端正地微笑着坐在你的面前,文雅地喝着红茶,雪白的卷发上散发着香气,你觉得还有什么是她不能够越过的吗?”直到面临死亡,郭婉莹依然坚持自己洗漱干净,把头发梳理整齐,然后躺倒床上,安静且从容地告别了浮尘飘渺的人世。 (详见陈丹燕《上海的金枝玉叶)
一个人不邋遢、不潦草,不管外在环境如何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是对身边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干干净净,是一个人最好看的样子。
我们不仅要干干净净地做人,而且还必须干干净净地做事。
明朝的于谦,是“干净”做事的的代表人物。明英宗即位后,太监王振把持朝政。
那个时候,官场相当地腐败,贿赂也大行其道,朝中大臣每每进京,都必须馈送王振等人重金厚礼,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然而于谦每次进京,只带随身行装,不备任何礼物。
有人担心他被整,好心地劝他说:“你不带金银入京,也应带点土特产品送一送啊!”
他举起袖子笑笑说:“我带有两袖清风!”于谦官至监察御史,想给他送金银珠宝者络绎不绝,他命家人出示一块牌子,上书“清风两袖朝天去”。谢绝了所有欲行贿之人。
土木之变后,明英宗被俘,瓦剌大军压境,明朝危在旦夕。大臣们纷纷建议朝廷南迁,以保证自已还能继续享受高官厚禄,锦衣玉食。
于谦力排南迁众议,丝毫不计较个人安危和得失,临危受命,率数十万军民进行了名扬青史的北京保卫战,挽社稷狂澜于既倒。
于谦遭诬谄被杀,抄家时,竟“家无余资”。抄家者见正屋紧闭,还上了锁,认为必是钱财藏其内,打开一看,原来珍藏的都是当初景帝赐给他的袍服、剑器,封识记载分明,一丝未动,见者无不泪下。
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说:“非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不能尽力生活。”心里干净的人,正道直行,做事光明磊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在《离骚》“渔父篇”中,屈原回答渔父说:“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洁身自好之人,宁葬魚腹也不愿同流合污。

这种人心里光风霁月,一片坦荡,就像雨后初晴时的风,像大雪过后的明月。内心干净的人,不管世道如何黑暗,始终坚守内心的信念;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
心里干净, 内心通透,浑身凌然正气,万物自然明净。
这样的人不仅受异性的爱慕,也同样受万民的崇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