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作者: 尹德灿(中国)
本期题图:梦如诗(中国)
本期主编:火凤凰(海外)

父亲的笑容
文/尹德灿
听祖海的《为了谁》,一句“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是缠绵绵酸溜溜的感觉——这分明就是在唱我的父亲啊!
父亲出生在三十年代,每往前走一段生活历程,他的笑总会更多一些。
八十年代当生产队会计的那几年,父亲从没缺斤短两,总是按要求计工分,依标准称公粮,因为这样,家里生活也就和乡亲们一样不景气,甚至穷得让人瞧不起。但父亲内心实在,他挖山茅野菜,东拼西凑养家糊口。父亲从没与母亲争吵过,也没打骂过我们姊妹,就这一点现在也还备受人尊敬。土地承包到户后,父亲的笑多了。为了秋的收获,他总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一年到头规划得清清楚楚,年末总是一派收获的盈实景象。还记得,父亲每晚干活回家,总会在饭后操起他那长长的烟斗,细细地裹上一节旱烟,轻轻地划着烟火,叭嗒、叭嗒抽上几口后,在板凳上轻轻磕去烟灰,便慢慢地规划起来日的活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开始有了好转,父亲的笑容里暗含了自信,对生活越来越有劲,早起晚归汗流浃背的,也从没听他说过累。

进入九十年代,我们姊妹也都长大成人,哥哥姐姐都能帮家里干活;尤其是哥哥,他不但能干活,而且头脑灵活,为父亲张罗生活添了一只得力的臂膀,也为我们家的生活提升了档次。父亲每晚干活回家,总会叫妈妈做几个好菜,斟上一盅包谷酒,小口小口地呷着,每喝完一口,他总会轻轻地夹起一块菜,慢慢地放到嘴里,边嚼边讲当天的收获,脸上也不时泛起一堆一堆的笑容,笑得让人亲近让全家幸福。不难看出在父亲心里深深地藏了两份喜悦:一份是家庭生活的幸福;另一份是孩子们的长大成人。
进入新世纪,生活水平得到全所未有的提高。我们家也不例外:大哥是村委会书记、卫生所所长,二哥是一家企业职工,我是一名教师,姐姐们都过得不错。父亲的日子也很幸福坦然,每晚干活回家,总会烧上几个好菜,同母亲共饮两盅小酒;吃罢,二老坐到电视前,听听新闻,看看生活剧,在激动与欢笑中度过每一天。似乎,父亲的心里已无牵无挂,卸下了沉沉的生活包袱。
近日,我回到家,打开电视,又听到了祖海的《为了谁》,我不经意地看了父亲一眼——父亲,老了!深深的皱纹底挤满了沧桑!晚上吃饭的时候,我儿子总是挤到父亲身旁,定定地看着他的脸,父亲慢慢地笑了,我们全家人都笑了。我看到父亲的笑容,始终赛不过他满脸的皱纹……每次我们回到家,父亲总是抱着外甥边逗边笑,不难看出老人笑家人的团聚,笑子女的幸福。
我觉得普天下的父亲,都是在为自己的子女而笑;然而也有的父亲,因为自己的子女而失却了笑……

尹德灿,云南会泽人,高中语文教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会泽县作协理事,会泽民间唐继尧研究协会理事,《中华文学》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人民日报 》《诗选刊》《星星诗刊》《中华文学》《芒种》《齐鲁文学》《千家诗》《中国诗》等纸刊及网络平台。出版诗集《马蹄寻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