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涿鹿父母官有哪些(1)
薛春孝
河北张家口涿鹿——自从西晋有建置以来,经历了1700多年的时光。来来去去换了五十六任史目,十一个学正,五十二个训导,五十九个军备。他们大多数人都是经过各种考试产生的杰出人才。他们背井离乡,抛家舍业,来自天南地北,都是当时皇帝派来的为民送福的命官。他们来涿后革新鼎新,然后修桥筑路,建署茸庙,格尽职守,有的以身殉国,把尸骨也留在涿鹿。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多少共产党人战斗在涿鹿这块土地上,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新中国,解放了涿鹿。解放后他们驱心沥血奋战在新涿鹿建设之中,有的人为了百姓的利益,冒着自身的风险,极力推行一包到底的农村政策:有的把发展经济当作第一要务引进外资办厂、搞建设。解放后短短几十年时间,干出了旧时一千六百多年没有干出的事业,这些父母官们都值得我们世代铭记,永远纪念。
贺溱:字宁氓,人称平野公,山西平阳临汾县人,明嘉靖四十年任保安知州,在任期间将原来的土城改修为砖城,保障安全功不可没。民众为感谢贺的贡献,在州治东约在现小东门外修了祠堂以示纪念,后升任水平府同知,辽海道兵备佥事,开元兵备参政之职。
保安州从石敬堂割让燕、赵十六州以来,处于历代的边城,屡次遭蒙古的侵犯。嘉靖二十九年(1550)秋冬之际的“庚戒之变,”鞑靼部俺答卒率兵进犯,大肆抢掠奸淫,到处杀人放火。此后几年,嚣张至极,大摇大摆的来,大摇大摆的走,宣府、保安州遭祸殃。
嘉靖四十四,贺上任后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做了细致的调查研究,面对久已倾圮、破败得保安州城墙,下决心先修城池。为此上下沟通,取得上下的支持。后宣府下拨白银240两,而他将其中的一半又上缴宣府,以中饱上司,保住自己的官职,更好地为老百姓办事。贺的一系列善举达到全州涿鹿人的拥护和支持,在施工过程中全县人民不分老幼人人上阵,甚致还感动了不闻窗外事的各祠庙的和尚,道士,连监狱的犯人也要求参加施工。
贺自己统筹合局,主管人事调配、财务,有人分管物资采购,工地施工安全,有人负责编制财会计划、征集工匠劳役,工程协调监督。其它如州同、州判、仓正、里正,乡耆等官员都有相应的分工。
施工前在泰山庙召开动员大会,为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他还安排了七天一个公休,经常组织戏班到工地慰问。城池的施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西山石料场炮声越来越响。远近砖场的烟囱冒烟了,石灰窑也恢复了生机,南山林场,黄洋山林场也闻风而动,就连大集也比以前热闹了。
在他有效有力的指挥下,可以想在当时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克服了种种困难,仅用五个多月,就高质量的完成砖城一座,周围七百九十四丈,女儿墙高三丈五尺。底厚宽三丈五尺,顶厚三丈。濠一道,深二丈五尺。南北有翁城,东西有敌楼。
后人一直记着贺公的功劳,《保安州志》载:公(贺)在州有政绩。此前,州城筑土为主,公始建砖城,楼橹坚固。民立生祠(贺公祠)又名崇宦祠于州门之东。万历十年(1582),奉例毁祠宇,知州刘必绍以公修筑砖城,保障边郡,功不可泯,屡为申请免毁。缘是祠得以存,用蔚民意。

稽巅:山东莱阳人,明隆庆元年任,到任后实地考察了涿鹿的山山水水,沿桑干河走了一趟又一趟。他发现桑干河到下游现汪堡村以东,河面宽阔,水流缓慢,而且滋生了大量的滩途,这里的水,这里的地还没有被利用起来。他想到如果将这些地淤成稻田,不是很好吗!于是召集有关人员,到出产水稻的地方参观考察。回来后引导农民引水淤地,然后引来稻种,进行实验。这时稽大人整天一身水一身泥,忙于田间地头,经过几年的实验,稻子实验成功,由于桑干河水中带有丰富的肥料,非常有利水稻的生长。产出的大米晶莹透明又粘又香。不几年就推广到汪堡村、大西庄、下太府、东小庄、保庄等村庄。后来水稻成了城东几个村庄的主要农作物,成为涿鹿的名牌农产品,一直延续了五百多年。
在任期间还修了玉皇阁,在州治南门口建起了师正坊,就是后来的《古涿鹿郡》牌坊,这一贡献对涿鹿人民的生活,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无人能比。后为纪念修祠堂一座。
李恒茂:陕西源人明万历四十一任,建了东关城一座,东门二座,南西门一座,南关一堡一座。在任七年,建祠于旧粉仓西以示纪念
闫生斗:山西,崇祯六年任,明崇祯七年(1634年)清皇太极率十二万精兵,避开明朝重点防守的山海关一线,从赤城独石口、野狐岭南下,以八万重点围定保安城。知州闫生斗,在孤城无援的情况下,率全城民众奋勇杀敌,坚守三日,终因寡不敌众,被攻破城池,闫生斗见城池已破,清兵如蝗虫一样涌来,他在东城墙护城台上挥泪叹日“吾不能救百姓矣!”逐拔剑投井自尽于此。后清军烧、杀、抢、掠扬长而去,大火烧了十一天。这是我县有建制以来最大的一次灾难。闫生斗他是有史来,第一个抵御外敌,英勇献身的州官。后为纪念他在三官庙(原文化馆院内修祠堂以此纪念。明追赠太仆寺少卿。
当时的涿鹿守备徐园秦见城破已成事实,立即命令身边仅剩的两名兵士冲出重围,向朝庭报信,他则整理六甲,挥剑冲入敌阵,最后身负重伤,撞石而死,其它州府官员全部战死。这些英勇行为不值得我们纪念吗?由于历史是后人写的,作为清以后的县志,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到是涿鹿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后修了闫生祠,永世纪念。今天的人们大都不知这段历史,他们是我们涿鹿的英雄,我们应该大书特书,永远纪念。
刘必绍:字绍先,著名理家,学山东文登人,万历十年任,在任八年,修建文庙、碑坊、创辑州志,开睿渠堰三十里,修茸仓数座,捐置义家,开观德,创建寅官,惠民药房,百废俱兴,日无宁,后升任陕西平凉同知,士民保留,改任保官同知,管州事。
杨汝楫:奉天平人,康三十八年任,在任七年,重修文庙,建南社学,创涿鹿书院。置田养士,增修州治。后升任兵部昌外,民众为其立祠于书院东偏刻石记去思。以职不忘。
杨桂森:云南石屏人,进士,两任涿鹿县知事,以振兴教育
提介实业为已任。百姓为纪念,为其塑像,供于祠内。
佟旭野:辽宁锦西县人,1900年生。(1935年)到北平大学读书,当时,正值日军侵占华北。面临民族危机之际,处在华北前线的北平学生,掀起民族自救的热潮。佟旭野参加了“东北旅平各界救国联合会”,参加“一二·九”青年学生爱国运动。事变后,他毅然弃学成戒,参加了国民抗日军,弃走于平西地区,宣传抗日。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年底,随国民抗日军奉命到阜平整训,被编到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先后任大队长,政治指导员等职,曾于国民27年(1938年)4月参加了保卫阜平战斗。在部队之间,他工作积极作战勇敢,与战士同甘共苦,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党中心耿耿。
是年5月,佟旭野任房(山)涞(水)涿(县)县长。民国29年(1940年)2月调到宣(化)涿(鹿)怀(来)县任县长。到宣涿怀县后,坚决地贯彻减租减息政策。使根据地人民的抗日情绪高涨。
是年10月,6000余名日军分十路向西平根据地大“扫荡”。其中四路进攻宣涿怀根据地。他首先想到的是同志,让政府秘书毕蔚农同志带一部分人员转移到后方,自己坚持在第一线。就在他遭遇不幸的前一天晚上,最后一次通过电话给平西专区报告了宣涿怀的战况。
20日早晨,他和其他6名同志在涿鹿县圣佛堂被捕。日军将他单独押在矾山。在他和被捕的同志分手之际,再次叮嘱程兆有等人:“你们年轻,好好坚持革命。”到矾山后,日军强迫群众集会,企图示众。佟旭野慷慨激昂,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到汉奸走狗!共产党万岁!”不久佟旭野被日军作为“要犯”,押往张家口,对他进行百般折磨,并从东北接来佟旭野的父亲。是年12月29日,佟旭野与父亲在日军监狱相见,他面对泣不成声的父亲说:“我尽忠不能尽孝,您老回去吧。”他的父亲也痛斥日军罪行。
民国30年(1941年)春,日军将佟旭野秘密杀害。终年32岁。他是抗战中牺牲的地方最高首长。
候丕承:怀来县李官营村人。民国元年(1911年)出生,他原任涿鹿县政府教育科科长,民国36年(1947年)2月17日在本县南榆林开展政治宣传被国民党军队抓捕,在本县矾山西关就义。
侯丕承在宣化师范读书时,经常听历史教师讲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的故事,日久天长,这些杰出的爱国主义者的伟大形象深深刻在这位年青人的心灵上。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深入发展,马列主义广泛传播,年青时代的丕承同志也受到革命熏陶。他经常和一些思想进步的同学暗地聚会。暗暗在校园周围用粉笔书写:“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反动派”、“共产党万岁”等革命标语。1930年夏天宣化师范受保定二师学生革命武装暴动影响,侯丕承同志和10多名进步同学到大街上宣讲抗日救国革命主张。宣化师范当局慑于这部分进步学生的革命行动,于第二年5月提前给侯丕承等同学开据了毕业证书,把他们“欢送了。

侯丕承同志毕业后不久被安排到桑园村(现属怀来县)担任小学教员。任教期间关心穷人的孩子成长。他经常把省下来的钱给穷人的孩子作学费。引导学生看进步书籍。老百姓都称他为“贴心人”。后来他和附近村的一个穷人家庭的女青年名叫李翠珍结了婚。
1939年5月7日,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了李官营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他入党后职极从事地下抗日救国活动,他公开身份仍然是小学教员。他白天教书,夜晚奔走于矾山、桑园一带,为我党、我军收集情报,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
1945年5月,侯丕承担任涿鹿县第三区(矾山)秘书。一个月后任区长。当年9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涿鹿县人民第一次获得解放。侯丕承同志的家庭却忙忙碌碌。爱人李翠珍担任了村妇联主任,白天黑夜忙着发动群众和妇女,斗争地主分田地,老侯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从政权建设到土地革命;从群众生活到发展生产,哪里问题大他到哪里解决。
1946年4月15日,侯丕承被调到涿鹿县政府教育科担任科长。在我军这年秋暂时战略转移前的几个月他走了全县三分之一的农村,建立了上百个业余扫盲班和业余剧团,同时进行初小文化普及工作。亲自编写训练教材。他计划到1950年全县普及初小文化程度。可是,日本侵略者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的战争创伤还未好,国民党反动派又打起内战。我军主动撤出涿(鹿)、怀(来)地区后,涿鹿县政府临时迁到本县1938年开辟的革命老根据地朱家峪。针对当时教育界部分教师悲观情绪,丕承同志请示县委以后举办了一个训练班。他在讲课当中说:“我们这次战略性转移,胜利不在于一城一市……”、“胜利最后属于我们!”有力的话语象春风一样扫掉了教师们心坎上的阴云。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心。
1947年2月14日,侯丕承根据上级指示,从教师中挑选20名同志组织一支临时宣传队,深入游击区进行革命宣传,争取群众,稳住民心。
在本县南榆林宣传期间,被国民党三十五军某营包围。敌人把侯丕承打晕过数次也没从他嘴里得到半点县委和敌占区地下组织活动情况。
1947年2月17日下午四点钟左右,丕承同志被敌人带到矾山镇西门外。他格外从容,面对被迫赶来的群众和敌人士兵,象抗战时期他在宣化师范学生时代在大街上那样慷慨激昂大声讲:“共产党和他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为了广大劳苦群众谋利;国民党反动派是代表少数地主阶级利益的。全中国很快就要解放,共产主义一定要胜利!”大部分群众都哭了,就连敌人士兵也有的抹泪。人群有些骚动,匪军官一看势头不好,马上命令士兵让侯丕承跪下。丕承同志哈哈大笑:“俺共产党人信仰是马列主义、岂能给你们匪徒下跪!”说罢只见他朝西南方向:“我要给我们敬爱的邻袖毛主席,朱总司令三鞠躬”。说完鞠了三鞠躬。随着敌人的枪声,人民热爱的侯丕承倒下去了。
他那赤胆忠心,死而后已的革命形象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作者简介
薛春孝,男,涿鹿城关镇人,涿鹿县印刷厂原厂长,文化学者,工程师。张家口京畿民间文化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历史研究会员,先后发表出版有《记忆中的涿鹿古城》《解放前涿鹿工商业概况》《闪宅旧事》《现在教育的奠基人王氏家族》《细说桑干河》《千年古县的诉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