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的诗人宋曹
一一读《会秋堂诗集》随笔
周阳生
我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曾在原盐城镇党委办公室工作,并参与了《盐城镇镇志》的早期修志工作。在工作中,我有幸校印了周梦庄先生的《盐城产盐与盐民斗争史料》和与曾考亭老人一起,复写了由周梦庄先生搜集整理的宋曹诗词《会秋堂诗集》。
宋曹(1620-1701年),字彬臣,号射陵,又号耕海潜夫,明泰昌元年生于盐城北宋庄,在盐城的故居座落在市区儒学街4号。宋曹工书能文,书法造诣很深。他的诗文也倍受后人推崇,他著有《杜诗解》、《会秋堂诗文集》等,诗中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是一位很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周梦庄老人在他1972年整理的《会秋堂诗集》后记中写到:"射陵的《会秋堂诗集》传有刻本,今未见。余于四十年前,尝搜罗其遗著,编有年谱二卷本,其佚诗陆续抄得一百数十首,但未臻完备,兹先油印一册,并辑其事略,并移录钱塘胡介、同邑王之桢所撰之序冠于首,如是仅略见会秋堂诗之一斑而已″。
宋曹的简介,在史料中均未涉及到他出生时的母难,在《会秋堂诗集》中,有宋曹的《自题小像》诗,诗中注释写到:"吾母四十一岁始妊,于是年庚申五月祖母以哭女得癫疾。家人莫敢近,唯母独日夕相伴而奔踢僵蹶无宁晷。家人戒曰:竭保尔妊。母曰:吾宁堕胎,不忍姑抱恶疾以死。并顷刻不离。后经医治祖母病愈无恙。十一月二十四日亥时予寤生,半夜无息。母曰:吾逾四十无嗣,屡遭家难,今得男为胎……"。可见宋曹的母亲在四十一岁的高龄才生了宋曹,而且在怀孕期间还不辞劳苦的照顾宋曹生病的祖母,真称得上孝感动天。
宋曹在自述中还记载了他父亲的严厉,他写到:"吾父教予学书,一日课辍(逃课,笔者注),父引案上锥子刺予左掌″。所以宋曹感叹自己"自幼学书刺掌安"。正是由于家教的严苛,所以造就了一代书法大家。

宋曹的《会秋堂诗文集》中,有两首是专门写陆公祠的,一首《题陆公祠》,一首《再题陆公祠》。《题陆公祠》诗云:
北斗南迁王气迷,
潮鸣瘴海雨凄凄。
天穷宋室龙为遯,
地尽崖门马不嘶。
一代君臣归社稷,
全家妻子逐鲸鲵。
寒山每坠千岩泪,
明月飞鸟空夜啼。
飓风吹腊指危冠,
千古忠魂泪未干。
战血久涵南海碧,
石燐高烛一天寒。
鲛宫不辍朝参夜,
鱼腹仍尊讲学坛。
漠漠孤厓一奏石,
至今犹为赵家看。
《再题陆公祠》诗云:
东海祠堂绿苔古,
一代孤忠钦木主,
身沉还自整朝衣,
千秋为宋存簪组。
可怜遗恨愧无功,
留剑中原起国雄。
挥汨为论今日事,
若在厓门衰草中。
宋曹的这两首关于陆公祠的诗,为后人了解最初的陆公祠和陆秀夫,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也寄托了宋曹的爱国情怀和对陆秀夫的缅怀之情。
宋曹的诗集中,还叙述了一件与盐城有关的,发生在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1668年7月25日晚)的山东郯城大地震,那次地震的震级为8.5级,地震波及陕西、山西、辽宁、河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安徽、江苏、广东等10多个省,410多个县,破坏区域长达千余公里,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有感半径800多公里,死亡人数高达5万多人。后来在全国约500余种县志、方志、碑文、诗文都对这次山川易景、旷世奇灾的地震作了详尽的记载。宋曹通过耳闻目睹与体验用诗描述了波及盐城、大丰等地的特大地震灾情。宋曹《地震歌》诗云:

听钟独坐灯光里,
正欲踟蹰不能己。
四壁无音思未深,
一声忽动何所始。
苍鼠群游乱格斗,
古庙阴幽竄老鬼。
俟尔雷霆地上呼,
又似洪涛拍天起。
荒荒天地共一声,
奔马战车不足比。
天上有声忽入地,
地中忧忧啼号又。
寡妇哀哀哀不止,
须臾黑雾来三城。
妖魑横走无人惊,
古寺犹如船上坐。
此身苦并浮云行,
北来一驿过一驿。
千里张皇断地胍,
城郭崩如哀湍流。
压断惊魂无路哭,
从来谁是万古人。
从来谁有万古宅,
当年楚汉谁为争。
终见天崩与地坼,
天崩地坼实等闲。
人生一去何时还,
我今一宿鬓如草。
他还写了《地复震》诗云:
年过五十未曾经,
极目城头涕泪零。
日曝骷髅千里白,
夜悬燐火一天青。
几回电击还从地,
到处人愁总似萍。
有吏索钱仍不足,
家家儿女哭伶丁。
劳劳亭畔促征舆,
未卜何人可燕居。
昔日乾坤千载恨,
故家门巷一时墟。
梦魂已散蓬蒿外,
惨烈犹如兵燹余。
北道荒凉哀不尽,
苍天有意遂诛锄。
从宋曹的地震诗中可以看到地震的灾难,导致了"骷髅千里白",而腐败的清吏还贪心不足,与民索财,加之震后水患,使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从而导致"家家儿女哭伶丁"。其《地复震兼悼水患》诗云:
浪平东海接淮西,
破屋谁能稳故楼。
夜夜生愁无月上,
家家漂落有儿嘶。
流民痛哭空相望,
邻妇连伤苦似泥。
飒飒凄风肠复断,
烛光惨淡炤悲啼。
宋曹的三首"地震诗"详细记载了发生在康熙七年灾及盐城的郯城旷世之震。诗中详尽地记载了地震的全部过程和所造成的灾害,以及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其忧国忧民,为民疾呼的拳拳之心之笔,颇有杜甫遗风,所以他能写出《杜诗解》一书而传世。
在《会秋堂诗文集》中,还有咏史、写景、会友、抒怀、愤世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忧国忧民的诗篇,如《苦雨叹》(雨经三月不休):

城头看水绝无天,
城下看水飞寒烟。
怒涛一声泪如雨,
人命填路谁复怜。
路上行人莫敢渡,
一片水光没堤树。
阴鬼啸雨雨不休,
隐隐雷霆亦不怒。
连绵三月倾人魂,
狂飚拔木波打门。
苍蛇跳梁入人室,
俯仰叹息无朝昏。
更念吾盐海水泻,
崩庐坏屋如摧瓦。
苍凉夜宿水声中,
城郭真如道旁舍。
人家痛苦愁无依,
高望城头烟火稀。
难将百恨酬千虑,
不见枝头一鸟归。
该诗记录了康熙年间盐城水灾的境况和百姓遭灾后的悲惨。还有如《道旁白骨叹》、《道旁小儿叹》.《淮民苦伕役叹》、《故家子乞为奴叹》等等,无不寄托着宋曹忧国忧民的铁骨情怀。他的诗中有字字泪,有句句血,有浩然正气,也有无奈叹息,折射了当时人民面对灾难的困苦与艰难。
当年我在起草盐城镇镇志纲目时,未曾将宋曹列入条目,因宋曹是盐城县大纵湖人。后由周梦庄先生提议,于1989年对始建于明朝后期的宋曹故居进行了修缮,并于1990年正式对外开放。所以我建议在续修亭湖区志时,将宋曹的生平与书诗造诣编入志中,以激励后世。
宋曹的《会秋堂诗文集》中,有钱塘名士胡介彦远作序,记载了宋曹不满清廷腐败,辞官归隐,自取"耕海潜夫"之号,研于翰墨,精于诗文,抨击时弊,为民疾呼的经历。对了解宋曹的一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宋曹的《会秋堂诗文集》现在刻本难寻,拂去历史的尘埃,让该诗集重返"文史亭湖",也不适为一件幸事。
[注]史料出自周梦庄先生收集整理的《会秋堂诗集》。该诗集由笔者与文史老人曾考亭先生共同复写并装订成册。

作者简介
周阳生,号爱莲后生,诗人,学者,文史研究员,资深策划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原企业创新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物资报》原盐城记者站站长。《东方生活报-老爸老妈》原顾问,军歌嘹亮艺术团顾问,中国巴马文学社顾问,华人文艺联盟副社长、龙风大学创新文化总监,诗苑纵横总社总顾问,北京伊人文学社名誉社长,古艺轩红山文化馆副馆长,特聘研究员。在纸媒发表各类题材文章近百万字,著有《爱莲后生》杂文集、《神话诗集》、《红山神韵》论文集等,其中1988年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1992年获盐城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最高荣誉奖。并多次在各类征文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