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下亭,看一帘花影月移来
陈 忠

清凉的月光,似水一般,泼进了池塘环围的月下亭。
此时,我就坐在这里等你。无论你来与不来;无论滑行在肌肤上的月色,是否能留下馥郁的花香;也无论散落一地的花影,是否能够漫过青石的台阶。
我就在这里等你,像一束千年的月光,缠绵在湖面上的脉脉波纹里;我就在这里等你,像一池碧水凝眸时那一泓不变的期待,缠绕在殷殷柳木上。
记得你曾说过,月下亭是大明湖赏月的极佳之处。
此时,透过湖岸错落有致的垂柳枝叶,月光在湖面上迷离成煜煜生辉的银箔,伴着一池素净的睡莲,别样的娴静,别样的清幽,令人遐想无边。
凡是到过大明湖的游客,都知道有个北极阁,但提及月下亭,却知者甚少。即使有游客路过,也只是留个影,对它的了解只限于看那一池恬静的睡莲。其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对月下亭知晓的也不多,很多关于月下亭的趣闻,还是你告诉我的。
月下亭,修建于1937年,位于成仁祠院落正中,当时此亭以白石为基,白石为柱。周围有一池清波,池中金鳞戏水,红莲卧波,池周白石砌岸,岸边两半月形白石护栏,显得典雅圆润,颇有欧式园林之趣。周围还有回廊、大厅、门楼、角亭、花墙等建筑。
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凡是清朗的夜晚,都会有溶溶的月光,静静地泻在月下亭上,远远地看去,就像披上了一层乳白的轻纱。亭子四面的池塘里,睡莲的叶子和花朵,仿佛被牛乳浸洗过一样,看上去白嫩、湿润、纤尘不染。就连池中偶尔翻身的鱼儿泛起的水纹,也现出一层层细碎的莹白。稍远的地方,稀稀疏疏的花木、高高低低的假山、重重叠叠的树影,错错落落的竹丛也盈满了深深浅浅的月光。
我就坐在这里等你,等你衣袂飘飘。
此时,像一片树叶,坐在如水的月光之上,你的心就会漂泊的很远很远,就会看淡临水的柳丝搅碎的倒影,就会忘记一地的落红残留的寂寞,就会阅尽亭台楼阁之间的黑与白。
你说过,立于亭中,就会看见对岸湖畔人家,白墙黑瓦里的云烟;就会看到历下亭中,在时间幻影里飞舞的重檐,就会看清百花堤上,苏辙和曾巩漫步在蒲香荷红里的背影。
此时,我仿佛嗅到了月光落在宣纸上的味道。
溶溶的月光,临照着静默的花影、光洁的石径和竹丝的呢哝。轻轻拨开散落的月光,徘徊在亭栏之间,细细品味飘荡在风中的花香,我多么希望,可以用一盏往事的心灯,映照出你如风的软语,和你似水的温柔。
还记得你的姥姥吗?湖畔的一个小院里,无花果树下破碎的月光,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竹制的椅字上,摇晃着大蒲扇,为你驱赶着蚊虫。你就坐在她的身边,双手托腮,傻傻地看着那夜空中的圆月。
姥姥,天上的月亮里,真的住着嫦娥吗?你一脸懵懂地望着夜空。是的啊,月亮上的嫦娥可漂亮啦,还有一只小白兔呢。那你带我上去看看吧姥姥。你拉着姥姥的手,央求道。姥姥轻轻抚摸着你的额头,一脸的慈爱,说:好,明天我就到你陈伯伯家,把他家的梯子借来,姥姥带你一起爬上去……你遐想着,渐渐地,趴在姥姥的膝盖上入梦了。
月光如水,洗白了湖边摇曳的芦苇。
好想和你一起再登上北极庙。还记得那高高的石阶中间的长石条吗?还记得石条上那被孩子们的屁股生生磨出的两道光滑的凹槽吗?我想,在这月光普照的夜晚,若能再像孩时一样,顽皮地打一次滑梯,该是多么地惬意呀。
哦,对了,你还记得北极庙斑驳的墙下,那一眼“井”字形的“感应井泉”吗?老济南都知道,它是大明湖北岸唯一的“甜水”泉。那天,你站在感应井泉边,说要试一下手气,看是否真的能得到心灵上的感应。只见你屏住呼吸,瞄了一下,一仰身将手中的硬币“嗖”地投过去,没想到竟然投中了,就见泉水从池中喷涌而出,周围游客为你欢呼,我看到了你脸上的笑靥如花。其实你是知道的,那不过是一种游戏,你只不过是想通过这种游戏来感应一种温润的心情。
……
今夜,月随花影动。
今夜,心跟月光移。
今夜,你来与不来,我都在这里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