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作者:邓瑛 (德国)
本期诗评:今音 (中国)
本期书写:刘新华(中国)
本期英译:魏红霞(中国)
本期题图:梦如诗(中国)
本期主编:火凤凰(海外)


(中文—英译)
玫瑰/文Ying deng-Klein
邓瑛 德国(樱子毛毛)
Roses
By Ying Deng (Klein)
Tr. Beatrice
玫瑰玫瑰
玫瑰花的情意,
在四季轮回中
从无凋零。
Roses, roses
The tender regards of roses,
In the samsara of the four seasons
Never wither.
从接过
那一朵开始,
心中就
长留此芬芳,
你的手
可还记得
它的芳香?
From the outset
She receives the flower,
Deep in her heart
Remains its fragrance forever;
Your hands
Can still remember clear
Its aroma?
多少负累,
都在捧读
此情中烟消云散,
衣带渐宽,
花颜迟暮,
又有多少悔?
With too many burdens,
She reads it in admiration
Which are lost in a cloud;
Her dress becomes loose gradually;
She’s fair as a flower, now past her prime;
Yet how many regrets are left?
女子的钟情,
不是遇见你
就定了音,
是一路走来
从没忘记你
赠予的美。
A woman’s affections,
Are not set on you
Since encounter;
But along the way
She never forgets
The beauty you’ve endowed.
今音诗评:
《玫瑰》这首诗的创作个性在于第一段第四行的“从无凋零”。它作为这首诗歌的魂,首先是表达了一个目标与追求确立之后的运作,基点在该段的第三行“四季轮回中”。当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因此在第二段的切入是以介词“从”开始的。按照认识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的是自然与顺应。自然是指该段的第一行和第二行“从接过/那一朵开始,”而顺应是指第三段第一行和第二行“多少负累?都在捧读”。无论是自然还是顺应,这一些都是玫瑰的习性与象征。比如耐寒,比如代表热情与真爱,再比如侠义之韵。甚至它还有108种解释义。这是题外话,但就从这一首诗歌而言,它的柔软度主要表现在第四段。在处理上和以上几段形成的起伏感和“玫瑰”的本身,则形成的是互补状,比如互补表与里的一致;互补诗歌在四段之间的转势所遇到的缺憾。比如第三段第一行的“负累”,用的是第四段第一行“钟情”来予以平衡。由此来稳定诗歌框架的做法,其实也起到了“玫瑰”不畏风吹草动影响的作用等。欣赏。

Ying deng_Klein邓瑛:笔名和曾用名,毛毛、樱子。资深文化名人,著名社会活动家。现为香港诗人联盟理事.香港国际名师名家名人联合会荣誉副主席,国际联合报社执行总编,世界诗歌联合总会常务主席、作协会员、欧洲华文诗会会员,国际田园诗会顾问、栖心晓筑文学社荣誉社长、凤凰诗社欧洲总社会员等。长期从事文化艺术领域和驻外机构工作。为人谦和,文字优美,其作品和人品皆深受大家喜爱!现居德国.

点评者
今音(笔名),王荣根,诗人,小说家,实名编剧,评论家。曾获《上海文学》奖项。中国长航作协理事,上海浦东新区作协理事,浦东作协文学理论批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浦东诗廊》杂志编委。浦东《石笋文学》杂志副主编。《今音中外诗评选》主编。著有长篇小说十三部,签约影视多部。现居住上海。
以下是刘新华的书写




译者简介:魏红霞(1971年8月— ),女,1995年毕业,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学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文学硕士,南京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访问学者,安徽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酷爱诗歌和翻译,发表关于翻译的文章四篇,1999年曾在《英语沙龙》上发表双语诗歌《写在毕业纪念册上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