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天里沉醉
徐友梁
因高压线路检修,办公楼停电一天。
平时走进办公室,便是习惯性地打开电脑,上网浏览各种信息,今天却只能对着黑洞洞的显示器屏幕发呆。忽然,窗台上的三盆小植物,犹如一群富有活力的小精灵,一下子跃入我的眼帘。
瞧这盆云竹,柔韧细长的干上,均匀地衍生出那么多枝叶,层层叠叠,像一把把翡翠的小扇子,又像一团团碧绿的云彩。才几天的时间呀,一根“光杆司令”从底部拔地而起,一直窜了近80公分!当它触到窗玻璃时,这才回过头来,居高临下,回眸俯视着它的哥哥、姐姐们。看那摇头晃脑、盛气凌人的样子,指不定心里有多美呢!
云竹两旁是芦荟和滴水观音。它们是那么生机勃勃、惹人喜爱。记得去年我只在盆里栽了一棵芦荟,现在满盆里都是芦荟,挨挨挤挤地簇拥着、依偎着。但就在这小小的缝隙里,居然钻出一株三叶草,它的枝蔓沿盆沿小心翼翼地游走着,轻轻地搭在一条细长的芦荟叶上。那些开过小黄花的细枝上,现在已垂下了许多狭长的豆荚。看来,它真的要在我这里安家落户了。
这三盆小植物,再普通不过,都是我亲手栽植的。当初被人丢弃、濒临枯萎的小苗苗,现在竟然长得如此茁壮。因了它们的存在,办公室里的气息清爽了几分;因了它们的翠绿,单调枯燥的工作平添了许多乐趣;因了它们的繁茂,心情不由得朗润了起来。
走出办公室,柔和的风拂面而来。柔和的风中,裹挟着泥土的气息和花草的芬芳,还隐隐约约传来布谷鸟的歌声。如丝如缕的柳条,已被“二月春风”剪裁成千万条“绿丝绦”,随风漫舞、婀娜多姿。海棠、紫藤、玉兰、百日红、红叶李的枝头,全都鼓起了一个个小花苞。只要春姑娘一声令下,它们便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冬青和小叶黄杨新添了许多枝叶,绿油油的,充满一片生机。而石楠的新芽是嫩红色的,像少女们羞赧的脸颊。迎春花被淹没在绿色的海洋里,唯有几朵金黄的小喇叭,兀自唱着生命的赞歌。
少年时,草长莺飞的季节,到田野里挖野菜是我的拿手好戏。提着一只篮子,拿着一把小挖子,约上两三个伙伴便出发了。苦菜、荠菜、青青菜、灰灰菜、面条菜、马齿苋……只要能吃的,统统被装到篮子里。在那个菜粮不足的年代,地里的野菜可是饭桌上主要的菜品。将它们择好、洗净了,或凉拌或烹炒或熬粥,不讲究营养价值,只要填饱肚子就行。
麦苗正在返青、拔节,微风拂去了额头的汗珠,小燕子唧唧地从头顶掠过。天色还早,我们常常跑到高高的水渠上去玩,那里有两排高大的柳树,我们便折下枝条做柳笛。于是,或高或低的柳笛曲便唱起来,由田野一直唱到村头,由村头一直唱到袅袅的炊烟里,由炊烟一直唱到一个个或忧或喜的梦里。“那柳笛做短了,声音便急促而清脆,如小鸟‘啾啾’;如果做长了,声音便低沉而悠长,似耕牛‘哞哞’……”年轻的马老师刚教我们初一语文,在我写的这几句话下,重重地画了很多红圈,并在旁边加注:“点睛之笔!”那篇题为《春天的脚步》的作文,得了级部最好成绩——99分!老师那洋洋洒洒、近一页纸的评语,犹如“随风潜入夜”的春雨,“润物细无声”地激励着一颗种子,在一个少年的心中,渐渐苏醒、萌芽、长大……
去办事的途中,要穿过一个宽阔的小广场。不时有年轻人匆匆走过,着装靓丽、步态轻盈,他们是这个多彩季节的一道风景线。广场一角,停放着一辆轮椅,里面蜷缩着一位沧桑慈祥的老人,依然身着肥厚的棉衣。在他的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一只手紧握着老伴的手,另一只手整理着老伴被风吹起的衣角。从他们身边经过时,我分明听到了他们亲切的呢喃、轻轻的笑声。他们是在回味着恋爱时的浪漫故事,还是在交流着新鲜的见闻?
看到这一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暖的春意,仿佛饮下一大杯醇香的美酒——我醉了。

【作者简介】徐友梁,男,山东济南人,小学教师,喜爱文学,其诗歌、散文等先后在《齐鲁晚报》《济南日报》《济南时报》《生活日报》《历城》《华不注》等纸媒刊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