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演义
作者/逯家驹
主播/李秀波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
孟子母亲看到这些,就觉得有些不妥,对儿子说: “咱们还是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去吧,免得你在这里学坏了。”孟子大为不解,反问道:“难道他们哭拜自己逝去的亲人有什么罪过吗?您不是经常教诲我应该有一颗孝敬和同情之心吗?”
孟母语塞。但是还是自作主张把家搬到了另一处——一个集市旁——也就是现在的市场边儿去居住。可是到了那里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鞠躬,挺有礼貌地欢迎客人;一会儿像模像样地招待客人;一会儿又和客人讨价还价,甚至还做杀猪的游戏……表演得像极了!孟母亲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小孩儿居住!于是就严肃地对孟子说:“这怎么行啊?咱们还得搬家啊……”
孟子更加疑惑了:“做个买卖人有什么不妥?你不也天天从市场上往家买东西吗?”
孟母稍微迟疑了一下,说:“别人可以做买卖,但是你不能。”
孟子问道:“难道做买卖就那么丢人吗?”
“丢人倒谈不上,不过我们得先进学堂,好好念书,没有文化知识就不能胜任任何工作。”孟母这样答道。
孟子反驳道:“既然不丢人,我不妨一边读书一边学习做买卖有何不妥?这不就是边学习边实践吗?另外,如果我学得像了,他们雇佣我,我不就可以勤工俭学了?”
听孟子胡诌八咧,孟母气不打一处来。随口说一句:“咱们家现在还没到念不起书的程度,搞啥子勤工俭学啊……”
最后,孟母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了。终于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圣人”了……
但是在孟子看来,自己也有些许遗憾,就是家里家外的事情都不知道怎么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价就是闭门读书……他心里想:两千年以后的教育模式是不是也像他现在这样,念书就是念书,天天坠入题海,习题多多益善,只要能做的题都统统做一遍,免得到考试时觉得生疏,继而答不上而丢分儿……
孟子还想:即便我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我的人生也不圆满。因为在我孩提时母亲扼杀了我的天性,使我没有更深层次地接触到平民百姓的衣食住行,纵令到了成年甚至晚年也没有真实地了解对逝去的亲人的祭拜礼仪,更不懂得怎样做生意。
孟子更大的困惑则是,他做了个梦,梦见两千年后的莘莘学子逃课居然司空见惯,成了家常便饭!学校黔驴技穷居然想出一个指纹打卡考勤大学生的下三烂办法……身体是留住了,可是能留住心吗?一个好老师,别说是逃课,就下课时间到了,学生们都不愿意离开老师……
孟子临终时对家人说,假如有来世,他一定会谁的话也不听,就找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做!只有发现自己的天赋或特长,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潜质,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孟子最大的担心就是,将来能不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不愿意涉猎那么高深的知识却“寒窗苦读”了十几年,到头来好不容易应聘了一份工作竟然还与自己的特长、天赋无关……根本就不是梦寐以求和打心眼里喜欢的工作……
孟子在心里哀叹:这种教育模式,是对人类特长资源的极大浪费呀――学校将学生都制造成一个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特长的标准件,对社会的多元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孟子最后的一句话是:“我要是能够成为一个生意人的话,我一定会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成为业界精英!还有,我也绝不会只活到八十四……”

作者简介:逯家驹。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著有纪实文学《净月潭边》。东北三省一区首届知青文化艺术节节目汇演主持人指导。CCTV中国红色好声音家驹正音诵读大赛评委会主席,都市头条“长春头条”认证编辑、“儒商家驹诵读正音之声”执行团长。

主播简介:李秀波,微信名宁静致远。黑龙江大庆人。林甸“梦之声”诵读与创作协会会员。医务工作者,热爱生活,喜欢读书,朗诵,旅游,热爱运动。但愿我的声音能走进你的心里,给你带来温暖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