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中姓氏
◇南瓜
陇中,是一片孕育了灿烂历史文化的土地。在这片浑厚古老的土地上,很早以前,我们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由三皇五帝等中华先祖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它在延续和转变的背后,凝聚着血脉传承、历史积淀、民族融合的意义。
这里,先来说说“姓”和“氏”。在古代,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落名称而来,象征着血缘关系;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追加的称号而来,象征着人的身份地位。这种区分就显现出古时候姓氏的一个意义。《通志·氏族略》记载,“氏别贵贱,姓别婚姻”。
到了秦汉以后,经过几次大的社会动荡,宗法制度崩溃,等级制度被破坏,男子也开始以氏为姓,姓、氏从此开始合二为一,现代意义的姓氏产生了。
那么经过几千年的繁衍,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姓氏在陇中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陇中有多少个姓氏?不同的姓氏人口状况又是怎样的呢?陇中有哪些复姓呢?
据《百家姓》记载,当时全国的姓氏大概在500个左右。如今,在不足300万人口的陇中地区,姓氏多达1000多个,是当时全国的两倍。
从目前我国的姓氏排序看,李、王、张、刘、陈、杨、黄、周分别排在前8位。而在陇中,王、张、李、杨、陈、刘、马、赵则分居前8位。从排序来看,李、王、张是全国的3大姓,人口众多,陇中亦然。不同的是,位列全国第一,有9000多万人口的李姓,在陇中却排到了第三的位次,王姓位列第一。
从陇中3大姓人口情况看,王姓273000多人,张姓272000多人,李姓229000多人。
根据人口多少来区分,人口在10000人以上的姓氏占到了60个,5000以上的有37个, 1000以上的有107个, 100以上的有145个,100以下的有近600个。
陇中地区,单姓占到了绝大多数,复姓相对较少。
复姓指的是两个字以上的姓。我国现存的复姓有80多个。而在陇中,复姓还不到10个。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复姓人口350多人。具体为:欧阳318人 ,东方11人,尉迟8人,南宫4人 ,上官3人,司马3人,呼延2人,皇甫1人,令狐1人。
陇中复姓人口所占比例较小,大概每10000人口中,只有1人是复姓。在陇中,人口在300多人的欧阳,属于定西复姓中的大姓,东方有11人,其它复姓人口不足10人。
在众多的“姓”中,除了一些常见姓之外,陇中还有许多人们以前很少听闻的姓,比如下面的这些姓:仙、别、斗、布、山、爨、九、甲等姓,其中,仙姓240人,别姓40人,斗姓24人,布姓20人,山姓18人,爨姓6人,九姓5人,甲姓只有1人。同常见姓比较,这些姓就显得十分少见。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每个姓氏背后都蕴含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姓氏,了解我们的 “根”之所在。
如同一条线,姓氏反映的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走向;如同一面镜子,姓氏折射着古往今来的变迁兴替。
中华民族姓氏文化历经五千年延续和发展,可以说是以一种血缘文化在记录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循着姓氏这条线,便可以寻到华夏民族的血脉,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2013.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