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 的 变 迁
◆南瓜
在我的生活之中,灯留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小时候,家里点的是一盏小小的油灯。就是在一个小碟子里面倒点清油,再用棉花拧一根细小的捻子,一头浸在油里,点燃搭在碟子边上的另一头来照明。细细的捻子,如同一条小蛇盘伏在碟子里面,吐着它微弱的光芒。晚上,八口之家挤在一个土炕上吃饭,豆粒儿大小的光亮,影影绰绰的,你看不清我,我看不清你。这样的油灯,曾伴随我度过了我的童年。
到后来,用上了煤油灯。然而家里生活窘迫,有时连买一斤煤油的钱也挪腾不出。好不容易买来一斤煤油,也要很节省地用上一、两个月才算没有浪费。上中学了,有时晚上温习功课,点上个把钟头的油灯,到第二天起来,鼻子里尽是黑乎乎的东西。
改革开放初期,我幸运的在乡下一所学校当了一名教师,吃上了“皇粮”。那个时候,开始用上了罩子灯,虽然里面添的也是煤油,但和以前相比已经是进步了许多。我所执教的学校地处四乡交界之地,极为偏远,晚上住校的教师少,大部分时间只有我一个人住在学校,灯,对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那时,晚上如果没有了灯,茫茫山野,黑暗中一座孤岛,那将是怎样一种情景?记得一个夜晚,我点着灯,光亮很快便驱散了我周围的黑暗,而那时室外仍然是一片漆黑。我走出房间,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当我回到宿舍的时候,我的灯灯罩炸碎了。那天,我在黑灯瞎火中度过了记忆中一个十分难熬的夜晚。
1982年,我被调到离家不远的一所学校。那时家乡通了电,我在家乡的学校里开始用上了电灯。从那时起,我和家乡百姓一同告别了使用油灯的历史,先辈们沿用了不知多少年的油灯,终于从我们的视线中隐去了。
后来,我从乡下调到了县城,随着工作的变化,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在城里,我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房。在我的两居室住房里,我腾出一间作书房,并添置了书橱,写字台。另外,我还买了一个崭新的台灯。这台灯只有简单的灯罩,一个小灯泡,说不上时尚,但与我小时候用的油灯相比,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了。
闲暇的时候,在我的五、六平米的小屋,在夜晚,在柔和的灯光下,徜徉于书的殿堂,我感到十分满足。
有时我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物总是打上时代的印记,折射出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文明与进步。从油灯到电灯,灯的变迁,何尝不是如此呢?
2008-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