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给我的感动
原创:散文
作者:道之

这位大爷姓陈,山东梁山人,六十七岁,是山水文园绿化队的队长。
去年秋冬时节,高迪愙装饰设计公司在二十五楼承接一个项目,选的伊派瓷砖,离我们店近,我经常去工地看进展和指导铺贴,算起来前前后后去东园不下十几回。
山水文园东园的绿化做的好,第一次进去正是八宝开花正盛,山楂树满树结果的季节,我确实陶醉叹服。
但那时我只是以为所有这一切都是景观设计师所为。 昨天我才知道所有这一切的美景常在是像陈师傅这样的园艺工人劳动的成果。
我去时遇见业主的机会少,但经常见到保洁和绿化工人,这期间就遇到过他几次。
但我万万没想到一个绿化工人,还有这个绝活,自己组装出一把板胡。
前日黄昏,一河之隔,看不真切,以为是二胡,但我过去听的二胡音调多凄凉,这个很高亢欢快。
他告诉我豫剧的演奏就是板胡不是二胡,他纠正了我这么多年的误解。
陈师傅昨日就来到我每天下班喜欢坐在这儿阅读沉思的地方。

远远的我就听到他跟着演奏豫剧《朝阳沟》的选段。我依旧来到我每天呆的地方,走近他,才看清他拉的不是二胡,我过去看我们音乐杨老师拉的二胡很精致,他这个虽然跟二胡大体的样子很像,也是两根弦,但很粗糙,从这样粗糙的板胡中流淌出如此悠扬的声音真是不简单。
我生平第一次见到这样一把粗励如老农的板胡。大家都夸他拉的好听。
趁他歇息的功夫,我便跟他闲聊,身边还有几位他的粉丝,他只是这两天才来到这里拉,原来在其它地方。
一个熟悉他的退休军人说,退休军人昨日也是听到他的板胡声溜达到这里,他老婆吵着要回去,他让他老婆先走,他依旧留下来听。
陈师傅,他的衣着装束,笑貌举止很像我父亲,面对他聊天我就想起父亲生前的样子。
面庞瘦而黝黑,却很有精气神,笑起来很和善。
我像一位记者似的采访他,发现他的戏曲知识很丰富,他知道一些戏曲名家的故事,知道一些名段的作曲家是谁。 知道各种乐器的区别,并且区别所带来的结果。他给我们讲解的非常清楚。
他现在是山水文园东园小区绿化工人队的队长,他不用干活,月薪2600元,陈师傅似乎对这儿的工作很满足。
他衣着朴素,应该是绿化工人穿的工服。他说他过去一直在农村,十年前来到山水文园当绿化工人是第一次出门打工,他说村里的都出来了,他在家里呆的没意思,就出来了。 他说他年轻时是农村文艺宣传队的,那时他就会拉二胡,拉板胡是最近四年的事,板胡是跟豫剧有关,我一向觉得豫剧接地气,那就是普通老百姓唱的戏,是普通百姓喜怒哀乐借以抒发情感的依托。
尽管我饥肠辘辘,我还是舍不得走,他拉我录,一首接一首,一直到九点,我向他道了谢,天色很暗了,我看看周庄家园的万家灯火,看看幽暗的河水,看看已经看不清颜色的河边的薰衣草和坡上的一片黑心菊,夜晚如此美好。
陈师傅不知疲劳,我太饿了,向他及他的粉丝们告辞了。
那是我遇到他的最后一回,以后,夏天,河边青草茂盛,黑心菊开的灿烂,千屈菜紫的优雅,却再也没有听到那把板胡拉出的豫剧声,不知他是不是因为年岁已高回老家了。

作者简介:周道芝,笔名:道之,网络昵称:道之轶事,爱好:阅读经典,看老电影,旅游,写作(体裁很杂,诗,散文,杂文,小说,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