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淼之龙

按语: 长秋山古名岢幕山,亦称总岗山。因位处岷江之西,习惯上归属邛崃山脉。东西绵亘三百里,横贯邛崃、蒲江,丹棱、洪雅、新津、彭山、东坡、名山、雨城等川西九县市,是岷江流域和青衣江流域的分水岭。
长秋山过蒲江境西南和南部边缘,崇峰峻岭,盘折蜿蜒。鞍子山与官帽山比邻,是长秋山的主要山峰。鞍子山处蒲江与东坡区两界,海拔高937米,比官帽山高91米,是东坡区最高处;雄居于“南觑三苏故里,北瞰文靖了翁”之地。
鞍子山是吾幼时牧牛戏耍之所。余爱诗歌,遂以此山命名一“头条”。今谨以家学老师赐墨题写的《鞍子山头条》纪老师佳作《长秋山吟》。

长秋山吟
文/杨家学
巍巍长秋,古称岢幕,脉属总岗,峰岭嶂峦。西起青衣江山谷地,东止五津镇宝资山。宛若茫海长堤,横亘百里平川。浓荫密布,深谷漫掩,葱葱绿绮,袅袅炊烟。登临绝顶,纵览三州九县人丰物阜;放眼寥廓,俯视四方八面水碧天蓝。西望贡嘎,北眺龙门,南赏峨眉,东瞰龙泉。远山莽莽,近水绵绵。诸峰竞秀,月南山鹤立鸡群;道法远播,太清观名恭西川。日映红霞,山岚更添秀色;月洒银辉,藤萝倍增妖艳。深山古寺,时传晨钟暮鼓;摩崖造像,笑看春花秋蝉。背包打伞,信众朝圣地;扶犁荷锄,山民乐田园。天造地设,山景胜似仙境;鬼斧神工,天賜绝佳画卷。
改革开放,山乡巨变。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粮油畜果茶协调发展。刀耕火种,已成历史;肩挑背磨,而今谁见?快步同走小康路,携手共建米粮川。微水治旱,千口池塘建山顶,如繁星点点,拱月映天;盘山筑路,曲径通幽绕村社,似银带飘飘,通户达院。小楼幢幢,撒布在万绿丛中;摩托突突,穿行于溪谷沟坎。腰里别手机,屋里摆家电。信息畅通,足不出户知天下;科技致富,点击鼠标挣现钱。坡上坡下绿色银行,山前山后稻谷香甜。一幅七彩画图,千秋锦华家园。
江总书记驱车赏风物,回副总理登山发感言。党和政府精心巧绘蓝图美景,人与深山相生共长和谐发展。嗟夫!大千世界,江河湖海,高山峡谷,森林平原。苍穹罩五洲,生灵倚自然。遥问天边五彩路,美哉地上长秋山!
(2008年5月)

杨家学: 1951年生,蒲江县人。70年代四川大学毕业,毕业后在四川师范大学从教。先后任蒲江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党校校长。2003年至2019年任蒲江县作家协会副主席,2011年出版个人专集《碧潭流韵》,参与《蒲江县志》《蒲江民俗志》《蒲江掌故》《蒲江历代诗钞》《蒲江英烈故事选》《蒲江文史》的编纂、审稿工作。蒲江县政协书画院研究员、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协第五届理事。蒲江县书画家协会一至四届主席。
淼之龙:1964年生。眉山市东坡区人,现在居成都。蒲江县作家协会、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