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读《今日简史》之人类文明的思考
文/铭滟(山东聊城品书会)
《今日简史》的第二部分探讨的是遇到的政治挑战,说过社群,今天关注人类的文明。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把这一章的题目命名:文明:世界的大同
今天读到一条新闻,来源2019-07-08 人民日报,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日前警告英国,欧盟新领导层不会改变路线,不会在与伦敦达成的“脱欧”协议上作出让步。英国原计划在今年3月29日“脱欧”,但因“脱欧”协议未能获得英国议会批准,“脱欧”日期被推迟至今年10月31日,同时,“无协议脱欧”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英国“脱欧”僵局难破,是因为分歧依旧,分歧其中之一就是文明的差异化。很有意思,本来“在线”的世界已经是地球村了,可是“文明冲突论”又回到了大众的视野里,许多的评论家政治人物和一般的大众认为:像叙利亚内战、伊斯兰国的崛起、英国脱欧、欧盟不稳,都是因为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发生冲突所致。
关于文明,《易传·乾·文言》中有一句:“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意思是:“天下文明者,阳气在田,始生万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铭滟也百度了文明的定义,文明有三层意思。一是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经济文化的地区;二是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这一章节,分析了“文明冲突论”,很有意思的是作者拿出了黑星星和大猩猩的区别进行分析,你是一只黑猩猩还是一只大猩猩呢?这并非取决于信念,而是取决于基因,你只要基因不同,表现出来的社会行为就会不同,但是人类文明发展是这样子的吗?
尚未生效的《欧盟宪法》他在前言中指出,其灵感来自欧洲的文化,宗教和人文传承,这些传承逐渐发展,成为各种共通的价值:人类不可侵犯,且不可剥夺的权利,民主、平等、自由及法治,这很容易就让人以为欧洲文明的定义,来自人权、民主、平等、自由等价值观。真是这样子的吗?如果说欧洲文明在过去的25个世纪就是民主、就是人权,那么又怎样解释斯巴达和恺撒、十字军和西班牙征服者、宗教裁判所和奴隶贸易呢?所以说所有的文明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
人类是常常拒绝承认这些变化,尤其是涉及核心政治,或是宗教价值的时候,我们总是坚称自己的价值观是古代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文明冲突论的政治影响十分的深远,虽然人类有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国家认可,但只要讲的是实际议题,比如说是如何建立国家,打造经济体,新建医院或者是制造炸弹,就是说,几乎所有人都属于同一个文明阶段,分歧当然还会存在的,这也不过是内部的分歧。
这一章读来,总觉得很难提炼出来作者含蓄的表达,分析了“文明冲突论”之后,正见是什么呢?怎么才算是世界的大同呢?
铭滟想冒昧的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
文明是历史、环境、文化的沉淀,每个地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文明,有个性,也有共性,可以在世界发展中,对于全球话题可以保持对话、交流与合作。没有谁的文明绝对的更优良,不要总是想覆盖别的国家或民族的文明,尊重每一个独特魅力的文明才是文明行为。
不可忽略的现实是:即使是同一个国家,不同地方的独特文明都面临着同化和抹杀的问题。畅想一下只有一种文明形式的世界,是不是很可怕?那是独裁的世界,那样的社会是苍白的,那样的文明是低级的。
尊重每一种文明的存在,欣赏每一种文明的独特,百花齐放,交映成辉,可以边欣赏,边学习,边交流,这个世界需要不同的文明相互滋养,才能保持着灵动的发展进程。
铭滟眼里的世界的大同,是在健康上有共识,在体育上有同乐,在和平上有共信……还有在经济发展的追求上有同步,关于采取什么模式就是因国而异,世界的大同就在于和而不同。
未来,是未知的,这很符合大道,不确定性带给人类探讨的话题,让我们且思考且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