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窗闲语
张 军

生命是短暂的旅程,文字是久远的记忆,思想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在世间,有谁,熬得过岁月呢?
清晨,阳光洒落的地方,泛射出柔柔的光泽。远山,在轻薄的雾里朦朦胧胧若现若隐,似少女般羞涩,迟迟不肯露出清丽的容颜。窗外,老树上的灰鹊儿,扑棱着翅膀,你一声我一语,叽叽喳喳的叫,似正开一场枝头晨会,商议着一天的行程。
新的一天,开始了。
每一天总有人走,每一天总有人来。走的人无须遗憾,缘因惯见了世间的离合欢愁;来的人也不必欢喜,因为时光里有不可知的坎坷悲凉。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的窗,对着那片山,山如风鸟,昂首向南,舒展双翼,作势欲飞,亿万年来,矗立于此,静默不言。直到八十八年前的十一月十九号(1931,11,19),一声轰然巨响打破了这份宁静,“济南号”邮机经飞此地,大雾弥漫,难辨航向,不幸失事,三人遇难。那一天,巨星殒落,那一刻,天地失色……
“我将于茫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诗人穷其一生,一直苦苦找寻着这样一个理想中的伴侣。秀外慧中的张幼仪,父母之命的旧式婚姻,当然不是诗人的最佳选择;开朗大方的陆小曼,初始热烈如火的情感,经不住时间的煮煎,价值观的不同,造成两个人渐行渐远;才艺双绝的林徽因,符合诗人心目中的形象,奈何有缘无分,苦追不得,两个人如同平行的轨道,看似相近却永无交集。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 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记,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与林徽因,世人评论颇多,对其情感自褒贬不一。在这里且不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诗人,我想,两人之间肯定有一种情愫存在,那种相爱而不能携手的痛苦和无奈,促使这份情感具有了一种超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升华到不用相伴不用携手,远远相视亦心心相印的地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相濡以沫何如相忘于江湖。距离产生美,有些人有些事适合远远的彼此相望,一旦相互融合,也许结果并不若想像中美好。多年以后,林徽因与子女谈及往事,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情绪,想像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相恋容易相守难,世间又哪里会有,诗人心中的完美伴侣呢?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记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遇到你”。
“唯爱而生,为爱而死” ,正是诗人一生的真实写照。八十八年前的那一天,诗人为了如约参加林徽因的专题演讲会,搭乘“济南号”邮机赶赴北平,不知是不是一种巧合,这架命名为“济南号”的飞机,恰在济南的上空撞山失事?“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个洁净地。看天 听鸟。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是否,诗人厌倦了与小曼无休止的争吵?是否,诗人早已选好了这一处洁净的所在?是否,诗人在梦中寻到了自己理想中的伴侣?这所有的疑问成了一道无解的题,空难,结束了诗人短暂的一生,他的灵魂,永远的留在了异乡的济南,留在了这座不知名的小山中……
前尘似梦,往事如烟,岁月更迭,四季轮转。山,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变的小山,转换了时空。如今,这里己辟为徐志摩纪念公园,长清区政府修葺山路,绿化山体,借名人效应,提升本地形象,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如诗人九泉有知,不知又作何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