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是故乡浓
◆南瓜
烫面油饼
烫面油饼俗称"烂草帽"。烫面油饼烙好了,皮微黄、干脆,闻起来香喷喷,吃到嘴里则十分爽口。我很喜欢吃烫面油饼,隔三差五总要来上一顿。烙好烫面油饼后,炒一盘醋溜洋芋丝,再烧一砂锅西红柿鸡蛋汤,这也就很满福了。 烫面油饼好吃,但现在大多数人家,一是怕麻烦,二是说实在话也未必会烙。
不瞒你说,我是会烙烫面油饼的。烙烫面油饼关键是和面,和面需用刚烧开的水,温水和面烙出来就显得柔,口感不好。面和好后要擀匀擀薄,饼面浇上胡麻油,抹匀称,再撒上干面、椒盐和葱花,卷起来成圆筒状,再曲成圆坨状,用手掌压一压,擀薄,就可以放进平底锅里烙了。
烙的过程也不可马虎草率,用大火烧锅,待锅温度升高后倒入些许胡麻油,抓住两个锅耳,微微倾斜转动,使油均匀分布锅底,然后把擀好的面饼放入锅中,轻轻转动,使其与锅面充分接触,以求烙出锅巴,待锅巴丰富后,翻过去再烙另一面,此时要把火压小一点,以免烙焦。烙起锅巴后再一翻,烙好后用铲锅轻轻抖一抖,抖乱后盛入盘子中,下一步就可以开吃了。
烙好吃的烫面油饼并不难,按我说的实践几次,肯定就能做。如果烙上三次还不会,我想我也就没办法了。 以前在乡下学校教书,学校没有食堂,老师们都是"自炊"。我那几样家常吃喝的小手艺就是在那时候练出来的。
血馍馍
定西人普遍喜欢吃血馍馍,这是不争的事实。去饭馆用餐,菜谱上就有这道美食,食客朋友也是常点常吃。其实,血馍馍不过是一样十分普通的农家食物,逢年过节,百姓人家都做血馍馍吃。
其实,血馍馍也是炒摊饼的一种,其原料是血面。每年进入十一腊月,定西农村老百姓就会杀猪,准备过年。杀猪时,将新鲜猪血接在盆子里,加入甜荞面,搅拌和匀,搓碎搓细后,放在案板上凉干盛好。待到要吃时,再用勺子挖取些许,在面盆中加水搅动和勻,和成稀糊状,摊成摊饼,搁在切菜板上凉一凉,待到凉了以后,切成宽窄适中的条条备用。
血馍馍做得好吃不好吃,"炒"这一环节尤其重要。炒时,锅内放入大油,切几茎鲜韭菜,翻动至充分热匀,调入盐面、花椒粉即可。
吃血馍馍时,将热好的血馍馍盛入瓷盘中,事先还需捣一小钵蒜泥,边拌边吃。
真正的好血面摊出的血馍馍呈酱红色,热好后紫黑发亮,其香无比。比起有的饭店里买的血馍馍来,色香味真不知要好了多少!
韭黄炒腊肉
韭黄炒腊肉绝对能算得上一道不俗的菜肴,以前我爱吃这菜,相信喜欢这口的也绝非我一人。 选煮好的陇西腊肉,最好选肥中有瘦,瘦中带肥的,吃起来不腻不柴,口感就好。
把腊肉在切菜板上切成寸长细条,再把洗净的韭黄切段。 炒腊肉时,锅内温度适中,翻炒使肉条均匀受热,然后放韭黄入锅,翻炒中调点花椒面,生姜面即可,无需再加盐面,加盐则忒咸。炒好后出锅,入瓷盘中,此时,色香味俱佳的韭黄炒腊肉就等你享用了。 韭黄炒腊肉用烫面饼子卷着吃更有滋味。吃法是,拿一张饼子,夹两筷子菜,卷成筒状。拿在手中,左一口,右一口,中间再一口。 吃韭黄炒腊肉,最好烧一砂锅小米汤,吃完了,再来上一碗,感觉就更美当了。
芽面烫儿
芽面烫儿是沾沾的、甜甜的一种饼儿。
以前家里穷,好吃的东西少之又少,那时,感觉芽面烫儿也是心仪中的一种美食。
记得大集体那些年代,生产队里把麦子运到场里垛起来,垛成麦积山那样的麦垛子。我的印象中,那些年月雨水广,到七、八月份,老天爷淅淅沥沥,可以连着下上好几天雨,下得人心慌慌的,老农们常常会用手遮在额头上,焦心地望望远处,这雨啥时能停住呢? 雨水多的时候,生产队场里麦垛上的麦子就会发芽。发了芽的麦子,在打碾时要拣出来,专门用连枷去打。打完后扬一扬,去掉麦衣,再用簸箕簸净,晒干后,每户多少不等可以分得一点。我们家软食口多,分得的芽麦也就那么几斤。拿到家里,母亲会再簸一簸,然后在石磨上磨成面,芽麦面就是做芽面烫儿的原料。
母亲是会做芽面烫儿的,那时候,我还小,没观察过,母亲是如何做出来的,至今我是一无所知。做好的,我记得吃过好几回。
烙好的芽面烫儿呈酱红色,吃到嘴里甜甜的。但这吃食拿到手里沾乎乎的,沾手得很,比煮得烂熟的猪胖蹄还沾手,因而,我们在吃的时候,母亲总是一人一碗,把芽面烫儿放进碗里,用筷子夹了吃。
母亲做芽面烫儿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此后,我也再沒有吃过芽面烫儿。如今,母亲年逾八旬,垂垂老矣,我这辈子也许再也吃不到母亲做的芽面烫儿了。
2016年3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