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美食》原创/查天生
深圳城中村的美食是一大特色。
这些先前来深圳打拼的人们在老家背井离乡之后,放下锄头镰刀 ,从摆卖地摊,臭豆腐,羊肉串,炒饭炒面开始,一步步经过实践,改头换面,粉墨登场了。门面,铺子,夜市,成就了这些所谓的大厨们。其实,这些人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后天自发努力,从散兵游勇地摊到礼艺具佳的正规餐厅,他们经历了常人难解的酸楚。这些还带着泥巴味道大厨们,渐渐走上正轨,将山寨变成潮流。一如福建云霄假烟引领了正规烟草的方向一样,可谓五彩斑斓百花齐放。漂泊异乡大多都是在家乡混不下去待不下去或者有前科的融入不了社会,并不安逸现状的三教九流之辈,一如英国将犯人流放到澳大利亚一样,最后在他乡土地上辛勤劳作,在澳洲的土地璀璨夺目,大放异彩。他们能将锅碗瓢盆酱醋茶敲打出美食的肖邦夜曲,能让酸甜苦辣咸变成味蕾上彩虹般的红黄蓝绿紫。这番功夫将香江夜话成许多美食传奇。多年后,来自家乡的青春少年变成了中年满脸肥肉满肚肥油的老总,那些黄花少女变成浑身名牌的丰腴徐娘。这些挥舞镰刀与锄头的人们展现深圳建设者们身上闪光的灵魂,即使青春去远。如今走在东门美食街看琳琅满目的美食,我们不由心动,原来所有大酒店里的饕餮盛宴,居然还比不上一晚热腾腾的酸辣粉 麻辣烫。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谁都将这些简单的食品当成了满汉全席,而多年以后,香味依旧淳香。这些深圳的人间美食,同样出自人们那双灵巧的手,那双曾经劈柴喂马的手。这双手伟大得不言而喻。这些美食夹杂了南来北往江湖浪人的需要,并不想越来越接近家乡某一地的特色。我们依然看到东北酱骨架,梅州扣肉,重庆火锅,湖南香干,江西杨梅酒,西安肉夹馍,阳澄湖大闸蟹,湖北热干面,广西桂林米粉,云南过桥米线,蒙古烤全羊,新疆羊肉串。。如今这些家乡的美味越来越多,在深圳遍地开花,只是这些味道并不纯正,也无醇香,但令在外漂泊的人们满足了丝丝乡愁。家乡的美食翻山越岭到香江,长途跋涉变味,可以理解。根本原因是家乡的顶级大厨在家乡都可以发财,为什么要漂泊他乡闯荡?所以基本不出来。深圳的美食只满足思乡的人们,真正品尝还是回到家乡。水木年华的歌谣:《在他乡》
我多想回到家乡,再回到她的身旁
看她的温柔善良,来抚慰我的心伤
就让我回到家乡,再回到她的身旁
让她的温柔善良,来抚慰我的心伤
那年你踏上暮色他乡,你以为那里有你的理想
你看着周围陌生目光,清晨醒来却没人在身旁
人静的雨夜想起了她,她的挽留还萦绕耳旁
想起离别她带泪的脸庞,你忍不住地哭出声响。。
原来水木年华唱的她是家乡美味。。。【附】 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深圳美食的文章,因为燕窝鲍鱼龙虾海螺烤猪烧鹅都代替不了深圳。深圳的美食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深圳本地人占比1%外地人占99%。
作家简介:查天生,笔名天生,重庆开州人,旅居深圳。今日头条签约作家。在今日头条、 天天快报、 都市头条 、人民日报、 上海快讯、 香港大公报 、郑州头条等多网平台发表作品。
个人微信号18038198666 无须点赞,关注就好,给灵魂一个栖息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