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孔乙己的辛酸人生
原创:随笔
作者:道之
一个朋友说到他的具体的人生经历总结感慨道:“现实生活远比小说精彩。”
这是我若干年前就意识到叹息到的。是啊,现实生活远比小说电影里的精彩,无需虚构,不需彩排,无需导演,赤裸裸的直播展现着丑恶凶残的行为或进入着美善崇高的境界。
我们或许是主角,或许是配角,或许是围观示众的局外人,或许是匆匆一瞥事件的过客,身份决定着我们的喜怒哀乐的有无或者程度。
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谁决定?
小说中的主人公的样子由写小说的决定,小说家天马行空的塑造,是根据现实中的原型综合提取再创造出典型个性。
电影里的人物是编剧和导演及演员根据原著再根据当今现实需要塑造貌似真实的,我称为“伪真实”的形象。
从小说戏剧电影里见识的喜剧和悲剧,无论多么优秀的作家,剧作家,导演能还原生活的百分之八十就非常了不起。

我今天不是来讲理论的,我今天要说到这样一类人,他形同乞丐却还是一个阅读者,也就是说是知识的寻求者,我曾写过一篇《书籍是苦难者的救赎》写的是一个因车祸事故而导致父母双亡的残疾人,但我今天要说的不是残疾人的故事,是正常意识的人却有着不正常的生活方式的男人,我想是现代孔乙己吧?而现代孔乙己是穿长衫顾及知识分子脸面的读书人。
而我眼见的这位拎着的是那种装五公斤米袋子的破旧塑料袋和超市购物用的透明塑料袋,这两个袋子装的不太饱满,大概里面是他全部的家当。他随身携带,在书架上找书看时就把袋子搁在地上 移动时便拿上,有时候一只手拎袋子,一只手在架子上看书,当他看见书架底层的书,他便蹲下身,脱胶的皮鞋使他的肮脏的脚后跟漏出来,他脚下的皮鞋已经被他凌辱的不成样子,还有衣服,上身的浅水绿色针织衫整个后背污迹斑斑,大概是半月未更换,黑色西裤有几处裤缝开裂,也是油污的颜色不正,左裤脚卷起两层,右裤脚耷拉着盖住皮鞋拖擦地面,油腻的黑发盖住脖子,后面扎一个寸把长的小刷辫,头顶正中心鸡蛋大小的秃顶光溜,油污的仿佛要滴出油来的两鬓头发垂直下来遮掩两颊,使我对他的面部表情看不真切。尽管我想在他各种转身时努力看清他的完整的脸部表情及眼神,乌黑的络腮胡子映衬的他的脸上皮肤白里透红,戴着眼镜,他的面容柔和,如果好好装扮一下,这绝对是一个斯文优雅的艺术家的形象,他应该是城镇的落魄者,从他的气质里看不出乡下人的特征,这副模样绝对是失去家的流浪汉,洗漱大概都只能在图书馆的公共卫生间里,甚至懒的连自己都不收拾。但我更奇怪的是他在翻找书籍时并不颓废,行走时也还能看出他壮健的体魄。
然而他怎么潦倒落魄到不能最基本的收拾好自我的地步呢?
在上个世纪,中国城乡还是一个重男轻女的思想,传递烟火,继承祖业,撑得门户,生男皆大欢喜,生女产妇受冷落歧视。
想当年他的父母生下他来也是喜气洋洋望子成龙的,如果见了他这般模样大概也要羞愧难当了。
图书馆过去大门口我记得立着一块招牌“衣冠不整不准入内”,现在像他这样的衣着肮脏破乱的人进进出出可不止他一人。
天天都能够看见,四十岁左右,还是青壮年时期,这样的不顾形象在大庭广众之下毫无羞耻感的败坏氛围,违逆境愿,他读书又为了什么呢?滋养精神?这副外表模样精神何在?
少年时听到乡下老人见到不成器的人就责骂一句:“这样的人怎么能行走在世上?!”。
人自甘堕落,与他人何干?不要脸面,偏以破乱示众难道仅仅因为穷的连干净整洁的衣服都穿不起吗?看他脸相不是蒙昧无知,应该是受过一定的高等教育,貌不恶丑,何以连最基本的形象都不顾及呢?
真让人匪夷所思。
2019.8.8

作者简介:周道芝,笔名:道之,网络昵称:道之轶事,爱好:阅读经典,看老电影,旅游,写作(体裁很杂,诗,散文,杂文,小说,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