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作者:闫龙 (中国)
本期题图:梦如诗(中国)
本期总编:火凤凰(海外)


乞巧节——情人节
文/闫龙
如果不是又快到“七月七”,我就不会用手机百度“七夕”,也许还要很长时间得知“乞巧节”一说,最起码也得一年之后了,这对我来说,将是一件十分悲哀的事情。
幸好手机帮了忙,让我知道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每年的七月七日夜晚,人们或花前幽径或庭院楼台,或坐或站,皆习惯抬头遥望、天上牛郎和织女跨上鹊桥激情相会的动人一幕。据传,织女生于仙界,是个美丽聪颖、心灵手巧的小仙女;这让生于凡间的女子,自从知道了这个传说,便在这天晚上默默地向她乞求智慧和各种巧艺,为了表达虔诚和真挚,很多少女还闭上眼睛,乞求上苍能让自己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做出来的工艺品亦能样式新颖、美妙精巧、诱人喜欢,这就是古代“乞巧节”的由来。
据书中记载,宋元时期,七夕节到来之时,人们把“乞巧”一事搞的相当隆重,在京城,还特设了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之为“乞巧市”。在那里,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乞巧市上简直就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到了七夕那天,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几乎到了车马难行的地步,观其风情,一点也不亚于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
后来不知不觉间,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慢慢地融入到乞巧节里,民间淳朴的姑娘们也大都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之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它们一年一度的精彩相会,并祈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一样聪慧灵秀,同时祈祷自己,未来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姻缘,久而久之,乞巧节就慢慢地过渡到七夕节。
至于今天的中国情人节是什么时候开始从“七夕节”演变而来?经查历史资料乃知,2008年的时候,有媒体开始把七夕节比作情人节,并且铺天盖地的不断宣传,再加上商家的大肆炒作或促销商品,七夕乃正式以“中国情人节”的头衔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且一直沿用至今。我相信,这个温馨浪漫令年轻人无比神往的美丽节日,在我们伟大的中国一定会永远延续下去,就像其他重要节日一样根深蒂固、恒久绵长!

简介:闫龙。笔名(微信号):水城飞龙。山东冠县人。现居聊城。平日喜欢听音乐、散步、慢跑等活动,但更喜欢诗歌、散文。希望以一颗诚心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文友,并期望通过努力拼搏,让自己的文章能给读者带去一刻欢喜、一丝欣慰,也算我没有白努力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