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七夕
芙蓉

走过了春的旖旎,夏的斑斓,不经意间,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一枚黄叶于眼前悠然飘落,淅淅的雨滴敲打出浅秋的轮廓,剪剪的风儿揭开了七月的盖头,那个古色醇香、爱意情浓的七夕,如一位绝色女子,袅袅娜娜,向我们走来。
七夕,多美好的字眼,一听到她,总让人有说不出的喜欢,心儿会立刻变得柔软。七夕中的七,七月初七,七与吉谐音,七七有双吉美好之意;七夕中的夕,与朝相对,朝阳升起,霞光万丈,有阳刚之美,夕阳西下,落霞满天,有阴柔之美,朝晖夕落,如同花开花落一样的美。
夕阳落下,炊烟升起,夜色如纱,笼盖四野,大地之上,静谧安宁,仰望天空,繁星闪烁。七月初七的夜晚,小小的我倚在大人们身旁,在他们那不停的摇啊摇的蒲扇下,聆听着那个古老而又凄美的神话传说:从云端里飘下来的织女与忠厚老实的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结为夫妇,男耕女织,情深意重,并生育一双儿女,一家人幸福的生活着。可王母娘娘知道后,将织女捉回天上,牛郎腾云驾雾挑着两个儿女去追赶,王母娘娘簪子一挥,划出一道天河,将牛郎阻挡在天河的对岸,从此牛郎织女天各一方,遥遥相望。后来,王母娘娘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初七在天河的鹊桥相会……在大人们的娓娓诉说里,我仰脸望着星空,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仔细辨认着哪是织女星哪是牵牛星,哪是王母娘娘用金簪子划出的那条银光闪闪的天河……
我们古代的先人不仅聪明智慧而且神秘浪漫,留下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这么美丽的神话传说,歌颂着爱情,褒扬着善良,赞美着勤劳,向往着光明,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那种永不衰老的悲悯情怀。
七夕,这个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雅士,展开丰富的联想,写下浪漫的诗行,留下了千古传颂的爱情绝唱。
牛郎织女一年三百六十日的隔河相望,只是为了等待那一天在鹊桥上温情地相见,可是才相见,又分离,那短短一日的相会接踵而来的又是那长长一年的相思等待,于是宋代词人秦观写下了如梦如幻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若是真爱若是真意若是两情久长,岂在那朝朝暮暮!
每年的七夕,月华如水,秋虫躲在花丛里鸣唱,鸣唱声里透着淡淡的凄凉,这时候,就想起了李煜,那个被称为千古词帝的李煜!那个生于七夕又逝于七夕的南唐后主李煜。生在了帝王家,他无法选择,他是一个失败的君王。他工于诗词,却不识干戈,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山河,顷刻间破碎覆亡,亡国之痛,臣虏之辱,日夕含悲饮恨,血泪以作华章。在他四十二岁的那个七夕,他写下了那首千古不朽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正是这首《虞美人》,他被迫饮下“牵机药”,毒发而逝,这首词成了他最后的绝唱。他的灵魂远去飘向了天堂,他的辞章却在人间闪耀着万丈光芒!有人喟叹: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很多个七夕的夜晚,或许是因为思念的缘故,月色朦胧若有若无,那些白天盛放的花儿在这朦胧的月色里,含上了几分迷离与羞涩。这时候,我想起了那个有着羞花之貌的杨玉环,那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当然也牵扯出了李隆基,那个曾经在大唐历史上开创“开元之治”的唐明皇。他还通晓音律,酷爱音乐,与天生丽质、舞姿翩跹的杨玉环共同演练出惊天动地的《霓裳羽衣曲》。“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他们曾在七月七日长生殿上许下的爱的誓言,可当渔阳鼙鼓动地而来,在飘飘摇摇的六军阵前,李隆基万般无奈,没了主张,致使那花容月貌的杨玉环香消玉殒于马嵬坡下的泥土之中,瞬间化作一缕香魂飘向了天的尽头……他们那曾经的海誓山盟化作了一场飘渺般的虚无……
今夕何夕,又一个七夕来临,七夕的夜晚,你或许会带着一份浪漫的心情,坐在老家的门前,遥望天穹上那一颗颗明亮的星辰,你也或许会悄悄跑到葡萄架下,去偷偷聆听牛郎织女的脉脉情话……
七夕,牛郎织女古老的神话传说,一代又一代地传颂着,一代又一代地感动着,被牛郎织女的爱情感动,被老牛的善良感动,也被王母娘娘的亲情感动,这都是因为深深的爱。
七夕,是爱的七夕,是永恒的七夕。
【作者简介】,芙蓉,原名亓丕荣,女,山东济南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始,从事单位宣传工作,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当代小说》、《人民权利报》、《历城文苑》、《华不注》、《历城》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上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