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居小记
郭永顺
我新装修的书房,把客厅和书房之间博古架墙体拆除了,阳台前墙也削去半米,使书房窗明几净,更亮堂了,前门装成画框式的大玻璃推拉门,我坐在写字台前,小院的四季风景尽收眼底。窗对院内一棵亭亭玉立、如塔树冠的海棠树,一到春天繁花似锦,衬托得书房更加雅致了。为此,我给书房起了新名——海棠居,请书法家阴波给题了个书房名,隶体字,端庄遒劲,题款“岁次乙未 大雪初晴”,很有韵味,我装成大镜框,挂在书房正中。还请文友刻了个书房名藏书章,钤在购书、赠书上。
写字台上摆着毛主席和鲁迅先生塑像,慈祥可亲。手边放着写作的参考书:法尔布著的《昆虫记》、《二十四节气知识》、《本草纲目》、《四季观花图鉴》等。宽大的书桌左侧,最显眼的是四摞剪报集锦,随手剪贴,经常翻阅,分美文欣赏、书画欣赏、文史知识、养生知识。四个门类,分门别类入卷,陆续剪裁了逐年的十二属相、二十四节气介绍、故事,剪集了历城名泉介绍、古村落,剪集了诸多花鸟虫鱼知识和咏诗。随时运用,信手拈来,是我写作的宝库。
章丘作家任方桐曾经给我说,书房挂书画和自己作品封面,要用本地书画家作品,这些书画作品认真,比知名书画家速写简笔画作强得多,他的《春华集》、《秋实集》就是如此,信然。我从书房到客厅挂着两组书画,一组是已故老画家赵延君先生画的,他最拿手的《松鹤图》,鹤浴红日,青松虬枝,祝愿健康长寿,署名“八十一叟”,钤“延君书画”印章。两边是唐王书法家胡曾禹写的,四川郭沫若故居的一幅楹联:“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另一组是牛维均先生的“牵牛花图”,题诗:“牵牛花开遍沟崖,不择沃土处处家。朵朵含情藤蔓缀,野趣浓郁胜名花。”钤“牛首象形”印章。两边配着我小学语文老师张玉符,三十多年前为我写的一副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古雅大方。另一边还挂着《时代文学》总编于友法先生的“达摩禅悟图”,题诗:“一世枯荣无异同,百年哀乐又归空。夜阑鸟鹊相争处,竹下真僧在定中。”禅意深焉。
西墙一侧贴墙矗立着五个“顶天立地”的书橱,我的几千册藏书尽在其中,最喜爱的鲁迅全集16卷,米黄色书脊,特别醒目。从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邮购来的8卷《孙犁文集》,盖有椭园形名章,210万字,是我的最爱。珍藏的作家签名本有浩然长篇小说《艳阳天》,有捡漏从洪楼文化市场购得的冯德英、苗得雨的小说和散文集。还有作家刘玉堂、有令峻、侯林、逄金一等人的。我有种坐拥书城的感觉,整个书房弥漫着沁人肺腑的书香,真是“至乐莫如读书”也。
在我书橱显眼的地方,放着各种小摆件,如泉城文学奖、齐鲁晚报荣誉通讯员奖牌,仿铜的四门塔模型,收藏的多彩荼叶盒,毛茸茸的小白兔玩具,是我的属相象征。摆着各种彩色石头,其中有南京雨花石、从长岛月牙湾检来的鹅卵石。还摆着一块泰山石,淡绿色,下宽上窄,有一大巴掌高,是华不注山形,来自柳埠跑马岭山下,是我的一个学生从山溪里检来的,我很喜爱,在底牌上我题“石尧之石”四个字,以示我对教学六年的山村的思念。爱石老人沈钧儒说:“吾生尤爱石,谓是取其坚。”诗人白居易在“双石”一诗中写道“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都体现了文化人的审美和情趣,我也深爱这些咏石诗句。
我爱我的海棠居,看着画框的海棠树,如塔树冠,亭亭玉立,一年四季陪伴着我,时不时想象着,如易安词:“昨夜雨疏风骤……却道海裳依旧。”仿佛一丛丛花瓣,从一个个花苞,次第开放,并肥美起来,颜色由最初的深粉红色变成淡粉红,直到泛白,有时就闻见丝丝清香。海棠花一簇一簇,像一群小精灵,顶着露珠,在绿叶衬托下,熙熙攘攘、拥拥挤挤、挤眉弄眼似瞧瞄……此时,我心情格外愉悦,写作的冲动随即而来。我曾写过一首小诗“赏海裳花”:“窗前小院海棠开,又逢友人雅集来。唤得春风多和煦,锦之起处有苍苔。”
【作者简介】郭永顺 ,男,济南市历城区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历城区作家协会顾问。上世纪六十年初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其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华不注》、《大众日报》、《济南日报》、《齐鲁晚报》、《济南时报》、《历城》等文学杂志及报刊副刊。著有《黄河柳》、《品荷集》、《海棠居散记》等个人散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