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67
文/三木秉凤

文明是什么?人类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人文思想的串串记忆与精神结晶。其中《圣经》的人类起源自亚当夏娃写起,一代一代记录的井然有序。我从不认为《圣经》是神话传说,而是犹太民族发展路线与人文精神的深刻记录,犹如《尚书》对中华民族代代祖先作出的记忆一样。《圣经.旧约》说:“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这是《圣经》记录的人类起源,这里所言的创造了天地的“神”就是对宇宙本体的神格化称谓。东方人类起源的记忆也许是自从“伏羲画卦,女娲补天”写起,由此及彼,东西方文化对人类的最早记载皆从一对清彻透明的男女阴阳开始,这是从太极混沌未开到阴阳清浊分离的宇宙发展变化规律。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倡社会群体的合作与和谐,这是太极之“合”,即东方思想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分享与事业共赢,就像相互依偎且永不分离的阴阳图,从中华文明中体现出了太极规则,这是一元文化的奠基者。
而《圣经》中所体现的思想是“神将土地的使用权赐给了某个先人的不同的子孙”,然后先人的子孙与子孙之间因为某种“利益分享”不公就出现摩擦,这就是阴阳之争,也是二元文化的发起者。有时我在想,一元文化与二元文化,其实本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一元文化,也是儒道文化提倡的“内外和谐与天人合一”。但西方文化只知其分而不求其和,这必然出现竞争与对立,如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对立;法治主义与自由主义对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对立;帝国主义与反帝国主义对立;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对立;保守主义与开放主义对立;科学主义与宗教主义对立等等。西方文化提倡竞争与淘汰,提倡冒险与自我,就像一对攻防相对的矛与盾,又像非洲大草原上的狮子和羚羊,他们将动物世界的丛林法则上升为人类准则,把动物药理实验上升为人类西医的治疗内容。而一元文化提倡天下为公及社会大同,提倡普世文化价值观的“以德配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提倡自然财富的公有性;提倡利益分配的均衡性;提倡权力运行的公仆性;提倡政治体制的人民性。一元文化就像春园的百花,不管身居何处,都能获得阳光普照和雨露滋润,这就是太极文化的崇道性。
在当今世界,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生存环境和时代环境,那么就学会如何更好地适应它,趋利避害,明哲保身,“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但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如何将民族传统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三者之优为我所用!努力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超凡脱俗的普世文化价值观呢?
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文化皆以社会道义作为思想基础,资本主义文化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其主要目标,社会主义文化主张社会财富公有以及按劳分配。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公有体制完美妙合,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雏形作一次东方特别试验!并告诉世界,西方的文明冲突论在东方文化的土壤中完全有可能实现文明互鉴与文明融合。但今天在这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如果我们像传统民族文化提倡的观念一样去一味谦虚礼让,那么我们就会被市场经济的竞争优势边缘化;如果我们沿着资本主义文化倡导的那样去无原则地竞争掠夺与尔虞我诈,最后就会走向西方列强的帝国主义老路,从此高处不胜寒,赢到了物质霸权却失去了世界民心。如果我们沿着苏式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社会就会产生平均主义的懒性与生产效率的低下。中华民族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民族文化自信的土壤中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管理体制完美结合,这就是东方一元文化的智慧所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已经适应了太极文化的土壤环境,太极阴阳文化就是对立统一文化,它既有阴阳相互对立的制约与效率,又有百花竞放而形成的满园春色。
对于东西方文化,我以体育赛事作个比喻。西方拳击比赛有个特点,一方会用尽各种招数去努力击倒对手,一场比赛有赢就有输。而中国太极高手比赛也有个特点,擂台上几招过后,双方便互知对方的份量,真正的太极高手不会将对手击倒在地,而是主动认输并揖退比赛,让对手体面而感动,其实双方都是赢家!这就是西方文化中弱肉强食与东方文化中互利共赢的区别。
所以东方文化永远处于感恩之中,孝与忠就是感恩在“家与国”中的体现。我们的一生要学会迎接挑战,但一定要给对手留下生存的空间,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共赢,这就是命运共同体的一元文化基础。我们要感谢一切曾经挑战过你的人,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断挑战,才使我们一直成长!这些“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对手们,就像皇子的陪读,冠军的陪练,新娘的丫鬟,我们应当用感恩之心正确对待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挑战中进步,在磨难中成长,最后再给对手留下自我生存发展的空间,达到双赢或共赢的结果,这就是一元文化的责任担当,而不是像二元文化影响下的欧洲人将殖民地的印第安人赶尽杀绝一样。
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三皇五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祖先,但伏羲氏、隧人氏、神农氏三皇少有文字记载,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是从中华民族的五帝之先即统一中原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开始写起的。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内经》对黄帝记载:“生儿神灵,弱而能言,行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黄帝距今约4800余年,其在位时间不祥,黄帝崩,其孙颛顼帝立,颛顼崩,黄帝曾孙帝喾立,帝喾崩,其子帝尧立,帝尧在位70余年而禅让帝舜,自黄帝至帝舜共传五代,后人称之曰五帝。五帝之前的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被后人尊称三皇,三皇五帝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祖先团体,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早期的灿烂绚章。
大家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代表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代表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代表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都已经消失,而中华文明却在绵绵延续,全世界都认为是奇迹!却找不到文明绵延的真正原因。
自从上观天文、下察地理的伏羲画卦开始,太极阴阳之理就演绎出了土生土长的儒道文明,以儒道文化为主线的中华文明就代代承传下来。儒家民本有为的入世思想、孝悌忠信文化和道家清静自然的无为思想、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在三皇五帝时期得到了充分发展,特别是五帝后期尧舜时期达到了当时的顶峰,其后这些思想在夏商时期得到继承,这些文化的精髓又在周朝以《周礼》成文法形式固定下来,春秋战国时期,以太极阴阳文化濡养出的儒家、法家、道家, 墨家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虽然出现百家争鸣现象,但《易经》仍被诸子百家共尊为百经之首、文化之源。通过《尚书》、《诗经》、《易经》等春秋战国前已经出现的文献记载,中华文化处于以“天”为研究对象的道家和 以“人” 为研究对象的儒家的合二为一的也称“天人合一”的大一统文化状态中。
自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至东汉末年佛法传入中国之后的二千余年里,中华文明的灵魂思想形成了以儒释道为主的三教和以儒、道、墨、法、阴阳、纵横、杂、名、农等为主的九个流派的三教九流思想,这些思想共同构成中华文化的骨干,而其中的儒家、道家、佛家三家思想又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三者相互辉映,珠连壁合,共同主导了中国骨干思想近两千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儒家的积极入世的有为文化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道家无为而无所不为思想,以及佛家的“色空不二、佛生一体”的慈悲救世思想,三者共同构建了东方文化的精神大厦,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理念,甚至代表了东方文化的主要精神与核心价值。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2017年 2月以微信文化群的形式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文化队伍,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三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