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忆家乡的五龙沟
(一)
我的家乡,坐落在美丽富饶的熊耳山脉之下,村庄呈南北走向、南靠大山,山脚下分东西各一岭,村庄南靠熊耳山脉之下西依西岭,一条大河从高大雄伟的南山携岭而出,依东坡缓缓向北十余里汇入洛河。农闲时村里的媳妇姑娘们喜欢一起聚集在河边洗衣服,她们依石而做棒槌飞舞着东家长西家短边洗衣服边唠家常,还有人在河里淘洗麦子,人们先把麦子在河里淘洗干净,然后倒在竹席上晒干再加工磨面。那哗哗的流水声和人们的欢笑声以及加杂着小孩子们捉到鱼后高兴的叫喊声行成了一道别俱风格的风景线。

村南一公里处就是五龙沟,当年的五龙沟内巨石怪潭风景秀丽,小潭鱼翔浅底、河柳轻摇翠鸟飞舞,当你走进沟内只闻流水的声音和不知名的鸟鸣之声,还有那蓝天白云下东西两坡盛开的野生韭菜花,是我们儿时最想去玩的地方。

进入沟口迎门墙下有一潭名曰达二潭,此潭长方形、略宽碎石为底。潭中成群的五色鱼大约六七寸长,它们时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带起鳞鳞微波;时而佁然不动如犹如座禅。此潭靠里崖壁处最深的水有一米六七深,水流缓慢平静;是孩子们最喜欢游泳的潭,因潭水较浅比较安全,每到夏天成群的孩子们在此潭中戏水游玩、分班玩打水仗还有比赛看谁闭气时间最长等等玩的十分开心。

顺河走上五六百米拐弯处就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水声叮咚清脆悦耳,偶尔伴有扑通扑通的声音那就是快到龙潭了,龙潭呈大八字形靠西石岩处,潭中的水绿汪汪的深不见底,靠西岩石下的水呈墨深色!因此孩子们不敢单独来此洗澡!想在龙潭洗澡必须有大人陪伴!我每次来都不敢下水游泳,每当看到胆大的伙伴们从二米多高的岩石上一个接一个往潭里跳,那扑通扑通的声音,彼此起伏,溅起一个水花接一个水花往上翻,好半天冒个泡人才出来,看得我好羡慕啊!有时我们当地久旱不雨之时,会有信男信女们到龙潭前摆上供品祈祷下雨,说来也神奇,有时还真会下雨呢!

顺河在向南曲折蛇行拐个弯,东山岩下又有一潭,因形状犹如簸箕所以叫簸箕潭,靠潭的东岩上方有一处凹槽长二丈有余,可容纳八九个人避风被雨,岩壁光滑陡峭,岩壁下便是深潭,所以胆小的人都不敢上去;潭的上方峭壁上长有一颗歪歪的野生榕树,它四季长青时有翠鸟栖息在枝头翘尾鸣叫,有时偶尔有上山砍柴人的歌声在狭窄的山谷中回荡,哪悠悠的回音声给寂静的大自然增添了几分情调和乐趣。

簸箕潭中水面是深绿色的,看似平静但深不可测,水下暗藏漩涡以及被大自然冲击形成的深坑暗沟是名副其实的险潭!有时路过我会捡个石头扔向潭中试试水的深度,石头飞落入水只听闷闷的咕咚一声,溅起的水花和圆形波纹逐渐扩大漫漫向外荡漾,一片不知名的树叶随波起伏缓缓荡向岸边,还有那悬崖和峭壁上的榕树在潭中的倒影时隐时现给人感觉一种神秘可怕的情景!相传有人在此潭边不慎掉入一根扁担几天后在相距十余里开外隔着几架大山的另一潭中出现了!

再往上走踩着裂石经过几道河床,一块巨大的石头从天而降横卧在河面上,石头上有一大二小三个如旗杆形状的深坑,听老年人说是旗杆窝,相传是王莽赶刘秀的时候,刘秀大军在此休息时插帅旗所留下的。

沿河继续往上走河道逐渐变窄,只见河中怪石嶙峋,各种石头奇形怪状千奇百怪;河床两边青葱的灌木翠绿的藤蔓,河柳轻摇青萝覆盖丝丝缠绕,一阵风儿刮过吹得它们来回摆动形态各异好像在朝人们招手,看那青蔓、河柳和灌木丛它们连结一体随风飘拂意境万千,还有哪被激流冲撞出的水花被风一吹迎面飘洒在身上让人倍感清凉沁心。就在这怪石奇境中又深藏一潭,当地人称它蒜臼潭,此潭是三块巨石组连成的,三块巨石形态各异布成了口大底小形如蒜臼,蒜臼潭圆形水面呈墨绿色,犹如水镜,河水经过时因潭深内藏暗流而形成的漩涡一个接一个往外漩转而出顺流而下!站在潭的上方崖石上观看就感到头皮发怵不寒而栗!相传还有人看见水貂从潭中出没,所以此潭便没人敢去游泳。


这就是我的家乡五龙沟的前半沟,它百步一小潭千步一大潭,潭潭相连,夏天和小伙伴们相约各提一小桶或脸盆一起去捉螃蟹抓鱼,看谁捉的多,往往是满载而归。回忆童年,回忆往事,心中感慨留恋,岁月如梭,新时代新景象,改革春风吹满神州大地,如今的五龙沟已修成有名的省级公路通往南疆大地,给中原及当地的交通和经济腾飞带来了飞速发展,以前的梦想终于实现了,终于摆脱了困境,致富的道路己连接祖国的大疆南北和东西,祝福我们的家乡和祖国明天更美好!

作者简介:辛书华,字天翔,网名人在江湖,洛阳市洛宁县人,企业负责人;平时喜文学爱阅读,广结朋友,爱好探险旅游,时有小作发表于网络平台及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