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浇尿油饼
原创: 庆阳的人在他乡
作者:马芸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在陇东高塬,有一种白面饼子叫“死面饼子、起面饼子”,在青海西宁、湟源这种饼子叫“狗浇尿”!
美丽的青海湟源县风景秀丽,经济繁荣。这里不但有历史传闻的日月山、富有神话的宗家沟、具有名次位世界第三佛像的松赞干布赞不轮卡寺庙,还有世界闻名的排灯……这里历史悠久,古建筑成群,世界各地的人来旅游观光。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县,却有“小北京”的别称。来这里,有爽口的手抓羊肉,营养价值很高的酸奶,还有一道名称怪异的王牌小吃狗浇尿。
狗浇尿是湟源的著名小吃。不管是大饭店,还是小餐馆,客人来了,他们都会热情的向你介绍狗浇尿。我曾经去西宁侄子家,在湟源遇到历史文化研究人、丹葛尔小说编辑、祁连文学平台等许多网络平台特约作家杨永春老师和梦茹老师等,邀我在他家乡湟源玩。吃饭时,他点了当地名吃糖醋里脊、狗浇尿等。当时听了狗浇尿这名字,觉得太不雅了,还有点脸红。杨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认真的讲了狗浇尿的做法和来历!
狗浇尿油饼做法和陇塬的死面饼子、起面饼子做法差不多。它能成为湟源的特色小吃,做法上肯定也有特别的地方。一种是把面粉用冒花开水烫一半,再用常温水和面,和得软一点,基本是水和面的比例为7:5,里面放上香豆和盐。再一种是发酵面和对面的比例2:1,里面放香豆、盐、花椒,鸡蛋,也可以放白糖和牛奶。面和好后,醒几分钟,再根据锅大小,揪成均等的面挤子。把面挤子用擀面杖擀开,上面摸一层清油,再卷起来,两只手把这个圆柱形的面团上劲,再拧成像蛇盘绕的样子,最后用擀面杖擀开。

擀开后开始点火,锅里倒少许清油。油七成热,把擀好的面团入锅。用慢火,等几分钟,再翻个身,同时用带长嘴的油壶顺着边缘慢慢倒油。经过三翻六转就熟了。这样做出的饼子不但软、稣,而且香甜可口、层层叠叠、白中透黄,真的百吃不厌。
湟源人做油馍时,用带嘴大茶壶慢慢倒油,有点像狗尿尿,所以谓其名曰“狗浇尿”。关于这个名字,民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很久以前的湟源,一个土族姑娘结婚,婚后第二天要吃新媳妇的试刀面。那时候人们普遍生活差,多吃杂粮。当老婆婆把家里舍不得吃放着娶媳妇的几碗白面给放案板上,新媳妇正准备和面时,家里的小狗突然跳上了案子,打翻了清油和白面,竟然还尿在了上面。清油和面倒了一案板,新媳妇着了急,留下的亲戚、邻居和家人还等着吃饭呢!她突然急中生智,将计就计,把带狗尿的面粉和清油和成了软软的面团,用擀面杖擀薄,烙成饼子。灶台太高了,新媳妇单腿蹴在灶台上,慢慢烙着饼子。开饭了,亲戚朋友没有吃到切面条,吃到的烙饼子。虽然打破了新媳妇吃试刀面的千百年的规矩,但这饼子吃进嘴里,柔软香甜,真的太好吃了。由于饼子里有狗尿,漂亮的新媳妇做饼子单退蹬在锅台上的优美姿势像极了狗浇尿,所以人们就叫这饼子为狗浇尿油饼。
狗浇尿油饼虽然名字不太美观,大气,但这充分障显了大俗就是大雅真理,也显示了我国不但文化博大精深,更显现出农村妇女勤劳贤惠,心灵手巧的本质性格,狗浇尿油饼香甜可口,美观味纯,千古流传。朋友们,闲暇时欢迎去湟源玩吧,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这里的古文化街引人入胜,这里的小吃更是百吃不厌。留恋忘返……
作者简介:
马芸,生在北方的憨厚女子,直率,真实,书香门弟。幼受父亲熏陶,喜看书,爱诗文。喜欢一切接地气的人和事,喜欢从平常的日子中寻找灵感,在困惑中用文字安慰生活的无助。其作品发表于好多网络平台,得到广大文朋诗友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