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70
文/三木秉凤
文明互鉴之目的不是强势文明吞噬弱势文明,而是人类各文明之间互相交流融合以形成更加道德、更加高尚、更加和谐、更加进步的人类文明。东方文明从五千年前的中原炎黄文明起步,在与周围各民族开展文明互鉴与交融中逐渐发展为由五十六个民族形成的中华大文明,东方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与帝国文化狭隘的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以及殖民主义相比,东方传统文化具有恒久性、同化性、包容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促进了中原地区的民族大融合。东方文化体现在中国的鼻祖文化《易经》之中,这便是文化互动中的“遇阴则阳,遇阳则阴”,通过文化互动逐渐将外来文化同化到自己的阴阳太极圈子里。所以中国近百年来,许多国人担心我们向欧美学习西方文化哲学法律等是否会像日本一样会被全盘西化?这是对中华文明的无知!完全不用担心,一切外来文化包括西方文化只会被中国“东化”而不是被欧美“西化”,这是东方太极文化的道性特点决定的。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地域性文化融合才形成今天这样的文化格局,由于地域的差异,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从近百年的清末民国初才算在中华大地上拉开序幕,苏式社会主义制度引入与改革开放后欧美等西方文化的入侵,又将世界文化的东方大融合推向高潮。我们知道,《易经》中宇宙规律的阴阳生克的特点是“先生后克”,也就是太极中先出现了阴阳比例的“数量性”差异,然后太极规律就是推动“阴阳中比例较小的弱势一方向强势一方的薄弱环节推进”,而这个阴阳互动的规律几乎可以含概于所有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太极中的“阴性”是代表有形的、保守的、凝结的、静止的或内敛的力量或方向,太极中的“阳性”代表着无形的、开放的、条达的、动态的力量或方向,从这个层面讲,东方文化属于偏阳性文化,而西方文化属于偏阴性文化,东西方阴阳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正是未来地球太极大同文化形成的前夜。其实,文化本身没有阶级性的,但是在一个世界大同文化形成的之前,我还是将资本主义文化中的精髓和糟粕做出一些粗浅的分类,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
西方文化中的以殖民文化与弱肉强食思想为主的帝国文化,是文明冲突论的理论源泉,其最大作用就是通过战争手段加快世界大同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在冲突中融合,在融合中冲突,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大清晚期的对外开放,都是在帝国文化的虎视眈眈中被迫开始的。四十年前,中国还没对抗资本主义文化侵略的措施,西方各种文化包括基督文化、法治文化、民主文化、自由主义与享乐主义等三俗文化普天盖地涌入中华大地,这就是西方政治家所言的用文化轨软实力“和平演变中国“,人们崇洋媚外,精英离家出国,国家无可奈何。在中国羚羊和欧美狼群的最初对立中,羚羊生存的机会在于速度与耐力,四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飞速发展,当我们逐渐长大成为一只温和的巨狮时,中国文化自信再次面对野狼时,我们“韬光养晦”时代已经走完。面对西方三俗文化的不断侵蚀,我们选择了文化自强!西方文化软实力试图和平演变中国,让中国青蛙被加热的温水逐渐煮死,但他们没有想到中华文明的太极文化土壤具备完美的文化自卫与免疫能力!几百年来,西方帝国的狂妄与傲慢,大都犹如死亡前的回光返照。一代一代帝国的产生与消亡犹如过往云烟,犹如大英帝国般一去不返。

经历过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中华文明具备极强的生存与同化能力,这也是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与奋发图强民族精神的源泉。回顾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金融危机,曾经活灵活现的亚洲“小龙小虎”们霎那间陷入了无尽的金融悬崖。然而十年后的2008年,当金融危机这一幕重新在北美上演时,曾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始做蛹者,也品尝到了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的酸滋杂味,这就是自然规律中的因果报应关系。当美国费尽心机将东欧华约集团、前苏联、南斯拉夫等促其解体时,冥冥之中美国解体也许已经进入因果循环之中。阴阳互变,晦极阳生,明极阴生,循环往复,国家总是这样,历史总是这样,世界总是这样,宇宙大律在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一切,只是人们不情愿相信这些因果报应而已。

再看民国初年,刚刚从清朝封建统治中解放出来的中国文化先驱们,愤怒地将拳头砸向中国的礼教代表“孔家店”,打出了“自由、民主、科学”的资本主义口号,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如今一百年过去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倡导者孙中山先生临终也只好将民族希望寄托在“三民主义”上而非资本主义制度上。一百多年过去了,几千年累积的中国文化传统似乎已经打破,而新文化运动成果“科学民主自由“又在中国扎根到什么程度?从西方几百年的民主发展历程来看,西方民主的决策过程实际就是不同集团利益的博弈过程,殖民主义、人权干预及人道主义的援助过程就是资本主义文化渗透到资本主义经济掠夺的财富转移过程,三百年资本主义民主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民主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民主决策这一博弈手段,使民主群体中所蕴含的各集团利益达到相对最大化。

与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等不断被后人推翻或更新相比,东方土壤中所存生的哲学、文化、思想等却出现惊人的稳定性。我们的中医文化,易经文化,儒释道思想,三教九流,孙子兵法等军事思想等等,这些在二千余年的社会实践中沉淀下来思想,就像深埋地下的华坛老酒,愈久愈香。中华大地上五十六个民族犹如一个大家庭,只有长期民族和谐与稳定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民族传统文化。反观欧洲,从古希腊、古罗马帝国时期就开始内部分裂,民族越分越多,国家越分越小,力量越分越散。而中华民族不管分裂过多少次最终又会归于一统,西方人搞不明白中华文明为什么历久不衰?是什么力量如此具有民族向心力?这就是中华文明中文化思想的高度认同!

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繁衍生息过程中都会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本民族传统文化,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共同构成了世界文明历史。这些文明扎基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而今人们大都不去体察 “百姓日用而不知”的身边文化。我们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已经消失了三个,中华文明之所以恒久不衰,就是因为我们享有世界最好的太极文化,它让中华文明高尚、持久又充满无穷魅力。

历史情节不会重复过去,然而历史规律中所凸显出的历史轨迹却惊人的相似,反观西方帝国的更替兴衰规律,中国未来的睦临友好互利共荣政策就显的尤为突出。政治与军事、经济、文化等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从上层建筑的角度从看待物质和精神,经济基础是好似一个人的有形的血肉躯体,而精神更像一个人的无形灵魂,民族精神与民族尊严、民族文化都是民族文明的核心价值内容。一个民族为了他们的共同利益,对外抵御侵略,对内生存发展,以国家的形式通过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手段求生存、谋发展,那么承担这个民族历史使命的上层代表即政治领袖的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优秀的政治领袖首先是本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只有这样中华文明才代代承传,而不消失或中断。

中华文化在经历了秦朝的“焚书坑儒“以后,从西汉开始国家更加重视文化教育在政治社会中的积极作用,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中,国家的管理机构中,主管文化教育的礼部一直排在中央各部的首位,因为各个朝代的帝王都明白,国家要想长治久安,民族精神必须抖擞,民族灵魂必须饱满,民族文化必须光辉灿烂,民族优秀传统必须代代发扬,因为这些才是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团结的真正力量来源!

三木秉凤先生,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为遵循中央十九大精神,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于2017年 2月以微信文化群的形式组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文化队伍,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复兴,从文化复兴走向文化繁荣,从文化繁荣走向文化普世!承担起我们文人的责任!
自建队以来,不断地吸引全国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三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个媒体。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参与其中,让我们这支文化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